彰显城市特色 避免“千城一面” 让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公众记忆
摘要: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
位于中山街老电影院。(资料图)
记者 郭建光
如何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如何在城乡建设中彰显城市精神和乡村文明,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
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的实施意见。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城市建设中,要保护能够真实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历史地段。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以及古井、古桥、古树等环境要素;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及其所依存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等自然景观环境,注重整体保护,传承传统营建智慧;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如何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应该是各级文保部门当下与长期实施的应有之意。
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出盘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阳文化、车舆文化、嫘祖文化、冶铁铸剑文化、女娲文化、驿站文化等灿烂文化,哺育出韩非、李斯、干宝、范缜等一批历史名人,有被誉为“小延安”之称的确山县竹沟镇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纪念馆及故居。
作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县城建设提质增效,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速的驻马店,因其丰沛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为世人所知,因其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稳步步入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新时代。
驻马店 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每一段历史都镌刻上一个来自历史深处的情感密码。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因历史上设皇家驿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这里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都被打上来自历史深处的符号,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把一批批发散着时代光芒的非遗文化继承与发扬。
一座古建筑就是一座城市历史的缩影,也在历史进程中见证一座城的成长史。早在2018年,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的公布,勾起了很多居民的回忆。为加强我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保留历史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经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研究,我市下发了《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的通知》,确定市中心城区7处建(构)筑物为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位于靖宇广场东南角的公牛体育场,位于中山街老电影院、拐角楼,位于风光路南段东侧的人民影剧院,位于置地公园练江河提水渠和练江河翻板闸,位于原地委家属院的行署住宅楼赫然在列。
对于老驿城人来说,一座老建筑就是一份燃烧的青春记忆。这里曾经记载下一代人满满的回忆。一个“老”字,不仅仅是指建筑的历史,更是几代人集体的记忆。见证驿城岁月变迁的中山街,两边婆娑的法桐,夏日里树荫下摆摊设点星星点点的记忆,一本本连环画册,一支支白色冰棒,还有岁月的繁华,都随着城市的变迁成为记忆。可是不变的是这座墙壁斑驳的电影院,就那样静静地站立在历史的滚滚红尘里,侧耳倾听,影院里《地道战》放映正酣,台下一双双澄澈的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练江河提水渠的红砖斑驳,静静地呆立在公园一角。一渠清水,一段记忆,一脉清流,滋润心田。
当然,在县区的角角落落,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古老建筑,古蔡大地的白圭庙、望河楼拥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引人遐思。相传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夜梦仙女带他飞到古蔡东方三十余里处,只见此处蓍草丛生,灵龟发光,犹如人间仙境。伏羲随梦境寻至此地,果见蓍草茂盛,灵龟出没。蓍草一根百茎,叶绿花紫,异香沁人心脾,“夜晚观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龟守之”。白色灵龟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视之为神地,就运用蓍草之茎与白龟之甲在此始创先天八卦,肇启华夏文明,遂名此地为蔡。后人为感念伏羲,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伏羲庙。后又称白圭庙,又名白龟庙。
《意见》中指出,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完善制度机制政策、统筹保护利用传承,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还要保护好历史地段、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屡遭破坏、拆除等突出问题,确保各时期重要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欣喜地看到,遍布城乡的这些老建筑并没有湮没在城市建设的滚滚车轮下,而因其独特的建筑理念与满满的历史情怀,与这座城市和频共振。
驻马店 一个文化灿烂的地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更是人类文明记忆的载体。这几年,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走进普通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96项国家省市县级非遗项目,558名非遗传承人,古老的天中文化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900多万人民,如何传承好,发展好这些传统的文化,是摆在各级文化工作者与非遗传人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出路所在。活在过去,注定会被时间所掩盖,唯有创新才可以激活内在的动力。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更应该是社会的“大合唱”。
经过努力,目前,我市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所,省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2所,省级社会传承基地1所,各级各类保护中心、传习所、展示馆32个,全市共有非遗传承老艺人3000多人。
历史上曾有20多个剧种扎根、成长在驻马店,如京剧、评剧、河北梆子、汉剧、花鼓、豫剧、越调、曲剧、道情、宛梆、二夹弦、太平调、卷戏、锣戏、卷锣戏、丝弦道、杠天神等。至圣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脍炙人口的传奇。西汉时期,汝南人桓宽整理的专著《盐铁论》,首开中国剧作范式之先河。早在春秋时期,在今天上蔡、汝南一带的蔡地兴起的“蔡讴”,被称为戏曲音乐的源头。起源于南朝梁代的宫廷乐舞《老胡文康》有汝南人周舍“上云乐”中的歌舞。在中国戏曲走向成熟的宋、元杂剧时代,就有元代最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平人李好古。被称为志怪小说鼻祖的新蔡老乡、晋代人干宝创作的《搜神记》写下了500多个传奇故事,至今仍为戏剧创作提供着丰富的土壤。明末,汝南罗卷戏兴起,到了清代演出红火,被称为河南豫剧源头。原创于汝南的卷戏,成长于汝南的锣戏,起源于汝南的卷锣戏,是河南地方戏发展的里程碑。
驻马店 一个有“情怀”的地方
驻马店山水秀美、生态宜居,位于淮河中上游北岸,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水系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有大中小型水库186座,大小河流100多条,总蓄水能力6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4.2%,奇山、秀水、大平原,打造了“六山四湖”“两馆一站”“两城一寺”旅游名片,享有“诗意山水、传奇天中,休闲驿站、生态家园”的美誉。
我市深入挖掘天中红色资源,依托革命老区优势,规划建设竹沟特色小镇、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及故居、雷岗战役遗址等红色文旅项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驻马店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我市倾力打造天中文化品牌,深入发掘代表驻马店特色的标志性文化,立足盘古文化、嫘祖文化、驿站文化、车舆文化和梁祝文化、重阳文化,着力打造天中文化旅游品牌,天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我市培育壮大天中文化产业,围绕“以文化城”,加快建设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着力打造东有“中国渔都”、南有“皇家驿站”、西有“华强方特”、北有“豫剧小镇”的文化名片,持续推进文旅融合,着力建设文旅强市。
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保护好传统文化基因,鼓励继承创新,彰显城市特色,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建设文化展示、传统居住、特色商业、休闲体验等特定功能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活力。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历史地段的公共开放空间,补足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与此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对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工作,多层次、全方位、持续性挖掘其历史故事、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分层次、分类别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融入生产生活的历史文化展示线路、廊道和网络,处处见历史、处处显文化,在城乡建设中彰显城市精神和乡村文明,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文化熏陶。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