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红色摇篮”育新苗

2021-07-12 09:4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短评: 让“红色摇篮”薪火相传 在常德市一中校史馆里,一幅重现历史场景的版画让我们久久驻足:1938年的冬天,学校因日寇攻湘而西迁泸溪,师生自背行李、脚穿草鞋,一路跋山涉水,神情却满是向往和坚毅。


常德日报社记者 肖慧 李张念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掩映于翠竹水杉的斑驳光影之下,始建于上世纪30代的常德市一中校史馆庄严矗立,诉说着这所百年名校的红色记忆。

这所素有“湘西北革命摇篮”之称的学校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其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与长沙的中路师范、衡阳的南路师范并列为湖南省最早的三大高等师范学堂。1912年在此基础上建立“湖南公立第二师范学校”,1915年改称“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1902年成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的首届学生,在校期间,他与进步学友成立新知学社,经常在校园里共议国事;武昌起义总司令蒋翊武1904年考入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读书期间,他和校友覃振、梅景鸿、黄贞元等协助华兴会副会长宋教仁在常德城策划反清起义。

图1: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当年进行革命、教学活动的场所(俗称“八大间”)。图片由常德市一中提供

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当年进行革命、教学活动的场所(俗称“八大间”)。图片由常德市一中提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常德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大批进步师生顺应革命潮流,成为学习和传播革命火种的主导力量。

1922年初,二师校园内成立了湘西北第一个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步学生经常聚集在一起学习《共产党宣言》等著作,组办《反帝》《震西》《沅涛》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墙报。

同年6月,以省立二师团员学生为主体的湘西北第一个党团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诞生。第二年的春天,湘西北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常德党支部成立。自此,共产主义信仰如同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沅澧大地。

如今,翠柏环抱的历史文化长廊内,校友林伯渠、翦伯赞、滕代远、粟裕、廖汉生、卓炯等革命志士、爱国将领的铜像伫立其间,提醒全校师生铭记那一段火红的革命岁月。

“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都在我们双肩上。澧兰哟,沅芷哟,名字何芬芳……”每年12月9日的一中红歌日,常德市一中的学子、校友都会唱响这首百年校歌。铿锵有力的旋律里,闪耀着常德市一中的历史光辉,更预示着其肩负的时代重任。

图2:常德市一中内百年同窗文化景观。常德日报社记者 冯顺前 摄

常德市一中内百年同窗文化景观。常德日报社记者 冯顺前 摄

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市一中用行动诠释出和平年代教育兴国的新担当。1953年,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1956年高考成绩名列湖南省第二,1958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灿若星河的校友录里,新疆军区原副司令陈俊、空军后勤部原副部长粟泽源、中南矿冶学院原院长罗垃、南京工学院原院长杨俊、吉林出版社原社长金远清、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源、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翦知湣、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原主任刘光明、被誉为“中国夜莺”的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这些一中学子都在各自的领域干得风声水起。

时至今日,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常德市一中现任党委书记唐会荣对自己的叩问,更是这个时代对教育的叩问。

图3:2021年7月,常德市一中学子行走在校园里。常德日报社记者 冯顺前 摄

2021年7月,常德市一中学子行走在校园里。常德日报社记者 冯顺前 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成长为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常德一中坚持以“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大众教育的英才摇篮——国际化教育的民族品牌”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校本课程体系。

不仅如此,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该校现有学生社团30多个。其中,“三月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百家”,“观星会”“STK街舞社”“独立音乐社”被评为首批“湖南省明星社团”。

2015年,常德市一中被确定为全国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致力于为国家培育“鹰”才。仅在去年,就有28名学生通过了空军航空大学的选拔,即将实现自己逐梦蓝天、报效祖国的梦想。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每一个走进一中的学生,第一堂课就是以校史为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每学期的升旗仪式上都有以爱国为主题的校长讲话;每个班都会开展不同类型的爱国主义内容的班会活动……家国情怀在学校文化的日益浸润之下,融进了每一位一中学子的血脉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短评:

让“红色摇篮”薪火相传

在常德市一中校史馆里,一幅重现历史场景的版画让我们久久驻足:1938年的冬天,学校因日寇攻湘而西迁泸溪,师生自背行李、脚穿草鞋,一路跋山涉水,神情却满是向往和坚毅。

是什么样的力量,指引着他们一路前行?作为湘西北革命的摇篮,他们的母校激荡着英雄壮歌、澎湃着奋斗激情、浸润着家国情怀。红色基因已然融入其血脉,成为他们发愤读书、矢志报国的精神动力。

百年一中,红色摇篮,始终把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扛在肩上。进入新时代,这种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代代学子接续奋斗,带着坚定的信仰、伟大的理想所迸发出的精神力量,从这里出发,必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写下新的华美篇章。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