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强市展宏图
记者 高君瑞
2021年4月7日至9日,全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在我市召开,标志着我市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是我市农机人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多年来,市农机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机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为我市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农机力量。
“十三五”期间,市农机中心秉承为农服务的初心,用一颗颗“红心”“恒心”“匠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96.63万千瓦,拖拉机53.8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146.09万台。全市主要农作物小麦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9.94%,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1%,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5%,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8%,较“十二五”提高了2个百分点,正阳县、确山县、上蔡县、泌阳县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机械耕整地做到了应耕尽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超过全省、全国水平。西平县畜牧机械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叫响了“畜牧机械、天中制造”的好声音,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乃至全国畜牧养殖业朝着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生态环保化方向发展,为实现畜牧养殖业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农机中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利用每月15日的“企业服务日”活动为农机行业解难纾困。积极与市县农行、农商行沟通协调,为企业牵线搭桥,实现银企对接,为全市广大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提供月息3.2厘的农机商户e贷。至2020年底,已为全市农机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机手授信3.2亿元,提供贷款420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机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
每年“三夏”“三秋”期间,市农机中心想方设法确保农业机械不带病作业,全力服务全市农业生产。同时,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持续叫响“天中麦客,收获中国”名片,全面完成“三夏”“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任务,为我市粮食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突出贡献。
2020年麦收期间,全市收割机投入总量2.9万台,参加跨区作业的收割机占比七成以上“。三夏”期间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2万多张,每年为农机手带来近40亿元收入“。十三五”期间,我市发放跨区作业证51004个,仅此一项为农机手节约作业成本10亿多元,总计为农机手带来近200亿元的收入,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
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农机使用大市。一直以来,我市农机技术人员本着“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围绕小麦、玉米、水稻、花生四大作物生产,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积极承担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和“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2个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成果奖),另有1个农机推广项目获得三等奖。
我市推广应用的“夏直播花生免耕播种同位施肥技术”实现了小麦机收后无需清理秸秆、无需秸秆还田直接进行花生播种,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在争抢农时时不产生扬尘污染,实现了化肥、农药施用双减量。
在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方面,我市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农机生产企业加强协作,不断提升产品新工艺,使花生从播种到管理、从收获到初加工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花生收获期由原来的45天缩短为现在的10天,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实现了在黏土地大规模种植花生,进一步推动了我市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上台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我市正在向农机大市、农机强市迈进“。十四五”已经开启,市农机中心将继续发挥行业优势,全方位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粮食稳产增产贡献机械化力量,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