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梁祝故里
文/图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1995年,刘康健骑着自行车,在汝南遍访乡民,追寻梁山伯、祝英台的足迹,拂去千年风尘,挖掘梁祝独特的文化魅力。1996年,他在《中州今古》发表了一篇关于梁祝故里的考察文章,在国内文化界、戏曲界、历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反响。日前,记者跟随我市知名文化学者刘康健再次来到梁祝故里,感受这里的新变化。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
一千多年来,梁祝爱情故事久传不衰。这一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知被多少文艺作品作为经典爱情题材竞相传扬。小提琴协奏典《梁祝》可谓人间仙乐,千古绝唱,听来荡气回肠,多年来一直蜚声中外。以这一故事为背景的地方戏、民间小调、评书小段、剪纸、绘画以致民风民俗流传甚广。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梁祝墓焚香烧纸,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以示纪念。
1997年中央电视台《文艺采风》栏目又以《千古绝唱出中原》为题对梁祝故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报道,该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涛与军事天地节目主持人张莉曾来此采访。
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梁祝文化,扩大驻马店和汝南在全国的知名度,汝南县特申请将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2007年4月3日,河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原马乡镇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梁祝镇管辖。这是中国首个也将会是唯一以梁祝命名的地方行政区。
2007年7月19日,梁祝故里河南省汝南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揭牌庆典仪式在当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研究梁祝文化的专家学者,驻马店市、汝南县有关方面的领导以及当地干群2000余人冒雨参加了庆典。
打造梁祝小镇引来八方游客
梁祝故事在汝南经过1600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变为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梁祝文化体系。以梁祝爱情故事为背景的民间艺术也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地方戏、民间小调、评书、剪纸、绘画等。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汝南县梁祝文化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对外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汝南县就势而动,积极开展发掘梁祝文化,创编了戏剧《梁祝情》,荣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通过央视大型文艺电视片《梁祝故里采风》,向全国人民进行宣传;举办了梁祝文化艺术节和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对梁祝文化进行深度专业的艺术挖掘和价值研究;积极申报并获得了中国文联授予的“中国梁祝之乡”称号,并使得“梁祝传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汝南县通过打造梁祝文化园,建造梁祝故事专区,展列与梁祝有关的书籍、出土文物、考察组照片、艺术设计品;建设文物保护区,对梁祝遗址进行文物修复保护;开发花卉景观,打造梁祝旅游节;使游客更深入的了解梁祝故事,感受汝南梁祝文化的深厚底蕴。
梁祝文化是一座丰厚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在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时期,汝南县积极保护开发创新梁祝文化,满足游客多元化的精神生活需求,提升文化实力和经济效益。
目前,汝南县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文化为灵魂,全面加强旅游景区整合,逐步形成以“一心、一带、四区、两环、多点”的旅游发展格局。
“一心”即汝南城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新增建游客集散中心)。“一带”即汝河古城水上休闲观光带。“四区”即南海禅寺宗教文化旅游区、天中山文化旅游区、梁祝故里旅游区、宿鸭湖生态旅游区。“两环”即汝南绕城水系旅游观光环和绕城乡村旅游观光环。“多点”即梁祝文化点、汝南古城文化点、环湖美丽乡村景观点等。通过这些区、带、点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旅游+”,使旅游业与多业融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千年古县,风光如画,伴随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用文化解读古今。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