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儿童青少年近视率54.98% 保护孩子视力刻不容缓
摘要:2020年,河南儿童青少年近视率54.98% 保护孩子视力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冯军福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此前一天,正值周六,河南省人民医院视光学中心的诊室里排着长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验光配镜。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孩童为了看清楚前方,不得不把眼睛眯成一条缝。该中心主治医师石梦海忧心地说:“一到周末,每天都会有五六百人前来就诊,其中八成以上是学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
忧
一半以上儿童青少年近视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副处长高根立,长期关注青少年近视问题。他介绍,2018年至2020年,我省连续三年开展了儿童青少年(6—18岁)近视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患有近视。
分学段来看,2020年,6岁儿童近视率为16.82%,小学生近视率为37.62%,初中生近视率为72.70%,高中生(含职高)高达82.41%。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发病率高、程度深、低龄化等趋势。”高根立说。
对此,石梦海有着切身感受:“诊室的接诊量居高不下。有些孩子才七八岁,近视度数已经高达700度。还有一些学龄前儿童也患上了近视,很让人担忧。”
愁
度数噌噌涨,家长心里慌
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的李女士,孩子才上小学二年级,近视度数已经达到400度,光眼镜都换了好几副。
郑州市民张女士同样忧心忡忡,她的孩子目前上初三,本来今年想报考海航实验班,最后却卡在了视力这一关。
小小年纪咋就近视了?“除了遗传等先天因素外,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罪魁祸首。”石梦海解释道,孩子出生后,其实自带“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加、眼轴变长,远视度数逐渐趋于正常。而过早过度用眼,会提前消耗孩子的“远视储备”,造成幼年近视。
造成用眼过度的原因有多种:对于学龄前幼儿,幼儿园往往出于安全考虑,不愿让孩子多外出跑动;对于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生,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用主课挤占体育课和户外活动时间;许多家长盲目跟风为孩子报班,加重了学生校外课业负担。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尹磊认为,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孩子哭闹了,一些家长喜欢拿手机“安抚”。当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成为孩子们的“囊中之物”,当网络游戏、电视综艺等成为学生们的流行话题,他们的好视力也正一去不返。
问
如何还孩子一双明眸
“小眼镜”是个大问题。面对数量越来越多、越发低龄化的“小眼镜”,如何做到科学防“近”,还孩子一双明眸?
有家长把目光瞄向一些视力矫正机构。不少学校周边分布有“小儿推拿馆”,声称通过对孩子进行推拿、针灸、冷敷贴,能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果真有这么神奇吗?石梦海表示,针灸、推拿等传统医学手法,能让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对假性近视或许有效,而真正的近视是不可逆的。因此,及早科学预防才是正道。他建议,孩子一旦有近视征兆,应第一时间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做验光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为推进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印发了《河南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提出了阶段性目标,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对家庭、学校、卫生机构、学生均提出了要求。在引导学生注重增强体质方面,我省中招体育考试分值从2013年的50分,增加到2016年的70分,“十三五”期间这一分值为全国最高。
分值的不断提高,很好地发挥了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也增加了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依据相关要求,我省拟从2021年秋季入学初一学生开始改革中招体育考试办法,进一步提高中招体育分值占比,为儿童青少年爱眼护眼提供制度保障。
“视”关每一个孩子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6—18岁)近视情况调查
2018年
我省总体近视率为55.4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个百分点
2019年
总体近视率下降为51.62%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
我省总体近视率上升为54.98%相比2019年反弹3.36个百分点
2020年分学段近视率情况
6岁儿童
16.82%
小学生
37.62%
初中生
72.70%
高中生(含职高)
82.41%
数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冯军福
制图/周鸿斌
编辑:梁倩文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