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石榴树
摘要:如今,每每石榴树开花时,竹沟人民就想起了他,这颗石榴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向后人默默诉说着刘少奇关怀老房东的故事,歌颂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彰显一个老革命家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石榴开花满天红,
儿是青年去当兵,
依呀嗨,呀嗬嗨,
儿是青年去当兵。
当兵要当新四军,
跟着胡服去东征,
依呀嗨,呀嗬嗨,
跟着胡服去东征。
这是一首曾经流传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的民歌,抗日战争时期它曾与竹沟山林松柏的啸声,大沙河溪涧流水的叮咚叮咚融合在一起,以自然朴实高亢的旋律,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记录了确山县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人物、事件,唱出了刘少奇在竹沟与广大人民建立了鱼水情深的阶级感情,唱出了刘少奇东征后竹沟人民的日夜想念,唱出了确山竹沟人民群众紧跟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石榴开花满天红。”火红的五月,走进竹沟镇延安街竹沟革命纪念馆,在刘少奇当年居住小四合院的房前有一棵石榴树,该树长满了茂盛的绿叶,枝头上开出了一朵朵红艳艳的小红花,把整个小院子点缀得更加漂亮。这棵石榴树不仅印证了“石榴开花满天红”竹沟民歌真实写照,更传承着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鲜明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品格,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亲人。
据史料记载,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建立以刘少奇(胡服)为书记的中原局,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领导,11月23日,刘少奇、朱治理、李先念等从延安奔赴竹沟。因为保密工作,刘少奇化名“胡服”,当地方言里,“胡服”与“伙夫”发音很相似,所以,当地不少老百姓以为这位浓眉大眼的人是个“伙夫”。
如今,竹沟还流传着当时老百姓编的一个顺口溜“越过千重水,踏破万重山;胡服同志到竹沟,妙计定中原”。
说起这棵石榴树,确山县财政局干部张辉娓娓道来,张辉说,舅舅张学中(乳名张恩),1921年秋出生于确山县竹沟镇,刘少奇当年就居住舅舅的家。舅舅命苦,8岁时父亲就离世了,从此家道中衰。姥姥带着舅舅张恩和他不满周岁的妹妹艰难度日。姥姥乐善好施,常常教育儿女们要善待穷人,因此,舅舅从小就心地善良。
张辉介绍,1939年刚过年不久,舅舅张恩从外面扛回一棵不足一把粗的石榴树,在那狭小的院子里左瞅右瞅不知栽在哪里。因院子狭小,我姥姥不让舅舅栽,两人争执间,刘少奇从屋里走了出来,在他的主持下,指着他住的那间房子的窗户下,就栽这里吧。之后由一个卫兵和舅舅揭开院子地面的青砖后挖窑,我舅舅去东寨门沟里挑的水,刘少奇培土,我妈妈浇水,其间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留守处主任王老汉(王国华)也来了,帮住扶踩土修枝。我妈妈清楚地记得,栽树时刘少奇讲了还是人多力量大的话,还说了让我妈和我大舅要像这棵石榴树一样快点长,还告诉大家要像石榴花一样,对党有一颗火红的心,要象石榴籽一样团结在党的周围。刘少奇还深情地对舅舅说:“你要像这棵石榴树一样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革命到底。”
竹沟镇,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南端,因境内的沟沟河河沿岸“簧竹茂盛”而得名,素有红色圣地“小延安”之美誉,竹沟本来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山区小集镇。
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土豪劣绅的残酷剥削,人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这里进行经济封锁和武力破坏,造成了这里的物资供应紧张,军民生活非常困难。刘少奇在竹沟的房东张杨氏,张杨氏就是张辉的姥姥,早年失去丈夫,两个孩子年纪还小,生活更难维持。刘少奇发现以后,立即与王国华商量,从留守处开支中拨给张杨氏100块钱帮助她在临街的门房里扩大杂货铺,刘少奇又派人帮助她垒货台、搭货架。竹沟离确山县城有70多里路,路上常有土匪出没,每当房东需要从城里进货,刘少奇都指示派人帮助运货。有一次,在回来的途中货物被土匪抢走,刘少奇又叫人给她送了50元钱,弥补损失。在刘少奇的关怀下,杂货铺越办越好铺子里不但有糖烟酒,还有食盐、酱油、醋等货物,不仅解决了房东的生活困难,又为竹沟军民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儿是青年去当兵,当兵要当新四军。”张杨氏的独生儿子张恩,受其姑父周庆鸣的影响,很早就以货郎的身份帮助王国华和周庆鸣传递革命情报,并于1938年初参加了八团留守处的青年队。王国华曾当着刘少奇的面夸赞张恩,说他虽然年龄小,可早就是革命者中的一员了。
张辉介绍,舅舅张恩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后,就很少过问家里的事情。姥姥出于让儿子早点成家的思想,几次催促舅舅张恩结婚,张恩不同意。为此,她们母子俩闹了矛盾。刘少奇听说以后,把舅舅张恩叫到自己身边,一面给他讲革命道理,一面教育他不要惹他妈妈生气,要做好他妈妈的思想工作。舅舅张恩牢记刘少奇的谆谆教诲,耐心地给自己妈妈讲革命道理,俺姥姥思想通了,积极支持自己儿子参军。张恩参军后进步很快,战斗中,他机智灵活,勇猛善战;战斗间隙,还抓紧时间编写文艺节目,书写标语,画宣传画,教唱革命歌曲,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各项战斗任务,不久就被提升为营里的青年干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那时的刘少奇有多少个日夜在窗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工作,偶尔劳累时,看到门口那棵充满生机、茁壮成长的石榴树,会心一笑,又转回屋里继续工作。就是在竹沟期间,刘少奇修订完成了著名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说起这颗石榴树,它也曾经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磨难。1939年9月,刘少奇从外地再次返回竹沟工作,那时的石榴已经成熟,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像一个个红色根据地在全国遍地开花。
“跟着胡服去东征。”1939年10月9日,石榴成熟的季节还未褪去,刘少奇离开竹沟,率领中原局机关和教导队学员等300余人进行战略转移。
据张辉介绍,部队要转移时,姥姥紧紧的拉住舅舅的手,眼里包含泪水,对舅舅说“跟首长去,好好打鬼子。”
当年11月,国民党当局进攻竹沟,200多名军民被杀,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
“红尘自有波澜。”国民党占领竹沟后,听说这家院里的这棵石榴树是共产党一个大官栽的,就将它连根拔掉。国民党刚一撤退,竹沟群众又把这棵干了一冬的石榴树栽在了原处,来年春上,枯枝又吐出了新芽。
据张辉介绍,姥爷是远近闻名的中医,家里门房三间,中间过道,东间药铺,西间小百货,刘少奇当时住的房子东屋曾经是姥姥家的仓库。
天有不测风云。日本鬼子1944年侵犯竹沟时,听说这个院里曾经住过中共机关主要领导人,就在北屋放了一把火,说也奇怪,整个院子北屋、西屋都给燃着了,不幸中万幸,刘少奇曾经住过的东屋却安然无恙,那棵石榴树也幸存下来。
“人生自古多磨难。”“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蒙冤,这棵石榴树再一次遭殃,被造反派连根拔出,被抬着游街示众。
竹沟镇的张金明老人冒着生命危险,趁夜偷偷在那棵石榴树上剪下一枝条,插在自家院子里,悉心照料。“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文革”后,张金明老人把已长成的石榴树献出,重新栽到了竹沟刘少奇故居办公室门口。
据张辉介绍,自己从儿时记事起,时常躺在自己妈妈怀里,听她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讲姥姥家的革命故事,而且有好多年清明时节,妈妈都拉着自己和二哥去那棵饱经风霜的石榴树下,陪妈妈默默地站许久许久,这大概是对刘少奇和舅舅的敬仰吧!后来自己长大了,慢慢才感受到自己妈妈对在鄂北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她的哥哥无限思念!
一棵石榴树伴随着刘少奇送走了一个个漫长的夜晚,也迎来一个个朝霞满天的早晨,见证他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人民的动人情景,也见证着祖国母亲历经坎坷,经受磨难,筚路蓝缕到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一次,张辉的姥姥张杨氏把淘过的麦子放在院子里晾晒,一时疏忽大意,一头小猪跑来拱吃麦子。这时,刘少奇正好从屋里出来,他一边跑着撵猪,一边喊:“啊呀!猪吃麦子喽。”当他看到地上有被猪拱撒的麦子时,就蹲下身子一粒一粒地拾起来。张杨氏一看这位身材魁梧,头发斑白,平素工作最忙的首长在帮助自己拾麦子,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想,首长啊首长!您工作那样忙,连散散步都顾不上,夜晚您屋里的灯光总是亮那么长久,有时困得厉害,就用自制的铁片“镇脑器”夹在头上,把袭来的瞌睡赶跑;多少次,您顾不得吃饭忘记了喝水……,可是,对俺这点儿小事却那么关心,真是和俺老百姓心连着心啊!
至今竹沟还流传着这样一支民歌:
青山情意深,
流水流不完,
胡服同志和人民,
生死两相连。
刘少奇在竹沟那艰苦的岁月里,肩负着指挥中原人民抗战的重任,还十分关心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命运,人民群众非常崇敬他,爱戴他。
如今,每每石榴树开花时,竹沟人民就想起了他,这颗石榴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向后人默默诉说着刘少奇关怀老房东的故事,歌颂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初心使命,彰显一个老革命家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
(作者 :毛海法 图片提供:马爱国)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