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县区 西平县

85岁抗美援朝老兵杨书德 70年永葆党员本色 初心不变

2021-04-25 09:0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梅雅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上甘岭战役是杨书德记忆最深刻,面临最危险的一次作战任务。也正是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杨书德老人觉得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

驻马店网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张凯旋)西平县委宣传部退休干部、抗美援朝老兵杨书德,退而不休乐奉献,矢志不渝跟党走,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这是记者最近走进老兵杨书德时了解到的情况。

杨书德1936年出生,西平县权寨镇朱杨村人,1952年10月,为积极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号召,毅然加入到了志愿军行列,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那年杨书德仅16岁。

一枚枚黄灿灿的纪念章、一本本泛黄的证书,杨书德老人视若珍宝,悉心收藏着它们,因为这是杨书德一生最宝贵的记忆和那段难忘历史的见证。

1952年对于杨书德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年10月份,他怀着一腔热血,和同村的伙伴们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在洛阳经过两个月的短训,坐火车辗转到丹东、跨过鸭绿江,开启了他的抗美援朝之路。

据杨书德老人回忆,去丹东坐的是闷罐子火车,没有座位,没有窗户,没有通风口,到那儿集训了一个星期,就过江到了朝鲜,被分配到某炮兵连连部跟着连长当通讯员。

1952年11月,杨书德所在的部队配合主攻部队在上甘岭进行作战任务,有天晚上,杨书德和战友们在赶往炮兵阵地的路上,听到美军炮弹呼啸声后,就赶紧隐蔽到山坳里,炸弹在身边十几米处应声落地,自己也被埋在了泥土里,险些让这位年轻志愿兵永远留在异地他乡。

上甘岭战役是杨书德记忆最深刻,面临最危险的一次作战任务。讲到这些难忘的经历时,杨书德老人眼眶湿润了起来。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杨书德和他的部队换防回国,先后在山东青岛、江苏南京、辽宁大连驻防,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炮兵连计算班班长、代理司务长,195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5月,杨书德复员回到家乡,先后任高级农业社(生产大队)团支部书记、权寨公社宣传委员、副社长、西平县文教局副局长、西平县计生委副主任、西平县文联副主席,1997年5月光荣退休。退休后,杨书德老人一直保持读书看报的好习惯,坚持参加单位、社区党组织活动,团结邻里,助人为乐,按时交纳党费,2008年汶川地震,他主动捐款500元支援灾区,躬身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也正是有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杨书德老人觉得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美好生活。他说:“希望当代年轻人能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