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三农 三农资讯

市农科院指导农民科学防治小麦条锈病

2021-04-15 09:03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本报讯(通讯员 朱统泉)当前,我市小麦普遍处在小麦孕穗后期至抽穗期,也是小麦条锈病的高发期。市农科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农技人员分析研判,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技术,提高防治成效。

  据了解,小麦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之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条锈菌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较低,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6℃~10℃;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5℃~8℃,最高温度为26℃~30℃,最适温度为7℃~10℃。光照充足时,病菌在植物上能正常生长和发育;光照不足时,生长发育受抑。条锈菌夏孢子耐高温,在39℃下两天内也不会失去活力。在感病品种正常生长条件下,条锈菌每个孢子堆日产孢18万个左右,持续1~13天,每平方厘米叶面日产孢量可达25万个,这就是小麦条锈病暴发流行的内在原因。

  市农科院专家介绍,影响条锈菌孢子堆形成和产孢的环境是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在适温、高湿、光照多和偏施钾肥情况下有利于孢子堆产生,条锈菌产孢期所需相对湿度为50%以下。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孢数呈倍数增长。温度、光照和湿度影响产孢速度和持续时间。侵入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潜育阶段主要是光照,发病阶段产孢和孢子堆形成的因素是肥料。

  市农科院专家建议,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以种植抗锈品种为主,栽培和药剂防治为辅,采取分区治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常用的防治药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腈菌唑、丙环唑等。防治的时候在小麦拔节至孕穗期进行叶面喷雾提前防治,也可以在叶片出现少量孢子堆时及时防治,一周左右再防治1次。可以喷洒20%的三唑酮乳油或12.5%的特谱唑(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的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等。

责任编辑: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