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深山密林里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

2021-04-08 11:40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徐明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和徒工邢克俭等人,在竹沟外小王庄医院被俘后,均遭惨杀。刘志诚文中回忆,竹沟突围后,他和齐光带领印刷厂技术工人等非战斗人员到达四望山根据地,电报向中央请示继续办印刷厂的问题,中央指示:考虑到豫鄂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初创,还不适于开办印刷厂。

深山密林里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

印刷厂遭破坏后,印刷厂工人从事《拂晓报》印刷工作   

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厂旧址就在这个山头上。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户向阳 

“小延安”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中原局印刷厂在竹沟镇西南方向大约13公里大山深处的确山县石滚河镇毛家棚村,那里也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者日前来到毛家棚村,探访那段沉寂的历史。 

中原局印刷厂旧址在毛家棚村 

毛家棚村位于确山县石滚河镇西约15公里处,竹沟镇西南方向约13公里处,南临桐柏,西接泌阳,是“一脚踏三县”的地方。中原局印刷厂就在村东南侧的一个小山头上,紧邻村子。此山虽然不高,但树木茂盛。村民告诉记者,除了毛家棚村群众基础较好外,中原局在这里办印刷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便于隐蔽。 

“这里群山环绕,过去没有正儿八经的路,群众出行都很难,所以便于隐蔽。”一村民告诉记者,从竹沟镇到毛家棚村虽然只有13公里,但要翻山越岭,很不方便,更何况过去只有小土路。多年前,几位县里的老同志从竹沟镇去毛家棚村,由于是下午,又恰逢下大雪,迷路了,走了一夜,天快亮时才走到。 

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群众为了躲避土匪,在山上搭建了一些毛草棚,中原局就把这些茅草棚修缮一下,作为印刷厂用房。 

“二三十年前,印刷厂用石头砌的墙还在,后来村民开荒,就把这些墙推倒了,现在什么也没有了。”村民告诉记者,由于过去没有保护意识,印刷厂的旧址遭到破坏,还有现场发现的石印版等,现在都找不到了,这也成为一大遗憾。 

 刘少奇决定办中原局印刷厂 

确山县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编辑的《确山文史资料——刘少奇主持中原局专辑》中收录有时任中原局印刷厂厂长齐光、政治指导员刘志诚有关中原局印刷厂的回忆文章。 

刘志诚在文中回忆,那时,竹沟镇是新四军四支队八团留守处所在地,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也在那里。刘少奇同志1939年1月到达竹沟镇工作后,提出创办中原局印刷厂,以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他说,办一个印刷厂等于建立一座兵工厂。

刘志诚在文中写道:在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印刷厂马上开始筹建。齐光同志担任印刷厂的厂长,组织上考虑到印刷厂需要一个熟悉工人情况的干部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我当时在河南省委党训班任总支书记,曾经在工厂工作过,就被调到印刷厂任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齐光在文中写道,当时竹沟镇是国民党统治区,从县到镇都是国民党的政权。要在国民党统治区办一个共产党的印刷厂,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经中共汝南县委秘密活动,从汝南“中文书局”买到了一台四开铅印脚踏印刷机、一台石印架子、一台铅印小圆盘、一套翻纸版的铸版机,还有老二号、老五号、新五号铅字、排头架子部位字、花边、铅线、字坯及纸张、油墨工具等。经中共确山县委协助,找到了毛家棚村头的这个小山包土寨子。这里有二十来间茅屋,是早年村民躲避土匪的临时设施。他和毛家棚支部书记毛同志说定,托他雇工维修,马上就搬运印刷机来。 

中原局印刷厂就这样在毛家棚村头的小山头诞生了。 

用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的番号作掩护 

齐光在文中回忆,中原局印刷厂用“新四军四支队八团竹沟留守处警卫大队”的番号掩护,他以警卫大队长名义对外活动,刘志诚以政治指导员名义对外工作,所有职工均着军服,出入佩带警卫大队的胸章。 

刘志诚回忆,当时,洛阳、汝南、西华和嵩县的党组织,动员了一批政治条件较好的印刷厂工人和青年学生来厂工作。刘少奇回延安后,让中原局印刷厂承担翻印中央出版的《解放周刊》的任务,但当时工人技术水平低,一般的书籍印刷是可以的,却不懂得纸型铸成铅版印刷技术。刘少奇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向中央印刷厂要了一批骨干来支援。就这样,黄楚华、时长耕(史纳)、金文钦(王钊)、米健生以及向铁、孙继库等十几位同志便到中原局印刷厂工作。 

“当他们离开延安时,少奇同志在百忙中亲自找他们谈话,向他们讲了中原的大好形势,并说明办好印刷厂的重要意义,勉励他们到中原地区,要继续发扬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出版事业作出贡献。同时,还要随时准备拿起枪杆子打游击。”刘志诚在文中回忆。 

齐光在文章中回忆,中原局印刷厂7月开工生产。由于没有铸字炉和铜模,只能从延安中央印刷厂寄纸型,他们翻铅版上机器。中原局印刷厂只存在5个月,印过《挽救抗战的危机》《论时局》《解放周刊》等,也印了一些河南省委的半公开性文件。 

刘志诚回忆,当时,印刷厂用的那一部分铅字缺字多,标题更缺,书的封面所需要的大型号字很难凑全。幸好厂长齐光同志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善学会画,刻字很有功底。印书缺的字,经过他的辛勤努力,都补全了。全厂同志团结一致,不怕酷暑,日夜奋战,克服多种困难,终于,1939年9月,印刷的《挽救抗战的危机》出版了。这本书主要收录毛主席新近发表的著作和延安《解放周刊》、新华社社论。这是中原局印刷厂印出来的第一本书,印数5000本。 

“竹沟惨案”发生后,印刷厂工人从事《拂晓报》印刷工作 

齐光、刘志诚文章记载,刘少奇对中原局印刷厂关怀备至。1939年9月,刘少奇第二次从延安来到竹沟,看到印刷厂印的书刊时,很满意,表扬了他们,并接见了齐光和延安中央印刷厂来的几位同志。这次,刘少奇对战略转移进行了部署,决定将中原局机关撤离竹沟。中原局干部随刘少奇进入皖中,河南省委仍于竹沟设留守处,中原局印刷厂交河南省委代管。 

刘少奇部署中原地区工作之后,于10月率中原局机关及徐海东等一批干部离开竹沟东进,朱理治也随后率部队和干部进入豫南四望山抗日根据地。11月3日,刘子久来到竹沟,主持河南省委工作。没想到,几天后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

齐光在文中回忆,11月11日拂晓,从竹沟方向传来了机枪声、步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印刷厂的同志知道,国民党反动派蓄谋已久、进攻竹沟的战斗打响了。印刷厂职工在突围中,工务科长孙继库因为疟疾发作,掉队后与本队失去了联系,惨遭杀害。 

据毛家棚村村民介绍,当时孙继库牺牲在印刷厂南侧大约1.5公里处一个大山头的山岭上,也就是确山、桐柏分界线的地方,现在叫牛屎大岭。敌人走后,村民把他就地埋葬在牺牲的地方,后来墓被山洪冲刷找不到了,1990年,村民为他重修了墓,并坚持为他守墓。 

“考虑到烈士的墓离印刷厂旧址和毛家棚村较远,不方便为他守墓,1996年,村民又把烈士的墓迁到现在的地方。”村民告诉记者,2003年清明节,民政部门为烈士立了碑。 

现在,每年的清明节,村民和毛家棚小学的师生一起为孙继库烈士扫墓。 

齐光文中回忆,在突围过程中,印刷厂警卫队凭借山上的岩石为隐蔽,猛烈向敌人射击,敌人猝不及防,惊慌失措,立即停止追击,印刷厂职工脱险,中午时分,到达桐柏县龙窝,与后方医院会合。13日上午,竹沟留守处400余人突围后,也陆续到达龙窝。 

敌人进入竹沟后,进行了疯狂屠杀。中原局印刷厂工务科副科长张潮音、女工武桂花和徒工邢克俭等人,在竹沟外小王庄医院被俘后,均遭惨杀。 

刘志诚文中回忆,竹沟突围后,他和齐光带领印刷厂技术工人等非战斗人员到达四望山根据地,电报向中央请示继续办印刷厂的问题,中央指示:考虑到豫鄂边抗日游击根据地初创,还不适于开办印刷厂。根据中央指示,他带着技术工人到了豫皖苏边新四军游击支队(后来的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那里,从事《拂晓报》的印刷工作,齐光带着一部分行政干部留在了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后来的新四军五师)李先念那里,还有一部分同志参加了抗大四分校的学习,后来成为新四军的政治干部。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