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30万元1斤,“天价岩茶”伤了谁?如何揪出幕后推手?

2021-02-20 08:57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刘银霞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报道显示,这些年高端岩茶火爆,受益的却主要是茶商和少数茶农,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如,武夷山市场监管局、茶业局等部门,近日就约谈了部分销售企业,对过度炒作、串通操控茶叶价格,甚至以次充好等行为,依法查处并曝光。

30万元1斤,“天价岩茶”伤了谁?| 新京报快评

拥有千年历史的武夷岩茶,向来价格不菲。但在今年春节期间,媒体调查发现,“天价岩茶”愈演愈烈,有的还打着“非卖品”名义“天价”出售,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

据报道,在市场上疯传的“天价岩茶”里,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其中“非卖品”有18款茶,每斤价格均在10万元以上,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也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价格在5万元以上……这显然都不是普通消费者可以承受的。

“炒茶”若是市场化操作、未偏离法治轨道,那或许还在“市场行为”的范畴。但眼下看,有些“炒茶”行为背后是串联操纵价格的嫌疑,还附着了太多的利益勾兑需求。

比如,有公司进武夷山后,收购茶农产品,注册一个商标,取个花名,文案做漂亮,包装搞奢华,以“榜单”“稀缺”“非卖品”等为噱头,蓄意推高价格。而“天价岩茶”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也同样不容忽视。报道就透露,中秋、国庆及春节期间,此类“天价茶”销量明显增加,而“天价茶”回收服务也趁势兴起。

不必讳言,“天价岩茶”不仅扰乱市场,也会让茶农受到伤害。报道显示,这些年高端岩茶火爆,受益的却主要是茶商和少数茶农,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比如,“天价”等乱象,导致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乃至大量中低端岩茶遭遇市场滞销“寒流”,其对相关产业的伤害不能小觑。

为此,揪出“天价岩茶”幕后推手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发力。而当地相关职能部门,也已经开始积极行动。如,武夷山市场监管局、茶业局等部门,近日就约谈了部分销售企业,对过度炒作、串通操控茶叶价格,甚至以次充好等行为,依法查处并曝光。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信用惩戒,让不良企业无处容身。

此外,还应在加大反腐力度上下功夫。业内人士就建议,应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对于利用“天价茶”进行洗钱、受贿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公开通报,形成震慑。这很有必要。可以说,唯有彻底遏制歪风邪气,才能消弭将岩茶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的现象。

根本来讲,失序的“炒茶”行为,无益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地方发展形象,最终利益受损的是消费者和广大茶农。作为消费者,也可以对此类现象多些主动抵制。比如,不买“天价茶”、对相关不法行为积极举报等,也有利于市场回归正常。

杨玉龙(时评人)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