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华和他的农耕文化展览馆
记者 熊国森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近日,记者走进新蔡县水韵天街问津阁,“零距离”体味乡土气息;带你走进时空隧道,让你感受农耕文化魅力,记住通往故乡之路,留住悠悠乡愁。
在这里,各种老物件琳琅满目。风车水车、石槽石磨、条几供桌、旧书旧报、筐篓坛罐、粮油布票……一件件古朴典雅的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以其“无言的结局”述说着往昔峥嵘的岁月。
这里原本是一个文玩商店,主营金石书画、文化用品。近两年因大量引入农耕文化元素,俨然成了一个农耕文化展览馆,展示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用品,运用实物展示农耕历史、农耕风貌,将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种“历史记忆”收集起来,全方位勾画论文近现代新蔡农耕文化的全景图,再现了新蔡县农民祖祖辈辈不辞辛劳、艰苦奋斗的场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传统农耕老物件大都失去了实用价值。农民不断翻盖新房,现在大都住上了楼房,这些老物件没地方归置,有的被直接当废品卖了。年轻一代不知道我们延续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是怎么走过来的?我就寻思着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集中展示,既满足中老年人的怀旧心理,又便于对年轻人开展传统教育、乡风民情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感恩父祖辈的艰辛努力,增强爱党爱国、尊老敬亲意识。”谢石华指着室内琳琅满目的“战利品”向记者娓娓道来。
“我长期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工作,平时就注重搜集农耕老物件。退二线之后,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在这方面投入更多了。在县领导的鼓励和水韵天街的大力支持下,我把孩子与朋友联合开办的问津阁文玩店作为农耕文化展示交流基地,努力传承农耕文化。”
“问津阁是一个微型展览馆,也是一个交流的集散地,有不少喜欢淘宝的朋友在这里得到自己心仪的物品。我一方面通过熟人介绍寻购或通过收废品的代购,另一方面也通过网络平台选购。我认为,收藏的意义在于把一部分人不用的东西,流转到另一部分人手里,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我们阵地虽小,但更接乡情、更接地气。”
“几年来,我投资农耕文化花了十几万元,虽然经济效益有限,但社会效益显著。我利用这块阵地,开办了20多期公益讲座;连郑州大学的退休教授、驻马店市的著名导演、编剧等专家学者,也被吸引到问津阁公益讲堂上。外地人或外地返乡的新蔡人偶尔走进问津阁,常常赞叹:太好了,新蔡还有这个地方!社会的鼓励,更坚定了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谈起收藏情怀,谢石华如数家珍。
“农耕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目前,新蔡县还没有农耕文化展览馆。我的愿望是,以水韵天街国家AAA级景区为基础,以农耕文化展览为亮点,以共建或租赁方式,联合其他社会力量,在问津阁所在街区打造‘新蔡县农耕文化展览馆’和文玩交流一条街,创办首家‘新蔡县青少年研学基地’,让更多人来这里感受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以此带动附近餐饮业、娱乐业的良性发展,唱响‘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重头戏。”
风车、钉耙、水缸、石磨等器具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时代象征,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们虽然已经被新的产品替代,但是承载着传统匠人的执着和慧心;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却反映了新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诠释了新中国成立后从物资匮乏时期过渡到改革开放的发展必然性。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它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未来的征程。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