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青铜器:书写在时光深处的青铜记忆
摘要:固定好模具,然后是精心配比,严格按照古法冶炼青铜,随后由曾志勇将铜水灌注到模具里,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之后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模具上余温尚存,在一束束期待的目光中打开模具,一柄柄造型各异的青铜剑、青铜戈,一座座酒樽、青铜鼎以及镜架、铜楼宛若乘坐着时光机器,缓缓坠落这个时代。
工作中的曾志勇。
镜架
鼎
铜楼
铜镜
在“曾氏青铜器铸造技艺”非遗传人曾志勇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刻刀、石膏板等材料,一旁是翻开的一本考古书籍,打开的那一页是越王勾践剑图,图片上的青铜剑寒气逼人,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每天清晨,古城上蔡北关巷子的深处,曾志勇和他的父亲及几名工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固定好模具,然后是精心配比,严格按照古法冶炼青铜,随后由曾志勇将铜水灌注到模具里,经过特殊工艺处理之后就是耐心地等待,等待模具上余温尚存,在一束束期待的目光中打开模具,一柄柄造型各异的青铜剑、青铜戈,一座座酒樽、青铜鼎以及镜架、铜楼宛若乘坐着时光机器,缓缓坠落这个时代。
文/图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铸造技术:传承中发扬光大
闹中取静的工作室内,一个个铸造好的青铜器皿闪耀着青铜的光泽,在冬日暖阳的斜射下熠熠生辉。屋内的一角堆放着许多关于青铜器的书籍,而由曾志勇制作的茶台更是别具一格,中间是他焊制的金属水池,池内假山嶙峋,游鱼嬉戏,水面上青荇游荡,水下细沙铺底,劳累许久后在此品茗冥思不失一种人生况味,更是一种张弛有度的境界。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有范铸法、失蜡法等。其中范铸法要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注入陶范腔内,脱范后经过清理、打磨加工后铸成器物。失蜡法要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耐火的材料填充泥芯,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青铜熔液,便可铸成器物。
曾志勇传承的正是失蜡法铸造技术。
上蔡古为蔡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叔度于此,为蔡国,春秋为上蔡邑,战国韩置上蔡县。2005年,郭庄楚墓发掘时,让时为上蔡县文保所特聘文物保护员的曾志勇大开眼界。
“从小耳闻目染,十几岁开始琢磨青铜铸造技艺,然而,当我看到那些青铜器物时还是肃然起敬,向那些不知姓名的能工巧匠致敬。他们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奇思妙想并制作出这样恢宏的器物,是让今人不敢想象的事情。”曾志勇说,郭庄楚墓一号墓出土的青铜器鼎、鉴、壶等,在使用陶铸法的基础上,开始有失蜡法精密铸造的成分了。有两件高度超过1米的龙耳虎座大方壶,在国内仅发现过两对,是十分罕见的国宝级青铜重器。郭庄楚墓还出土了两件四耳圆鉴,其装饰豪华,有蟠螭纹和细小的蟠虺纹。鉴在古代是一种水器,主要是洗澡放水的地方,它还有镜子的作用。四耳一般是位阶比较高的人才能用,凸显了墓主人身份的尊贵。出土的大型编钟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说实话,之前仅仅看文字图片资料还真琢磨不透古人的智慧,只有亲眼所见,尤其是当面聆听国家考古专家的教导,才真正明白青铜器的前世今生,明白每一个青铜器在其特定时空下所代表的意义。”经过20余年的实践摸索学习,曾志勇甘守寂寞,专注一件事情的精神,终于打开让其通往青铜器制作王国的一扇大门。
青铜记忆:被时光打磨的铸造技艺
多年来,每一次外出,曾志勇都会到当地的博物馆与青铜器来个亲密接触。北京的潘家园、南京的古玩市场,每到一处,曾志勇都会用心感知那些神秘的器皿。每一次都会遇到令其眼前一亮的东西。
“无论形状还是铸造技术,都为每一件青铜器注入深深的时代印记。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这些器物上的解锁码,就会深刻了解其前世今生,作用如何、生前的主人地位如何,甚至通过铭文,会读出当时那个国家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曾志勇说,“一旦沉浸在制作青铜器的世界里,会让人无法自拔。”他平心静气地查找相关资料,苦思冥想细细揣摩,随后会对着窗外发呆,而脑子一刻不得闲,勾勒着青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心中有物,然后才开始专心致志地刻模。力度的大小,手腕的松弛度,位置的掌控都要恰到好处。如果绘制花纹会更加小心翼翼,是三角纹,还是蟠螭纹、蟠虺纹?工作中会不时遥想着历史深处,那些能工巧匠是怎样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明的。
“对我而言,每一次历练都是一种在古人基础上的再创造,无论是器物的规整还是形状上的不同,都会从古人那里学习后进行调整。不拘泥于古人,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造有着现代特色的器物,用追古的虔诚还原那时铸造的技艺,这应该是一份写在时光深处的青铜记忆。”与曾志勇对话,眼前的这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者,语气不疾不徐,思路清晰,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强烈的热爱与赤诚,他多年的摸索实践令他在青铜器市场上赢得口碑,同时来自客户的反馈更加促使他铸造出青铜精品。
曾家太上高祖曾毓清于嘉庆年间已有盛名,至曾祖曾广耀光绪年间,北街“曾家铜器铺”是当时北街的地标。至显祖曾平心已是惨淡经营,第六代传承人曾气出生于1954年,得到父亲留存的作坊残缺器具并进行保存。
作为第七代传承人,曾志勇得此传统技艺为爷爷余生口授及父亲的指导。在继承祖传技艺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返古创新,把祖传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品做得风生水起,享誉省内外。他制作的民间仿古青铜铸件香炉、烛台、花瓶、盆、壶、酒具、文房品类颇为有识之士珍爱。仿古青铜器剑、矛、戈、戟、弓箭、镞等成为喜好者们厅堂的赏雅悦目之宝,而仿古青铜祭祀之器物鼎、爵、鬲、磬等大气凝重、浑朴高雅、受众多庙堂、家祠所器重。曾家生产的青铜器制品仿古似古,或小巧玲珑、或大气凝重,青铜器特有的凝重灵亮光泽。
“曾氏青铜器铸造技艺”完全沿袭祖传的制模、翻模、烧炼成陶模或陶泥模或蜡模、石膏模。将铜投入炉内,按一定比例投入锡、铅、磷等,熔铜温度由熔点1400℃升到1800℃的沸点,然后浇入模孔,冷却即成。再利用原始打磨抛光法,手工操作,用牛皮轮刷上油抛光。青铜器铸件仿古型制逼真,民用铭文吉祥喜庆,多以篆体,纹饰古朴;祭祀器件或大气凝重,或雄浑高雅,几何、兽面、龙纹、窃曲、绳索、三角与细微云纹恰到好处,多为庙堂祭祀之物。
青铜器铸造技艺是中华民族先贤们告别石器骨锥、步入新文明时代的进步象征和里程碑。它起源于夏、盛于商周却一直延续至今,由当时的贵族阶层的烹饪盛水之物至祭祀、颂功传世重器、再返朴到民间大众雅俗共赏的数千年延续之路,彰显出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之旅。曾氏青铜铸造传统工艺,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价值意义影响深远。
青铜器铸造技艺作为驻马店市第六批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短暂得不能再短的采访,在挥手告别的时候期待着再次相遇,这栽满冬青的街道上人潮汹涌,奔忙的人们行色匆匆,而躲进小楼成一统的曾氏青铜铸造技传承人却自甘寂寞地延续着千年的时光记忆。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