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指尖成为形式主义“推手”
摘要:莫让指尖成为形式主义“推手”
莫让指尖成为形式主义“推手”
张大成 李丹丹
近日,笔者下乡采访时和一名基层干部谈起微信的事,得知他的手机上有10多个工作类的微信群,每天要耗费大量时间完成各类打卡留痕任务,对此他深感无奈。无独有偶。此前,某大学生“村官”被加了120多个微信工作群的新闻曾引发网络热议。“每天早上一睁眼手机就响个不停,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每次打开手机,都要把各个群里消息浏览一遍,生怕漏看了重要信息,耽误了工作。” 这位大学生“村官”对此苦不堪言。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交流方式,通过手机微信群、QQ群等开展工作,已成为一些单位政务工作的常态。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许多工作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完成,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强化了有效沟通,其益处不言自明。但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微信群、QQ群太多,很多人每天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听取响声一片”,“群”来“群”往、“指”来“指”去,各种群内通知应接不暇,打卡留痕、在线回复耗时费力,原本出于便捷目的的“指尖上的沟通”反而成为“指尖上的负担”,让不少人疲于应付。有的布置任务停留在动动手指,只要“@所有人”就万事大吉;有的落实工作热衷于拍照留痕,将精力放在群里秀工作、求表扬;有的评价工作只看群里回复快慢、上传图片多少,对于实际效果漠不关心……凡此种种,都属于形式主义在“互联网+”下的变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原本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型工具,却被形式主义附体。究其原因,还是思想深处形式主义的旧习气在作怪。同线下的形式主义一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危害不可小觑。但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往往披着现代科技的外衣,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容易被忽略。而一旦对它失去警惕、放任自流,就会让人陷于被动完成各种“指尖上任务”的纷繁事务中,不仅严重打击低调实干者的积极性,还会让原本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平台变成懒政怠政的“温床”。同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使一些基层干部以“网来网去”代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工作群多少衡量工作量大小,以虚拟空间签到、发声的“表现”评判实际工作成效,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扰乱了基层政治文化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老问题穿着“隐身衣”改头换面出现,一些新问题也逐渐暴露。要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首先要确定合理需求。对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群及时清理,对内容功能大同小异的工作群进行整合。对于工作任务是否需要建立新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等进行科学考量,不能图省事动辄以设立工作群或下载政务APP了事。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工作纪律,着力解决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现象。再次要优化考核标准。工作好不好,关键看成效。工作群里再“热闹”,事情没解决,群众也不会满意。在评价工作时,要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科学考核体系,把更多评价权留给群众,让工作实绩来说话。
目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沟通工具和方式越来越多,为我们的工作大开方便之门。在利用这些平台的同时,要时时谨防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我们一定要牢记,发声有网上网下之别,责任无线上线下之分,打击形式主义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平台本无错,善用是根本。只有让基层干部从名目繁多的政务工作群中解脱出来,才能轻装上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为群众干实事中。时值年末岁尾,各种检查评比增多,我们不妨以此为契机,让一些人平时劳累的指尖歇一歇,让形式主义在指尖上不再“起舞”!
责任编辑:柳浩楠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