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天中文化 文学

远逝的煤油灯

2020-12-04 08:5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文/王树恒

  前些日子我回农村,一天,突然停电了,屋内没有准备蜡烛,一片黑乎乎的,我搬个板凳坐在门前等着来电,看见邻居家微弱的烛光,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的煤油灯,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说起煤油灯,很多父辈们都很熟悉,在没有电灯的年代,它是每个家庭必备之物,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退出历史舞台。在电灯早已经普及的今天,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儿时昏黄的煤油灯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煤油灯的陪伴下度过的。20世纪60年代末,我出生在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煤油灯是自制的,一块薄铁皮卷成灯筒状,穿一根布条作为灯芯,用一个玻璃瓶装煤油,样式非常简陋。每到晚上一家人就围着这微弱的灯光,团聚在一起共享欢乐。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缝补衣服。母亲在灯下缝缝补补,千针万线,把浓浓的爱缝在针线里。在那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尝到了亲情的温暖。

  那时候点煤油灯也是家里的一大开销,一家经常只点一盏煤油灯。做晚饭时只在厨房点,去别的房间取东西时把灯端到那里,其他的人只能在黑暗中静静守候着。那时父母都非常节约,只要晚上不做事或者我们不写作业,就会吹灭煤油灯,以节省灯油。后来有了带灯罩的可调节的煤油灯,为了节省灯油,大人们会适宜调节灯的亮度,只有在我们写作业的时候,才把灯光调亮一点。煤油灯点长了,光线会变暗,母亲就把灯芯往上调一点;煤油灯烟很大,用不长时间,灯罩里面就黑了,光亮也弱了,母亲就会把灯罩取下,小心翼翼地用棉布把灯罩擦亮,再小心地安上去。也许正是他们这样精打细算,才把我们抚养长大,教会我们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

  每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学习。夏天蚊子特别多,母亲就一边为我驱蚊扇风,一边甜甜地笑着看我写作业,神情是那样专注,又是那样令我感动。记忆里,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有时一不小心便会烧着头发,冒出燃烧头发的焦味,这样的情况很多次,母亲经常叮嘱我们离煤油灯远一点。在小小的煤油灯下,我读懂了母亲的爱。后来,我考上了中学,每当晚上或早自习停电的时候,同学们便点燃煤油灯,霎时,整个教室好似繁星闪烁。但不大一会儿,满屋子便弥漫出一股呛人的气味。

  记得有一次晚自习,教室里突然停电了,慌忙之中,一名同学把我的煤油灯连瓶带油碰到地上摔碎了。整整一瓶煤油呢,我心痛极了,那名同学眼中也噙满了泪水……

  多年后,我只要闻到煤油味,便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学习的经历。

  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煤油灯伴随着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过去的日子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可煤油灯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在那温馨的小屋里,在煤油灯的丝丝亮光下,我学会了许多知识,也体会到了长辈们的辛苦。每当想起那时情景,心里总是涌上一股暖暖的感动,多想生活永远定格在那安静祥和的画面中,我们一家人聚居煤油灯下,谈笑风生,享受清贫中真实而平淡的生活。

  “学习是灯,努力是油,要想灯亮,必须加油!”这是我儿时村里流传的一首以煤油灯比喻学习的歌谣,煤油灯照亮了我的童年,也见证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现在虽然不用煤油灯了,可每当夜晚我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书、学习或看电视,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盏并不明亮但在我心中长明不熄的煤油灯。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