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跨国追索!68件流失英国文物回归祖国
摘要:应妮 摄 新闻发布 关强在发布会上指出,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是中英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
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 应妮)一场持续25年的跨国文物追索行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11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成功追索回国有关情况。经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时间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唐三彩七星盘、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马、一组四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等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部分回流文物。国家文物局提供 罗征 摄
经手人忆往昔感慨万千
现年68岁的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至今仍记得25年前走进那个库房时的震惊,“真的是被数量震惊了,地上挤挤挨挨的全都是文物”。
当时作为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的他,受命和北京文物专家章津才一同赴英国伦敦鉴定文物,“当时是英国警方在1994年获得一些线索,最早是从一批埃及文物失窃开始追索,在找到这个团伙以及存放库房时发现相当一部分文物不是埃及的,他们大概知道是东亚方向的,所以跟中国驻英大使馆打招呼,说能不能来专家认一认。我就受命去了一趟。”
事实上,在1991年至1997年担任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管理处处长期间,李季就知道内地文物经过香港走私到欧洲是一条重要的渠道,“我们亲眼在香港的古董商店里看到大量从古代墓葬里发掘出的文物,有连土都没有清理的,非常痛心!因为我的专业是考古,所以他们不但窃取了珍贵文物,而且把这些珍贵历史信息也全都破坏了。”
在做鉴定的时候,李季坦言心潮难平。三千多件文物,他直言这足够办一个博物馆绝对没问题。“年代跨度特别大,从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新石器,顺着24史一直到明清文物,连清代石碑和碑额都整个原封不动给运过去了。”
经中方努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当年就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办了一个展览,李季当时正是该馆陈列部主任,参与展览的举办,再度与这批文物结缘参与。“在展厅又重新见到当年在伦敦鉴定过的文物,当时也是很感慨。这么多人接力辛勤努力的成果。”
2020年10月20日,航班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在机坪执行监卸操作及消杀作业时,海关人员做入境查验。国家文物局提供 马孝辰 摄
案件回顾
1995年2月,英国大都会警察局向中国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犯罪嫌疑人已锁定。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当年3月11日,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该批文物属于中国。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迫于中方压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重启追索
关强介绍,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中国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以下简称“1970年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中国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该案剩余扣押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根据英国法律应归还中国政府。
移交接收
疫情之下,国家文物局调整工作方式,采取“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方式统筹推进,周密制定文物回运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办理出境许可,量身定制包装,协调返程航班,确保文物安全。北京海关下属中关村海关一日内办结免税入境流程。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英国使馆,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进行文物移交,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10月19日上午,刘晓明大使举行线上文物返还移交仪式,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当晚,中国驻英国使馆专人护送文物至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文物启运回国。
回归祖国
10月20日下午,文物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海关在停机坪即时查验,予以通关便利,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三家直属单位分工协作,连夜完成文物查验并点交入库。2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经专家讨论研究,该批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文物质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铜器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一直清代;二是产地分布广,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地均有所见;三是器型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如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再如1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现将其归为成组文物。这匹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显,非常少见。1组3件小铅釉乐舞佣,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能反映汉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佣更加稀有。同时,这批文物中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综合看,这批青白瓷的生产窑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了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一起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情况,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陆琼主持新闻发布会。应妮 摄
新闻发布
关强在发布会上指出,此次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是中英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他说,20多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积极推动“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的推广、改革与完善,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据悉,今年时值“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国家文物局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也籍此庆祝公约50周年,与国际社会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