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国内

巴彦淖尔:浩荡东风千帆竞 铿锵脚步踏歌行

2020-09-21 16:46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杨涛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巴彦淖尔河套枸杞”“巴彦淖尔河套苁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乌拉特前旗有“中国枸杞之乡”美誉。

金秋时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巴彦淖尔,项目建设快马加鞭,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农畜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城市发展活力无限,干部群众斗志昂扬,黄河几字弯环抱的富饶土地生机勃发。

沧海横流显本色,疫情阻挡不了前进的脚步。巴彦淖尔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守住绿水青山底色 做足“金山银山”成色

巴彦淖尔市生态要素齐全,平原、草原、河流、湖泊、山脉、森林、沙漠在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美与共、共生共荣,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位于巴彦淖尔境内、素有“塞外明珠”“塞外都江堰”之美誉的乌梁素海,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角地带的边缘,像明亮的眼睛一样镶嵌在草原上。乌梁素海曾是黄河北支的一段河迹湖,历史上是由黄河改道南移和河套地区灌渠排水汇流而成,是地球同一纬度最大的湿地、黄河流域在内蒙古最大的湿地以及荒漠半漠地区罕见的湿地,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防凌防汛、净化水质的重要功能,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 它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保障黄河水质和度汛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治理好乌梁素海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乌梁素海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推动现代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安全、干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畜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树立乌梁素海全流域保护治理理念,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在乌梁素海、乌兰布和沙区、乌拉山和河套灌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工作的实践探索: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加快建设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区,走防沙治沙与绿色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减少泥沙流入黄河,阻止沙漠侵蚀河套平原;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业和生活污水不再排入乌梁素海,彻底切断点源污染;在河套灌区,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开展农业生产“四控”行动,倒逼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畜产品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乌梁素海湖区,开展内源治理,实施生态补水、入海前湿地净化、网格水道、芦苇加工转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改善湖区水质;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强力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系统性治理。

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乌梁素海湖区污染程度得以减轻,水质有所好转,目前乌梁素海总体水质为五类,水质污染物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鸟类数量有所增加,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

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巴彦淖尔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把脱贫攻坚放在优先位置来抓,促进脱贫质量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放眼巴彦淖尔市脱贫攻坚各大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五原县膘肥体壮的金草胡羊成为贫困户的“致富羊”,临河区18个扶贫产业项目迸发活力无限,杭锦后旗产业扶贫正在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经过6年(2014年~2019年)的努力,巴彦淖尔市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已从减贫阶段跨入巩固提升阶段。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32户58611人已全部脱贫,其中正常脱贫14701户27042人、稳定脱贫不再享受政策13331户31569人,脱贫监测户34户69人;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两不愁”已经解决,“三保障”基本解决。建立全市“控辍保学管理动态数据库”,137所义务教育学校(含7个教学点)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7个旗县区均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为重点的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助学体系初步构建,2019年累计争取资金2.4亿元,9万余学生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政府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全额补贴,2019年补助建档立卡贫困住院患者15544人次,全市组建签约医疗服务团队672个。建立健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动态清零长效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全覆盖开展水质检测,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水质提升改造工程总投资7985万元,工程涉及5个旗县区,实施32处工程;2020年巩固提升砷氟改水工程总投资4165万元,工程涉及4个旗县区,实施12处工程;为水质不合格的分散贫困户安装净水机,确保水质达标。

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基本构建。高标准规划建设100个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示范园,带动贫困人口7088户、13463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天赋河套”10款授权产品成功列入北京市消费扶贫名录;全市共组建扶贫技术专家组52个、186人,选聘产业指导员822人,累计培训产业指导员1880人次,贫困户产业发展台账已覆盖10522户、19865人。全市9870人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搬迁入住。推动“530”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全面落实,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102户、49158.617万元。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作用充分彰显,将160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8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向临时救助2002人发放临时救助金约190万元。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巴彦淖尔市全面压实党委政府责任,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专注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把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做为磨练作风、提升本领的全过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全市分级分类培训各级扶贫干部2万多人次,各旗县区党委书记遍访了全市162个贫困嘎查村,遍访率100%,全市431支驻村工作队、1421名驻嘎查村帮扶干部始终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最大限度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护航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个地方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首先要瞄准一个“特”字,要盯住个性化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最终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巴彦淖尔市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无毛绒分梳基地、脱水菜生产基地……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2018年,市委、政府提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打破行政区域、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培育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六大产业在“天赋河套”品牌带动引领下,一路高歌、齐头并进,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市六大产业共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近300家,其中国家级5家、自治区级85家、市级167家,年销售收入近400亿元,带动全市20万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农牧民人均年产业化收入11000元,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正在引领河套灌区农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

粮油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巴彦淖尔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经过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市粮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全市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左右,产量在300万吨以上。小麦年播种面积130万亩左右,总产量45万吨以上;向日葵年播种面积400万亩左右,总产量80万吨左右,形成年加工小麦100万吨、向日葵5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在北部高寒干旱、无污染的半农半牧地区发展杂粮生产,形成了以旱地小麦、荞麦、莜麦为主的“粗、杂、特”有机杂粮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

乳肉绒产业是巴彦淖尔市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措施,乳肉绒产业焕发出了新活力。全市已形成水洗、分梳、染色、纺纱、编织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具有无毛绒加工6000吨、纺纱750吨、羊绒制品760万件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无毛绒分梳生产基地。在肉羊加工方面,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巴美肉羊新品种,被中国畜牧产业协会授予“中国肉羊(巴美)之乡”称号,出栏量连续5年居自治区第一,我市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中饲养规模最大、唯一常年育肥出栏、四季均衡上市的绿色肉羊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在乳业方面,全市奶牛存栏14.4万头,年产原奶59万吨,其中有机原奶产量3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已建成存栏5000头以上奶牛养殖示范区3个、2000头以上奶牛养殖基地13个,拥有乳品加工企业13家,设计加工能力80万吨。

巴彦淖尔市是享有盛誉的塞外瓜果之乡:磴口华莱士被誉为“天下第一瓜”;河套苹果梨被冠以“中国丑梨”之美誉;五原黄柿子、晏安和桥灯笼红、黑柳子白梨脆是我国同品类产品中唯一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河套西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套牌蜜瓜风味独特,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纳林牌厚皮甜瓜是原农业部正式命名的优质农产品……绿色生态、纯净无污染的八百里河套平原让果蔬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近年来,全市果蔬年总播种面积达140万亩以上,其中瓜类年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左右,产量达65万吨;蔬菜年种植面积110万亩以上,总产量500万吨以上;果树种植面积4.51万亩,总产量100万吨以上。

蒙中药材产业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自治区重要的蒙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巴彦淖尔市蒙中药材产业展现出了无穷魅力。目前,蒙中药材每年种植总面积51.2万亩、年产量28.75万吨、总产值12.46亿元,主要种类有苁蓉、枸杞、黄芪、甘草、锁阳等;成功引种了红花、金银花、板蓝根、防风、牛膝、银翘等名贵中药材,效益可观;“巴彦淖尔河套枸杞”“巴彦淖尔河套苁蓉”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乌拉特前旗有“中国枸杞之乡”美誉。在饲草产业方面,依托“粮改饲”试点、秸秆综合利用、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饲草种植面积101万亩,饲料、饲草加工企业已形成230万吨左右生产能力。

另外,巴彦淖尔市坚持全面发展生物质产业,对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其他生物质资源进行整体布局、系统规划、综合处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在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积极推广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3.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利用装备设施配套率达98.83%。同时,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利用工程,全市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574万吨,可收集量498万吨,目前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5.2%,为发展绿色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巴彦淖尔市地处祖国北方,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汉族居多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抓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巴彦淖尔平原草场相连接,山水生态相谐相融,各项产业相竞相促、蓬勃发展;170多万各族兄弟姐妹同气连枝、团结一心,为建设美丽富饶绿色幸福巴彦淖尔携手奋斗。多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千方百计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真情实意促团结,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为目标,市委、政府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巴彦淖尔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方案》,各旗县区按照全市创建工作目标,成立了各旗县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

加强典型培树,强化示范引领。2020年命名了第三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19家。截至目前,全市有11个模范集体和11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有1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有100个模范集体和135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16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通过在各个领域培育和选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典型,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促团结、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积极拓宽途径,广泛宣传典型事迹。举办“草原儿女心向党 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有奖征文活动 ,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团结典型事迹的提炼与推广,广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加强宣传,营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注重新型媒体的宣传作用,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媒体营造舆论氛围,举办了以“加强法制宣传 促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宣传周活动,在市区人员集中区域开展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活动,发放《民族区域自治法》《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民族区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各旗县区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效普及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营造了良好氛围。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撬动经济动能加速转换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打造高效透明政务环境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坚持以深化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为主线,立足“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入推进“一门一网一次一号”政务服务改革,打造“好又快、不见面、创一流、心贴心”的工作模式,以创新机制、再造流程、压缩时限、优化服务为抓手,下大力气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政务服务不断提档升级,群众满意度年年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群众利益无小事”、“让群众的事好办,把群众的事办好”。巴彦淖尔市委、政府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行动的——巴彦淖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启动运行“巴事快办”平台,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群众诉求一号响应,广受百姓好评;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全区排名第一,获评“2019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企业开办时限在全区率先压缩到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100个工作日以内;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五原县村民小组“微治理”入选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2019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75.9亿元,居自治区首位;甘其毛都口岸全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2100万吨,海关税收35亿元;编制了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库,与伊利集团、蒙牛集团、中植企业集团等一批大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如今,巴彦淖尔市现已建成覆盖市、旗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自治区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对接。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共录入政务服务事项2812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20多个便民服务渠道借助智慧政务服务终端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设了移动互联的桥梁,实现了“一站式审批、不出门办事”。

下一步,巴彦淖尔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为重点,持续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丰富“巴事快办”平台功能,开发应用人工智能政务服务终端,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政银合作”模式,变银行网点为政务服务点,强化基层便民代办点服务功能,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多点办、网上办、就近办;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加快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动“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倾力打造创业投资兴业“福地”

6月4日,投资2.5亿元的巴彦淖尔欣颜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机总装厂项目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7月30日,国道110线黄羊木头至磴口段公路和磴口黄河大桥共投资38.9亿元两个项目通过选址论证;9月8日,内蒙古美锦新能源有限公司500万吨焦化及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配套氢能项目和内蒙古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0万吨煤焦油精制及20万吨炭黑项目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近114亿元……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刀阔斧以“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政策举措。如今的巴彦淖尔,已经成为创业发展高地、投资兴业福地,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家的青睐。

2019年,全市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巴彦淖尔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19.9亿元;中粮面粉加工一期、旭一牧业有机饲料、杭龙生物质热电联产、四华风机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黑猫煤化工、国城硫铁钛资源综合利用、中核龙腾光热、联源热电联产、潇龙高碳铬铁、恒嘉蓝宝石二期、远景风机装备制造、润海源肉鸡养殖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电商交易额完成70亿元,增长30%;积极推动重点企业改制上市;争取到国家“活畜抵押贷款+保险”金融创新支农试点,成为全区首创。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严峻形势,巴彦淖尔市结合地方实际,截至6月底出台了金融服务15条、税收服务18条、市场监管18条、交通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从优化审批服务、落实税费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减轻企业负担、保障交通运输等方面,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同时,政府主动靠前服务,连续举办多场政银企对接会,通过搭建平台发挥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银行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2020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市将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

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农畜产品加工、矿山冶金、能源化工等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进口煤炭资源发展新型煤化工,推动黑猫煤化工、神华一期二线等项目建设,把通道经济变为落地经济。加快建设润海源肉鸡养殖加工等项目,力争中粮面粉加工二期、康斯特果胶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进国城硫铁钛资源综合利用、华拓矿业铁矿采选、中能生物燃料乙醇、保静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积极争取千万千瓦级国家新能源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项目,启动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通道配套160万千瓦风电项目,加快建设大漠5万千瓦风电、远景风机装备制造等项目,完善乌拉特后旗源网荷储试点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中船重工清洁能源双创基地建设,深化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合作。启动东立10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安雄25万吨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促进盾安多晶硅三期、恒嘉蓝宝石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推动石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和石墨小镇建设。

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落实减税降费、投融资等扶持政策,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抓好企业运行核心指标监测,强化精准调度,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加大信贷投放,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把培育产业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业园区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

责任编辑:杨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