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文化资讯 文化风采

京汉古道寻梁祝

2020-08-25 10:31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一步三孔桥。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祝的爱情是一首响彻世界的千古爱情绝唱,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绵绵千载,广为传颂,成为劳动人民追求崇高爱情的象征。

  对于汝南县梁祝镇的群众来说,从年初到岁尾,都能看到来自各地的青年男女,来梁祝故里探寻梁山伯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特别是七夕节期间,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感人故事的地方更是成了网红打卡地。七夕前夕,记者来到汝南梁祝镇梁祝公园,探寻梁祝文化、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爱情故事。

  文/图全媒体记者郭建光

   源远流长的动人传说

  位于汝南县南的梁祝镇处处体现着对梁祝文化的传承,梁祝镇、梁祝大道,挂有“梁祝”二字牌匾的商店等,无不提醒着来人,这里就是有着千年梁祝传说的地方。

  在梁祝镇梁祝公园,凉亭、古色古香的房屋,隔路相望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茔,都被大片的花海包围。

  梁祝墓地在马北村北边,一条南北方向的古官道贯穿墓区而过,将梁祝二墓分为东西两侧。这个古官道是当时汴京(开封)到武汉的交通要道——京汉古官道。京汉古官道东侧是祝英台墓,西侧是梁山伯墓。

  梁祝故事发生在魏晋时期。据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汝南县梁祝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及梁祝师父邹佟墓等。

  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打动。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相当完整。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汝南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梁祝同窗读书的红罗书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坟墓。红罗山上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情深似海,未能看出其女儿身。英台深爱山伯,但父亲已把她许配他人。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获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坟前的柳树前。

  中原文化积淀深厚,中原腹地的汝南,自然更得文化风气之先。仅汝南县梁祝镇,豫剧、曲剧、越调、民歌等都在这里流传。这些地方艺术自然少不了演唱梁祝故事,如豫剧《梁山伯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剧《梁山伯攻书》《梁山伯送友》,二夹弦《梁祝》《红罗山》,越调《梁山伯送友》《马文才迎亲》以及曲艺方面的河南坠子《英台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弦书《英台担水》《英台扑墓》等。

  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梁祝文化,扩大驻马店和汝南在全国的知名度,汝南县特申请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

  2007年4月3日,河南省民政厅下发文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原马乡镇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梁祝镇管辖。这是中国首个以梁祝命名的地方行政区。

  非遗传人讲述梁祝故事

  一曲断肠处,缕缕梦魂萦曹桥;三春倚窗时,丝丝心绪伴蝶影。这是梁祝文化园牌楼上的一副楹联,字字句句如泣如诉,讲述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感人故事。

  梁祝非遗传人的骆玉华,探寻挖掘梁祝文化的同时,也见证着梁祝故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梁祝镇相邻的和孝镇、常兴镇、三桥镇境内,都流传有梁祝的相关传说。1996年夏季的一天,骆玉华怀着对梁祝传说寻根问底的念头,骑自行车到祝英台故里朱董庄以及梁岗、曹桥、红罗山采访,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台子寺”属常兴镇台子寺村,该村北有一土质高台,四周有护台沟相围。高台南边围沟上架有一座两孔石板桥,沿桥向北通过一座大门,再上几层石台阶,就可以登到高台上。高台上地面平坦、绿树环合,郁郁葱葱,风景优美。这就是传说中的红罗山,红罗书院就建在上面。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就在此同窗共读三载。

  红罗山的南边有一座桥,桥的两侧分别有一水池,叫“鸳鸯池”,是梁祝课余时常来玩耍的地方。红罗山的东南方向有一眼水井,相传是梁祝和同学们轮流挑水用过的井。现在这眼井还在,井旁立了一块牌子,上写“梁祝井”。红罗山的北坡有一棵粗大的银杏古树,它是梁祝同窗共读时共同栽下的,人们称它为“梁祝树”。1000多年过去了,“梁祝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树干几个人都抱不过来。

  红罗山历史悠久,据文物部门考察,红罗山属商代遗址。红罗书院相传始建于西晋,当时有名儒在此教书育人、传道授业。方圆百十里的乡民慕其盛名,送子女到此读书。红罗书院桃李满天下,老师邹佟和师娘等先后过世后,弟子们为报答他们的培育之恩,捐资在红罗山修寺,名曰报恩寺。又因红罗山不是真正的山,而是用土堆积的台子,当地群众又称报恩寺为“台子寺”。新中国成立后在此建村小学,后为保护红罗山遗址,学校搬走。

  在祝英台坟墓向南的京汉古道上及其东西两侧,有三座青石小桥,桥身用青石砌成,桥面用青石条铺成。这三座桥是在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建造的。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分别被葬在京汉古道的东西两侧,梁祝墓附近有三条水沟,交叉穿路而过,沟中长年积水。按迷信说,鬼不能走水路。这样,梁山伯和祝英台不能涉水相会。于是,好心的人们为了让梁山伯和祝英台阴间相会,就在梁山伯坟墓东南方向与祝英台坟墓西南方向的十字路口,修了三座青石桥。因为这三座小桥之间相距很近,在一步之内,所以人们把它叫作“一步三孔桥”。

  每年农历三月三时,人们都要在梁祝墓地附近戏楼上唱戏7天,每次都要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下山》及折子戏《祝九红出嫁》等,以示纪念。农历七月十五要举办上灯节,当地群众到梁祝墓送灯,为梁祝招魂引路。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周涛曾寻迹梁祝故里,在汝南拍摄了《千古绝唱出中原——梁祝故里采风》电视专题片。随后,许多媒体陆续对汝南梁祝文化进行宣传报道,到梁祝故里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如今,汝南“梁祝传说”已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南县也被命名为“中国梁祝文化之乡”,梁祝景区也正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蝶侣传奇蝶侣传情传天传地传古今,梁祝故事梁祝故里故墓故园故风貌”,这副楹联再现了梁祝传说与现代文明的紧密结合。梁祝公园把农业和旅游相结合,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等西晋文化元素及现代文化特色,该园已成旅游者打卡地以及年轻人的爱情圣地。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