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娱乐

郑晓龙:观众的认可,定义着作品和奖项的生命力

2020-07-20 15:1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一方面,反映对普遍人性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现实主义作品,依然让创作者们着迷;郑晓龙提起当年他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时大家挂在嘴边的话,“电视剧人是‘松土’的”。“但我们可以传播人性中的故事,让观众对社会、对人性有更为充分的认知。

一部首播于三年前的电视剧在2020年从冬天被谈论到了夏天,半年累计超3.5亿播放量,这是郑晓龙执导的《急诊科医生》。同样出自他手,2011年的收视冠军《甄嬛传》自去年起在哔哩哔哩网站上掀起新一轮解读热潮,“Z世代人”已在B站上为这部老剧剪辑制作了1.9万余条视频,总点击量过4.5亿次。

从00后到他们父辈乃至祖辈的精神世界里,他的作品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印迹。这位入行近40年、影响行业30载的金牌导演,获得过包括飞天奖、白玉兰奖等重磅奖项在内的诸多嘉许。不过,此次出任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会主席,他在接受专访时却这样说:“奖项从来不是创作的唯一追求,广大观众的认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这对创作者可能更为重要。”

他用自己丰厚的创作履历——执导的《北京人在纽约》《永不放弃》《金婚》《甄嬛传》《红高粱》《芈月传》《急诊科医生》等,及组织策划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少年包青天》《一年又一年》《幸福像花儿一样》等佳作证明——广大观众的认可,定义着好剧的生命力。于奖项,亦然。当好剧在一次次凝视现实、讴歌时代、关注社会变迁、书写万家灯火后,在时间长河里与不同的观众相逢,中国电视剧的生命力即在于此。

观照越普遍的生活,便会被越多观众接受

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常伴着“风向标”的评价如期而至。今年评委会主席说,若要为“白玉兰”的风向标意义提炼关键词,其实与他长久以来理解的创作准则一致——老百姓爱看,价值观端正,人物的刻画真实而准确。其中,“老百姓爱看”他颇为看重。“电视剧为谁而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就提出,电视是大众媒体,是走进千家万户的,所以电视剧不为某一群人专属定制,而是为最广大老百姓服务的。”

1990年底,专家在座谈会上评价《渴望》,称其找到了人民的审美理想,“观众喜欢《渴望》,其实是在呼唤生活中的善良、真挚和温情”。这句话郑晓龙一直记得。“从普通人的视角观察,从平凡人的情感需要切入,你的故事能观照越普遍的生活,就会被越多观众接受。”

眼下,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材已成为电视剧创作的显流。作为献礼剧《功勋》的总导演,郑晓龙相信,把英雄当成真正的“人”来拍,是奏效的。“英雄也是普通人,他们有生而为人的普遍情感,也有能成就功勋事业的特质,比如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等。”在他看来,英雄、功勋、楷模绝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就在人群中年复一年奋斗着,只是当我们回过头去凝视来时路,才发现他们完成了了不起的事,“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没有辜负历史”。

郑晓龙坦言,今天的人们对英雄的认知更宽泛了。比如英雄不仅是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中的人物,也可以是默默耕耘的人,他们在时代和人民需要之时做出了凡者不凡的事。所以,“要把‘三重大’的题材拍好,一定要让老百姓看得进去、看得喜欢。”

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在于时代之真、人性之实

曾经,张国立对郑晓龙感慨:“你总能踩在‘点’上。”言下之意,从国内第一部长篇室内剧《渴望》、第一部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部境外拍摄剧集《北京人在纽约》、第一部编年体式电视剧《一年又一年》,一直到开启“大女主热”的《甄嬛传》,郑晓龙作品几乎每一次都能“承包”当时的收视热度。

旧话重提,导演这样总结,无关“踩点”与否,只和他对影视、对文艺的态度有关。“这是现实主义态度在创作上的成功。”他重申,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不能划等号。穿着时髦衣服穿梭于都市,只表明剧是现实题材的。但有的现实题材难免悬浮,或把职场拍成了爱情剧,或把生活拍成了单纯的偶像剧。“在我看来,现实主义代表了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态度,而这个态度是客观、真实的。所以,现实题材未必具备现实主义态度,而现实主义创作可以不局限于现实题材。”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为什么《甄嬛传》在九年间被观众看了又看。“虽是古装剧,我也是按现实主义的态度拍。甄嬛的一生是对封建帝王社会落后的等级制度、婚姻制度的批判,是饱含悲剧意味的一生,是在华服之下被人性枷锁困住的悲惨生活。”

郑晓龙说,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在于时代之真与人性之实的顺利会师。“越符合人性的真实,越会有人感同身受,因为那些光明的、晦暗的、游移的人性表现,跟生活何其一致,跟我们从过去到现在、再去往未来,也都是共通的。”这给电视剧创作者以启示,哪些作品能让观众看到对一个时代的揭示和反映,哪些作品能立住性格鲜明而又符合人性本真的人物形象,它们就能穿透所谓代际壁垒、抵达观众的共鸣腔。

承载了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电视剧可以起“松土”作用

今年宅家期间,有网友翻出了《急诊科医生》一个片段。在那部首播于2017年的作品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台词被称为“神预言”。老剧翻红,创作者的思考不止于“神预言”。“所谓‘神’,最重要的或许不在于2016年拍摄时用到‘新冠病毒’这个词。”他认为,“相比一个医学名词,剧中角色的那段争论特别重要。”

患者被证实感染新冠病毒后,医院当如何处理?故事里的两位医生一度为是否有必要封闭诊室、封锁医院各执己见。“这些在2020年看来,具有深切意义。医生们虽意见相左,但生命至上的理念最终说服了所有人。”郑晓龙说,医疗剧的价值即在于此,“当我们用医疗剧反映人在生老病死面前的态度,同时为医护人员写传时,这对于创作者不失为幸福的使命。电视剧首先是一门承载价值观的艺术样式,是能传递真善美、滋养人心的。其次才是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

我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无疑是特殊的。作为“时代的说书人”,中国电视剧也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时刻。一方面,反映对普遍人性的思考、对社会认知的现实主义作品,依然让创作者们着迷;另一方面,从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开始,一批抗疫题材作品先后启动,还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创作的热门。

随时代变迁,中国电视剧的观演关系进入到良性阶段,观众的审美愈发接近生活本真,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也步入了梯次更为丰富、表达形式更为多元的发展轨道。有快速反映当下、记录时代精神的时代报告剧,也有在沉淀一段时间后、努力以更深刻更艺术的手法来表现时代的作品;有长篇电视连续剧,也陆续展开了中短篇、单元剧的创作。甚至包括网剧在内,大家都在用电视剧人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客观认知在为观众讲故事。

郑晓龙提起当年他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时大家挂在嘴边的话,“电视剧人是‘松土’的”。一部电视剧未必能撼动人、改变社会。“但我们可以传播人性中的故事,让观众对社会、对人性有更为充分的认知。在了解之上,更好地建设社会、温暖人间,最终达到传播真善美的使命,起到‘松土’作用。”今天,这样的话依然适用。首席记者 王彦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