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堂的三拨客人
摘要:2018年2月,李嘉南曾前往小王庄村采访王金堂,并以《河南确山革命老区兴起“洋产业”》为题,在新华社刊发一组提琴厂生产制作图片。由于肯钻研、能吃苦,他很快就掌握了提琴制作技艺。确山提琴产品占据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在中高档提琴上更是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份额。
记者 张新义
6月24日,农历五月初四,端午节的前一天。
王金堂,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人。
这天,王金堂在村里的金鸣乐器公司,接待了来自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的三拨客人。他们都是慕名前往小王庄村采访小提琴产业发展情况的。
《河南日报》记者尹红杰一行,是第一次到小王庄采访。他们一走进王金堂的提琴车间,就被眼前的场面震撼住了:造型别致的三层楼房里,工人们正在各个小提琴生产工序忙碌着,专注而安宁。热情的王金堂带领他们参观每个生产车间,介绍每道生产工序,讲解提琴的生产制作流程。
当了解到王金堂弟兄六人都从事提琴行业、小王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提琴村”后,尹红杰一行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认真聆听王金堂讲述确山提琴的故事,详细地记录着,专心地拍摄着。
“我最大的遗憾,是自己做了这么多年提琴却不会拉琴。但我的儿子现在是专业学提琴制作的,还会演奏提琴呢!”王金堂的言语中透着自豪。他的儿子王玉民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攻提琴制作研究,经常与国际提琴制作大师交流。
正采访时,又有一拨人走了进来。新华社摄影记者李嘉南到王金堂的提琴厂采访。
“李老师您好!咱们又见面了,欢迎欢迎啊!”王金堂紧紧拉着李嘉南的手,热情地让座、倒水。
2018年2月,李嘉南曾前往小王庄村采访王金堂,并以《河南确山革命老区兴起“洋产业”》为题,在新华社刊发一组提琴厂生产制作图片。这次,他是专程前往小王庄村,采访王金堂提琴公司发展变化的。
记者们和王金堂一边交流,一边拍摄着。这时,王金堂的手机响了。“各位老师先坐一会儿,在车间随意转转看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几位记者马上到了,我去迎接一下。”王金堂说着,就急匆匆地走出了公司。
央视记者在采访中,正好遇到休假在家的王玉民。听说王玉民会拉琴,他们就架好了设备,专注地拍摄。王玉民拿起一把大提琴,娴熟地演奏着。悠扬的琴声,在小王庄村上空回荡。
今年53岁的王金堂,20世纪90年代到北京打工,卖过菜,在饭店、建筑工地干过杂活,后来到乐器厂学做提琴。由于肯钻研、能吃苦,他很快就掌握了提琴制作技艺。
2015年,确山县委、县政府“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并建起了提琴产业园。王金堂是第一批回确山建提琴厂的,建起了自己的金鸣乐器公司,并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提琴之乡”确山县有提琴企业102家,年产提琴40万把,产值6亿元。确山提琴产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贝斯以及琴盒等配件,产品超过30个系列400余种型号。确山提琴产品占据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在中高档提琴上更是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份额。如今,确山提琴在国际制琴界已成为特色品牌,为世界奏响了“中国好声音”。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