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羊肉汤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汝南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曾对汝南的风味小吃进行采访,发现老五羊肉汤馆不仅汤做得好,口碑也好,不管是大人小孩去买,碗中的羊肉一样多,汤是一样满。
□王太广
汝南的羊肉汤最好喝。我跟父亲到水屯赶年集,走到街头,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夹杂着膻味的香味。街边垒个临时锅台,一口大锅里翻腾着乳白色的汤汁,热气腾腾。一位老太太正往灶膛里放木柴,灶膛口红红火火,木柴烧得噼啪作响,映红了老太太的脸庞。紧挨柴禾锅旁放一木案板,上面摆着羊骨头、煮熟的羊肉和羊杂,酱油、醋、盐、辣椒等各种调味品。一位腰系围裙的老汉麻利地往碗里放切很细的羊杂儿,用大勺子在锅里打几个花,往下一舀,然后高高举起,一大勺汤汁对着碗口直接浇下,再随手抓些香菜和葱末,白色似奶的汤汁与新鲜的绿叶交融,碗里顿时奇香四溢。买羊肉汤的人笑眯眯地接过碗,一手拿着焦黄的烧饼,蹲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满足。
我知道父亲没钱买,只能羡慕地多瞥一眼。羊肉汤究竟是啥味?我一直在想。
1975年,我参加工作后,到汝南县城办事,夜里住在县革委会招待所。那里与热闹的校场很近,食堂已经关门,我只好往校场走去。校场的北边有几个卖羊肉汤的摊点。这些摊位很简单,大都是一辆架子车,所有的家什都放在上面。车前是摆放的有装碗筷的小桶、盛放佐料的小盆,车后码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子,车中间嵌一个火炉,上面架着一口煮羊肉汤的大锅。羊肉汤锅敞开着,不盖盖,上边冒着热气,那诱人的香味便悠悠地飘过来,叫人有馋涎欲滴之感。我花三毛钱买了一碗羊肉汤,两毛钱买两块烧饼,边吃边喝,一碗汤没喝完,额头上已冒汗。给我的感觉是:一碗羊肉汤,其中有文章。其汤色乳白,其味鲜可口,鲜而不腻,烂而不黏,味美爽口,回味无穷,一碗汤很快见底了,但烧饼还没吃完,我想起了大人们常说的那句:“添汤吃馍不要钱”的口头禅,我把碗向卖羊肉汤的师傅一伸,他二话没说就添满了。我感到占了很大便宜,兴奋不已。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汝南县委宣传部工作时,曾对汝南的风味小吃进行采访,发现老五羊肉汤馆不仅汤做得好,口碑也好,不管是大人小孩去买,碗中的羊肉一样多,汤是一样满。尤其是老板不停地喊“添汤泡馍不要钱”,招徕很多食客。
1998年8月,我随河南省外宣工作考察团到美国洛杉矶参加“中国·河南电视宣传周”活动期间,中餐和晚餐基本能吃饱,就是早餐不行。每人仅一个鸡蛋、两片面包、一小碗大米粥。为了能吃饱饭,我想起汝南羊肉汤师傅常说的“添汤泡馍不要钱”这句话,当喝完第一碗大米粥后,就把碗伸到舀米粥的美国佬面前,他头也不抬就舀满了,就这样,我一连喝了四五碗。难道美国佬也知道添汤泡馍不要钱?我很纳闷。
不久后,我回到汝南县城,特意到校场南侧的时利合餐馆喝羊肉汤。一进门便有人招呼着入座,服务员先端上茶让客人喝,稍顷,另一年轻服务员便用木托盘端来三样吃食:一大碗羊肉汤、一小碗辣椒酱、两块烧饼,另有一把白瓷汤匙,一双竹筷子。看着那乳白色的羊肉汤,润泽闪光,热气袅袅。一下子,我就找回了当年的感觉。我笑着问:“添汤泡馍要钱吗?”老板自豪地高声说:“添汤泡馍不要钱——”声音穿越时空,带我回到了那个年代。
王太广专栏:回望乡村
主要内容:回望乡村风貌,讲述乡土故事,传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内涵。
个人简介:王太广,河南汝南人。生于农村,饱尝生活艰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亲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在 《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分别开有专栏。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