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古文化

盘古神话的痴迷者和传承人

2019-12-13 09:37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闫继华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最后,为了把盘古始祖也“请到”台湾去,他们还亮出事先请人塑造的盘古塑像,在盘古大殿举行了隆重的“对光”仪式,随后把对过光的盘古像,虔诚地运回到台湾,以便时时祭拜供奉,弘扬传承盘古精神。

□王信卿/口述周玉林邓敏/整理

王信卿为各地游客讲述盘古神话。

前来祭拜盘古氏的四方群众。(2018年摄)

我叫王信卿,今年71岁,1948年2月12日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盘古乡(原陈庄乡)盘古村百神庙组,农民,小学文化程度。

我从小就喜欢听祖辈讲述民间传说故事,听后,经常给小伙伴们讲。长大后,因我会讲很多民间故事传说,尤其是“盘古神话”,得到方圆十几里老少爷们的认可,被俺这儿的人称为“故事王”。我长年在盘古山上,边做香裱、鞭炮等小生意,边为来往的游客讲述盘古神话传说。

我从小是听着盘古神话长大的。常言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当地人心中,盘古神话就像松树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讲几篇。而我的爷爷王万洲,是村里最能讲盘古神话的人。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讲的盘古神话很有吸引力,每一次都让我听得入迷。他先说出景点、实物来启发我们,如讲“百神庙”村名的来历时问我们:“你们知道咱村为啥叫百神庙吗?”

我们说不知道。爷爷就津津有味地讲起来。他说,盘古爷、盘古奶滚磨成亲后,第一年就生了一个大肉蛋。盘古奶非常伤心,盘古爷就把这个肉蛋蛋埋在了盘古山后(指山北坡)面,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村子上。可等到第二年,盘古奶又生下一个大肉蛋。这下盘古爷真生气了,他拿起斧子,把这个肉蛋蛋砍开了,刹时,出现一群女娃娃。他数了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个。这时,盘古爷想到去年那个肉蛋蛋,里面是否也是人呢?于是,他就跑到去年埋肉蛋那个地方,把那个肉蛋蛋挖出来,用刀轻轻切开一看,里面是一百个活蹦乱跳的男娃。盘古爷非常高兴,认为这一百个男娃埋了一年多都还活着,是百神保祐的结果。于是,他就在这个地方修了一座庙来祭百神,这个庙后来人们就叫“百神庙”。再后来,“百神庙”就成了我们的村名。

小时候,耳濡目染,我渐渐对盘古神话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有空就缠着爷爷给我讲。我只上过小学,可记忆力非常好,对爷爷讲的神话,总是过耳不忘,把一个个传说故事都记到了脑子里。

当我把爷爷脑子里的盘古神话挖掘完后,就开始寻找其他村民知道的神话故事。然后,我把这些盘古神话积累在一起,重新整理。由于有的神话故事有不同的讲法,我就按照感情真诚、客观合理、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原则,对神话进行融会贯通,去粗取精,形成较为严谨合理的盘古神话。就这样,日积月累,我掌握的盘古神话故事数量上竟然超过了爷爷。后来,我把自己汇集的盘古神话故事讲给爷爷和乡亲们听,大家听了,都说我讲的神话故事更好听,情节生动,有情有义,听起来更有味道。

当地人有年三十儿晚上到盘古殿,偎在盘古爷塑像前熬年的习惯,每年的这一天晚上,人来人往,通宵达旦。哪怕是下着鹅毛大雪,冰凌封山,照样有来自十里八村的人们汇聚在盘古山上,焚香祈福,互相讲神话传说,这让我又搜集到了很多盘古神话。

更可贵的是,有时,因为同一篇神话的讲法不同,大家各抒己见,甚至会为维护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但正是在这种激烈的争论中,我对很多盘古神话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汲取大家精华为己用,我掌握的盘古神话更加完美、吸引人。

我讲述的盘古神话都来自当地民间。数十年来,我经过不懈努力,能够讲述的盘古神话有60多个,而且每个故事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并被收录到《中国盘古圣地文集》《盘古神话》等各种盘古文化书籍里。

我对盘古爷十分景仰。这些神话传说,弘扬和传颂了盘古爷的宽仁、博爱的大爱光辉。把至诚、至信、至勤、至爱的盘古精神发扬光大,是我至高无上的追求,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十多年来,为了弘扬盘古文化,我几乎一年四季天天都要到盘古山上,为来来往往的香客和游客们讲述盘古神话。特别是每年的“三月三”盘古庙会期间,全国各地和海外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前来寻根拜祖。这是每年传扬盘古神话的一个黄金时间,我就住在盘古山上,一待就是半个月,年年如此,雷打不动。我义务向人们讲述《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滚磨成亲》《盘古兄妹》《石狮子的传说》《捏泥造人》《百神佑子》《百家姓的由来》等经典神话。这些生动感人的神话故事,深深感动了朝拜的人们,使他们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盘古文化感慨不已,对盘古先祖历经磨难,开天辟地、繁衍后人的伟大精神万分敬佩,更感到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传扬盘古神话,让人们认识到盘古精神丰富的内涵,是我最高兴的事。几年前的“三月三”盘古庙会上,县、乡、村领导在盘古山半坡上,给我搭建了一高台,架上一套扩音设备。我身穿中山服,手拿麦克风,庄重地坐在一古式圈椅上,向人们讲述着一段段盘古神话,不时赢来一阵阵掌声、喝彩声,在盘古山上空回荡。此时,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2015年农历“三月三”,我正在上山的路边给来往的行人讲述神话,送走一拨,又迎来了一拨。这时,我发现一个中年男子始终不肯离开。经询问才知道,中年男子是台湾同胞,是来盘古山寻根拜祖的。他从“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这句话里了解到盘古是人类的始祖。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盘古文化,他来到盘古山。听到我讲述的一系列盘古神话,他一下子入了迷,被盘古开天辟地、繁衍生息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同时,他对我倾情传扬盘古神话的精神也十分佩服,决心加入弘扬盘古神话的队伍,把盘古文化传播到台湾,为盘古精神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量。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年,临近“三月三”时,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从遥远的台湾打过来的——正是那名中年男子打的。他在电话中欣喜地告诉我,他打算组织一个20多人的团队,“三月三”到盘古山寻根拜祖,并且诚恳地邀请我做他们的讲解员。我听了,兴奋不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三月三”这天,这支来自台湾的寻根拜祖的队伍如期而至。我热情地带领着他们参观盘古大殿和石狮子、石井、石磨等传说中的遗存,引导着他们焚香祭拜,给他们讲述盘古神话。他们听得如醉如痴,对盘古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最后,为了把盘古始祖也“请到”台湾去,他们还亮出事先请人塑造的盘古塑像,在盘古大殿举行了隆重的“对光”仪式,随后把对过光的盘古像,虔诚地运回到台湾,以便时时祭拜供奉,弘扬传承盘古精神。

据有关专家研究并著文说:盘古神话是中国最古老的起源神话,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及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这些盘古神话具有研究民俗史、社会史、自然史、人类学史等各方面的价值,并对我们当地旅游文化开发、海内外华人的寻根祭祖热,以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8年,盘古神话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专家们认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盘古神话,作为一种民间口头文学,由于诸多原因,濒临丧失和消亡。我本人及本地传承者、爱好者的讲述,正具有弥补和抢救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我讲的盘古神话生动、真切形象,所以有好多人一见到我,就让我讲给他们听。只要有人要求我讲,我就讲。开始三三两两的人听,后来三五成群的人听,人越聚越多。人越多,我讲得越有劲,到最后能聚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围着听我讲。不少人听完我的故事,就买我的香裱和其他东西,使我的生意更加热闹了,熟人也更多了。

我讲述的盘古神话广为流传。慕名而来的香港、北京、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的人们,找我讲述盘古神话,究竟有多少人,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无论如何,只要有人找上门来,我总是热情对待,把自己知道的神话传说全盘托出。

关于盘古神话的传承人方面,据我了解,当地的传承人主要有:泌阳官庄农民陈绪堂,泌水镇农民刘国寅、姚天云,盘古山农民王礼卿(已去世)、陈书林、姜景林、王信清、孟庆法、尚广云、陈永记,文化系统的张正、周玉林、王瑜廷等。其中,陈正、周玉林、陈永记是盘古神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瑜廷等几人是县级传承人。此外,我近几年还收了几名附近的爱好者为徒弟。

祖辈传承方面,我的祖父王万洲(1879~1960年)、父亲王陆亭(1907~1981年)都是农民。他们都是我的师父。我的兄长王礼卿(已去世),生前是县科协副主席,是盘古神话忠实的传承人,一生热爱盘古文化,常常在工作之余独自到盘古山周边调查、整理神话传说,还自费印刷资料,讲述给他人听,只可惜他离世太早了。我的长女王然(农民)、次女王仿(教师)、儿子王允(农民),都四十多岁了,是我的好徒弟,会讲不少盘古神话。

2006年11月25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举办的河南省首批民间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在郑州召开,我荣获“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10年,我被驻马店市文化局命名为市级“盘古神话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1月,我又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盘古神话代表性传承人”,并连年享受省里的代表性传承人补贴3000~6000元。

(本版图片由周玉林提供)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