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丰收季
摘要:活儿干到太阳出来奶奶来送饭时,我的眼睛几乎被汗水和麦锈粘住睁不开了。我最喜欢扬场了,只见大人们用木锨将掺杂着麦糠、泥土等杂物的麦粒呈一个弧形向上抛出,经风一刮,杂物被刮跑,麦粒落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很是悦耳动听。
齐云轲
童年时,对于丰收季,说实话我是有些怕的。尚在拂晓,几声鸡啼将残夜赶走,大人们除了奶奶在家做饭外,其他人就顶着浓浓的露水踏上了收割庄稼的征程。奶奶做好饭把我和妹妹喊起来,我俩胡乱扒几口饭,就掂着一个小塑料桶和一个袋子上地里送饭去了。
在我十岁那年,父亲让我和他们一起下地收庄稼。那年麦季来得很快,感觉好像才期中考试结束没几天就开始了。清早四五点,我就被从床上拉起来,拿着前一天磨好的镰刀来到了地里。因为露水重,麦割起来很不顺。我低下身子握着一把麦秆挥刀便割,割了几下才割断,然后将其码齐摆放在身后。虽然露水不小,但是麦芒还那么硬挺,不一会儿就在我胳膊上扎出几条“红袖章”来。更讨厌的是麦锈,弄得我的身上、衣服上随手一摸都是黑乎乎的,就连鼻孔里也塞进了不少。
活儿干到太阳出来奶奶来送饭时,我的眼睛几乎被汗水和麦锈粘住睁不开了。饭后,又干了一会儿,父亲就让我回家歇着了。
那时收麦,首先得造场,提前收割一块儿麦地,用石磙将腾出来的地碾压实,以便将收上来的麦子晾晒。麦收上来摊放在场地里晾晒干后,爷爷牵着黄牛,后边带着石磙不停地转圈碾压。转了不知多少圈,才将黄牛拴在树上歇歇,大人们又开始忙活了。大人们拿起杈子起场,将麦秸挑到一边,之后将麦粒拢到一起,就开始趁风扬场了。我最喜欢扬场了,只见大人们用木锨将掺杂着麦糠、泥土等杂物的麦粒呈一个弧形向上抛出,经风一刮,杂物被刮跑,麦粒落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很是悦耳动听。
那时砍玉米也很费劲。清早起来,拉着架子车伴着残星来到地里,抓住一棵玉米秆,抡起镢头朝根部砍一下,它应声而倒,再去砍下一棵。母亲却不是砍,而是拿起镰刀割玉米秆,一揽一大把好几棵。只见她挥起镰刀“咔咔”将玉米秆从根部割断了。割完以后,还得将玉米棒一个一个地从秆上掰下来,剥去皮,装进化肥袋子里扎好口,然后抱到架子车上拉回家。大家有的割、有的掰、有的装,装完先拉回家一趟再折回来接着拉。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机械化已经在老家显现出了不凡的威力。从那以后,家里收麦基本上都是靠机械了。通常是一辆手扶拖拉机或四轮拖拉机,前头安装一台小型收割机,开下地后就能直接收割了。虽然这种收割机收割面积不大,跑一趟最多也就收割一米宽左右的几垄麦子,一亩地得反复跑好几个来回才能收完,但毕竟比起人工收割要省时、省力多了。收割完毕,还得将麦装上车拉到场地里,如果天好的话,麦干不潮,就用脱粒机直接脱了;倘若是遇上天阴麦潮,就得瞅个好天在场地里晾晒一下再脱。
脱粒机一开,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因为它“吃”得快,“吐”得也快,仅靠一家几个人根本供不上。大家分工明确,有挑麦的、送麦的、脱麦的、拢麦的,还有拿着扫帚扫麦的、拿着木锨扬麦的,很是火热。脱麦后,就是晒麦了,晒干后才能颗粒归仓。
之前,一个麦季子得过半个多月,自从农业机械化后就短了,一般不会超过十天,地里该收的收了,该种的也种了。
后来由于联合收割机的加入,收庄稼的时间就更短了,一个麦季三五天就基本结束了。2010年后,收秋也用上了联合收割机,老家遍野的青纱帐,不出三天就销声匿迹了。种地又有了升级版的旋耕耙、播种机,三五十亩地不到一天就能全部播种完毕,之前让人有些望而生畏的农活儿,现在是越来越容易干了。但是那些被汗水浸染的收割日子也成了时光的记忆。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