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走进大别山(五):沿着总书记考察足迹探访田铺大塆

2019-11-05 17:3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王欢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现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田铺大塆把创业平台给了返乡农民和大学生,村民们既能入股分红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就业,随着更多游客涌入,村民的日子也更加滋润。田铺大塆把神圣的革命红和醉人的生态绿,转换为推动新时代新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实践,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

驻马店网讯(天中晚报记者  户向阳 )河南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近年来,村里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起20多家创客小店,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成为全国有名的创客小镇。9月16日,在河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考察调研并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按照大别山干部学院的培训计划,10月31日,驻马店市委党校2019年秋季主体班学员来到田铺大塆,深学细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探寻这个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05

身处大别山这块红色的沃土,田铺大塆也沉淀着浓重的红色基因。战火纷飞的岁月,田铺乡诞生了一代名将许世友,乡亲们曾经有过的奉献和牺牲,让村后青龙岭的苍松翠柏永远铭记。这个被青龙岭包围的小山村,五年前还名不见经传,房屋有近百年历史,环境破旧,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09

进入新时代,春风春雨让大别山区旧貌换了新颜,田铺人也在开辟着乡村振兴的新征程。2014年,田铺乡政府与田铺大塆村“两委”着手村庄改造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他们请来自北京、苏州等地的设计团队规划改建村落。在升级道路、供排水、垃圾中转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保留了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结构肌理。

2016年,“乡村创客”的发展理念启发了当地人。他们与上海的一家旅游管理公司合作建起了河南省首个“乡村创客小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山坳中这个平凡的村子变得时髦了。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12

走进田铺大塆,便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这只牛的雕塑,便是田铺大塆人崇尚的“牛”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15

村前的这个晾晒场,是村民晾晒农产品的地方,如今不仅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已成为一种乡村文化。总书记来考察时,首先来到这里。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18

村头这家名为“1982”的小卖部,是这户村民四代人坚守的一个小卖部,从1982年开始经营至今。据说总书记来考察时,饶有兴趣地问这个店名的由来,并走进小卖部,与店主亲切交谈。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22

村中的这个池塘,保留原有的面貌。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25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28

创客店铺“匠心工坊”出产的传统工艺绣花纳鞋底,一百元一副。总书记来考察时,自己付钱买了三双鞋垫,店主打包时,因特别激动,把连在一块的两双鞋垫误作一双打包。总书记上车后发现多了一双鞋垫,就让工作人员退还一双。村民感叹:“总书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31

大塆牛栏。这是田铺大塆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这里早期住人,后来户主盖了新房,改做牛栏使用。2014年,大塆改造时,村民早已不再饲养猪牛,大多牛栏猪圈都拆除了,专家建议将这处牛栏保留下来,现已成为大塆农耕文化的标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变迁。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34

村里这位大嫂讲起见到总书记时的场景,依旧激动不已。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37

村道上方村民搭的葫芦棚,总书记来考察时,正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总书记夸赞这个景观不错。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43

这所取名“时光老舍”的土坯房建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房屋由土坯砌成,厚达五六十公分,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室内冬暖夏凉。做土坯分为“推大碾、和泥、拔麦子、揶坯”四个步骤,被称为“四大费劲”。原始农作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四大费劲”也只是留在人们口头的传说,唯有斑驳的土坯房,还在无言诉说着关于岁月的沧桑。这座特别保留下来的土坯房,成为见证时代发展的标本。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47

村中的道路、村民的院落等,很多都保持了原有的样子,彰显着浓厚的山村气息。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50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53

村中的托幼园,吸引了学员们的目光。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56

村中的这家茶社,据说总书记想走进去看看,但因村民太热情,围在门口而未能进去。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759

“不秋草”是竹子的别称,取永不凋谢之意,也是创客小镇的竹编工艺品店。竹编手艺人余品林今年63岁,是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传承人。过去,他风餐露宿、走村串乡给人编竹器,这两年在田铺大塆安了家,用山上的竹子编出生活的美好,也编出对传统工艺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怀。只可惜当天没见到老人。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03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07

村中这面墙上的图片,展示着田铺大塆发展变化的历程,总书记从这里走过,并指出,从图片中看到了村里的发展变化。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10

村里处处充满着文艺范儿,这里是村里的皮影戏院。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17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13

村中的酒吧院内装饰。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20

创客们起的奇趣店名经常能招揽到不同年龄层的游客。这是家“八零后”怀旧童年体验店。(央视新闻客户端图)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23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26

“女朋友的店”能进吗?当然能进,这是村里一位小伙子为女朋友开的卖女孩饰品的店。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30

村中的这家“碰.瓷”小店。看到这个店名,是不是很奇怪,这会是卖什么的呢?店内,各种新颖别致的瓷器摆在两边架子上,造型美观,而且价格不贵。来到这里,小心被“碰瓷”哦。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33

“碰.瓷”小店院内的两只缸,吸引了学员的目光。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36

这家是什么店?有机会问问去参观的这位学员。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39

“老家寒舍”民宿店是村中的一家民宿店,是返乡青年韩光莹投资20多万元将老家的土坯房改造成而成,取名“老家寒舍”既有自谦的说法,又与他的“韩”姓同音。寒舍现有6个房间,整栋预订的价格是每天600元。总书记来考察时,来到这家店中,仔细察看服务设施,同店主韩光莹一家围坐在一起交谈。韩光莹告诉总书记,他是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近年来靠乡村旅游实现了增收,还带动乡亲们发展民宿走上致富路。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他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可惜不凑巧,学员们去时,店内没人,没能进去看看。这里用一张央视新闻客户端图片。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43

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现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田铺大塆把创业平台给了返乡农民和大学生,村民们既能入股分红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就业,随着更多游客涌入,村民的日子也更加滋润。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46

2018年,游客超过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多万元,吸纳就业12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人,年人均增收1.8万元——创造这些数字的,就是这个只有81户295位村民、367间房屋、名叫“大塆”的小山村。

微信图片_20191105170849

沧海桑田,山村巨变。田铺大塆把神圣的革命红和醉人的生态绿,转换为推动新时代新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实践,正朝着全面小康迈进。

田铺大塆的跨越发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王欢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