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窝头
摘要:到了秋天接着吃玉米面、秫秫面窝窝头。将这些掺进窝窝头里,能省下宝贵的粮食。她乘下课同学们都出去的间隙,悄悄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杂面窝窝头,很快放到我的手里,然后轻声说道:“趁教室里没人,赶快吃了!”每当看到窝窝头,我就会想起很多。
王太广专栏:回望乡村
主要内容:回望乡村风貌,讲述乡土故事,传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内涵。
个人简介:王太广,河南汝南人。生于农村,饱尝生活艰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亲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等报刊上发表,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分别开有专栏。
王太广
母亲做窝窝头时,我就在锅台前烧火。母亲总是在锅台边放上半盆凉水,为的是不让面粘手。被滚水烫过的玉米面变成金黄色之后,放点小苏打,也叫“起子”。一团玉米面在手里经过几次简单的抟动,再把拇指插入面中,再反复抟动几次,一个个乳状窝窝头便做成了,然后放到铁锅中的箅子上。那时候,想知道窝窝头是否蒸熟全凭经验,不是听铁锅里水的响声,就是看锅盖上放的碗里的水热的程度或水蒸气冒出来的浓度。一旦窝窝头蒸熟了,满屋子就会弥漫出特有的香味。
每到此时,我就恨不得掀开锅盖,拿起热腾腾的窝窝头吃。那时候的饥饿感特别强,总觉得吃不饱。放学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馍筐,拿起凉冰冰的窝窝头就啃起来。
那时候粮食很紧张,每年麦收后,每人能分到七八十斤小麦就算不错了。到了秋天接着吃玉米面、秫秫面窝窝头。等到红薯下来后,把晒干的红薯片子放到石舀里捣碎,放进石磨里磨成面,蒸出来的红薯面窝窝头吃起来既甜又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到青黄不接的春末,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母亲就开始发愁。她总是不停地算计着余下的粮食怎么吃、如何在蒸窝窝头时往里面掺东西。春天掺野菜,夏天掺青菜,秋天掺豆糁子,冬天掺红薯叶。将这些掺进窝窝头里,能省下宝贵的粮食。
1973年春节后,我考上了水屯高中。新生入校后就是分班,坐在我后面的一名女生叫刘英。同学们来自水屯公社和王桥公社,离学校远的都住校,吃饭是学生大伙。那时候男女生很少接触,大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味道。一次在和同学聊天的时候听说刘英是新生大队支书的闺女,家庭条件稍好一些。那年闹春荒,俺家几乎断粮,没有红薯面,换不到饭票,吃饭只能是饥一顿、半饥一顿。有几天中午,我跑到学校围墙外边东关生产队的豌豆地里揪几把豌豆苗充饥,然后回到学校喝水车里的凉水,让肚子产生饱胀的感觉。几把豌豆苗,一肚子凉水,顶不了多大会儿,我饿得浑身无力,头晕眼花,上课时老师讲的啥我都没听进去。我不时趴在桌子上的举动被刘英发现了。她乘下课同学们都出去的间隙,悄悄从衣兜里掏出一个杂面窝窝头,很快放到我的手里,然后轻声说道:“趁教室里没人,赶快吃了!”窝窝头带着她的体温,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我迟疑了一下,但那香气已无法拒绝,我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才转过身子看她。她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低下头,脸颊上泛起了红晕:“这几天我看你上课的情绪不好,以为你生病了。今天上午下课后我发现你吃豌豆苗、喝凉水……”她的声音有些哽咽,停住了。我的秘密竟然被她发现了,而且是这样的反应,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从那以后,刘英几乎每天中午都要给我带一个杂面窝窝头。每次塞给我的时候,那窝窝头都有她身体的余温。那年春荒就是靠她的接济,我才不再挨饿。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我和刘英都成为第一批共青团员,进行了集体宣誓。到了第二天,她却不见了。她究竟去哪儿了?后来才知道她到水屯卫生院当护士了。我虽然吃不到刘英的窝窝头了,但窝窝头的余香始终在我的心中难以散去。
1982年8月,我从驻马店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汝南县韩庄公社工作。刘英也在这里工作,是县计划生育办公室派驻的计生专干。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也许是一种缘分,经媒人撮合,我们走到了一起,而且一晃就是四十多年。现在,俺俩都退休了。她每次去超市,总忘不了买几个窝窝头。每当看到窝窝头,我就会想起很多。
责任编辑: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