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和兴镇: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
摘要:谈到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郑连英激动地说道,自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号召我看资料,转变思路,努力学习技术,现在到产业园务工,现在收入也不错,生活也逐渐好转,像郑连英一样通过产业扶贫优惠政策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不胜枚举。
驻马店网讯(记者周涛通讯员张占奎)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放眼望去,遂平县和兴镇扶贫产业园基地里泛起阵阵“绿浪”。田间忙碌的郑连英正在把西兰花打捆成包,等待装车销售外地。询问得知,郑连英是该镇和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魏学文肢体一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以前,没有一技之长的她只能在家务农,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成,要是遇上灾害天气,更是雪上加霜,生活十分困难。了解到实际情况,该村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多次向郑连英宣传扶贫政策,坚定了他劳动脱贫致富的信念。去年以来,郑连英多次参加了乡、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自身好学掌握了种植技能。一年下来,家里的收入得到了极大改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谈到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郑连英激动地说道,自从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干部号召我看资料,转变思路,努力学习技术,现在到产业园务工,现在收入也不错,生活也逐渐好转,像郑连英一样通过产业扶贫优惠政策脱贫致富的贫困群众不胜枚举。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和兴镇积极探索扶贫新模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大力培养壮大农民合作社,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该镇大牛村筹建蔬菜扶贫产业园,以“龙头企业+村振兴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辣椒、西兰花、甘蓝等蔬菜种植产业,通过专项扶贫资金注入村振兴合作社以壮大集体经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每年不低于注入资金的10%给村集体分红,集体经济反哺贫困群众,提高贫困脱贫积极性;另外产业园优先考虑辖区内贫困户到园区内务工,增加其家庭收入。和兴镇和兴村委主任王惟介绍说: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成立了村振兴合作社感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更有信心了。下一步,计划与驻村帮扶单位协调,充分发挥驻村单位优势,聘请农业专家到村、到户讲授农业知识,把知识送到每家每户、送到田间地头,最大程度提高贫困户的增收技能,让每一户贫困群众都有一技之长,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截止目前,全镇24个行政村已全部入驻产业园,5个村种植蔬菜已收益,预计年底就可全部产生经济效益。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扶贫是“拔穷根”的治本之策。去年以来该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谋划,对传统低效经济作物做“减法”,让新兴高效农业产业提“增量”,不断推动产业扶贫迈上新台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该镇充分利用各项产业扶贫政策,不断改进帮扶方式,加大产业发展实施力度,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身到产业生产、投工投劳中。不久的将来,扶贫产业园将逐渐成为助推全镇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奠基石。
责任编辑:吴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