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文艺抒华章 ——驻马店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综述
摘要:连续3届参加黄河戏剧节,《陈蕃》、《桃花村》、《皇家驿站》荣获金奖和各单项奖43个,《皇家驿站》、《追梦》、《杏花寨》获金奖,《德孝情》获银奖,《春暧花开》获铜奖和49个单项奖,《陈蕃》、《皇家驿站》进京汇报演出直至全国巡演,好评如潮,分别获得国家和省艺术基金的支助。
豫剧现代戏《樊粹庭》在我市成功首演。
“庆七一”千人放歌,献礼党的生日。
万人参与猜灯谜。
文艺演出进军营。
舞台艺术送基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
记者王晓晶通讯员王申
驻马店,文化大市,戏曲之乡;中原腹地,天下最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朝为皇家驿站,交通如织,经济富足;文人集聚,各种文化碰撞、交汇之地,是个有情、有义、有梦、有戏、有故事的地方。
文化底蕴坚实厚重
七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全国解放,彻底改变“艺人”命运,成为了“人民艺术家”,焕发出强大的艺术潜能。依据天中厚重文化底蕴,从中国志怪体小说鼻祖——干宝的《搜神记》中演绎出许多戏曲故事和文艺作品,如《天仙配》、《吴王小女》等。孕育出曲艺大家——万道同,创作曲艺作品270多个;又涌现中国莎士比亚、河南汉卿、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创作剧本58部,导演60余部大戏,其中“樊戏”中的四大正剧、四大悲剧、四大喜剧至今耳熟能详。
文艺曲种丰富多彩
驻马店人历来能歌善舞。由生产中的劳动号子,谱写出豫南民歌1700多首,后发展成曲艺,再由曲艺演绎成戏曲,实现文艺质的飞跃。据全国剧种普查:我市现有剧种22个、曲艺15种、民间艺术13种,其中豫剧、曲剧、越调为我市三大剧种;杂技位居全省领军位次;丝弦道、罗卷戏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稀有剧种;打蛮船、杠天神、铿锵小调、淮河道情、灯戏、四块瓦是我市稀有剧种。经过多年挖掘、整理、改革、创新,焕发出时代风采。
文艺队伍遍布城乡
我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建立起遍布城乡的文艺表演队伍。2013年以来文艺团体进行改革后,全市共有国有院团3个、转制剧团8个、民营剧团86个、民间班社250个,总计剧团347个、艺人8858人,其中豫剧团188个、曲剧团112个、越调剧团19个、杂技团2个。体制改革,使国有院团焕发生机,转制院团华丽转身,民营剧团异军突起,民间班社雨后春笋,形成“层次分明、四位一体、遍及城乡、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新型管理机制,年演出84127场。曲艺以民间班社或民间艺人演出为主,年演出12万余场。乡亲们不出村委和社区,都能看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
文艺创作佳作频出
在剧目建设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本着“储存一批、保留一批、创新一批、上演一批”原则,牢记“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使命担当,以市戏曲研究所(市文化馆)为龙头、县区局艺术创作室(文化馆)为依托,专业和业余编剧队伍为两翼,整合一支强大文艺创作力量,年创作大剧本15~40部,应时应景的曲艺类节目150-210个。剧目库存巨大,可供上演剧目788部、保留剧目479部、现代戏181部。2000年以来,搬上舞台的剧(节)目967部(个),既满足本市参加省以上艺术赛事、“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的需要,还为外地市剧团参赛提供了11部剧本,为我省文艺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文艺人才桃李芬芳
我市十分重视文艺人才培养。在保留驻马店文化艺术学校(现合并到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新建6所民办艺术学校,培养人才从娃娃抓起,摸索出“以团带班、拜师带徒、家族传承、院校委培”新路径。据统计,每年培养演员在200人以上、拜师带徒在150人左右、家族传承不少于100人、院校委培10人以上,造就出大批文艺人才、部分高端人才,先后流向全国各地。如河南省豫剧院党委书记、国家一级演员汪荃珍等73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的戏曲、曲艺传承人达87人,其中杂技人才47人。纵观全国文艺团体,多数省市都有我市培养的演员。
公共文化繁花似锦
公共文化是文艺事业的基础和支撑。市、县设文化馆、剧团、图书馆;乡级设文化服务中心,组建剧团;村级建“农家书屋”、文化大舞台、民间班社,形成“上下联动、突出特色、一镇(乡)一团、一村一景”的布局。每逢重大节日、农闲季节、乡村庙会和市区重大活动,都举办民间艺术调演。不论走进乡村,还是城镇社区、广场之上,林荫河畔、戏曲广角,都有文艺爱好者翩翩起舞,戏迷放歌。
非遗项目流光溢彩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经申报,全市有6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汝南县民间文学《梁祝传说》、泌阳县《盘古神话》、确山县传统手工技艺《打铁花》、西平县传统音乐《大铜器》、汝南县传统戏曲《罗卷戏》、上蔡县民俗《九九重阳节》。列入省级保护名录的有汝南县传统美术《农民画》、平舆县曲艺《丝弦道》、上蔡县传统手工技艺《杨集毛笔手工技艺》等28项。列入市级保护项目77项。列入县级保护项目620项。现有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3人、市级传承人48人、县级传承人423人。现有省级非遗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省级非遗社会传承基地1个。心血凝聚文化传承,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时代光芒。
文物工作群星闪耀
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2个,工作人员223人,不可移动文物31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17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座。现有馆藏珍贵文物14138件。针对我市文物大县多、田野文物分布广的特点,采取“发现与挖掘并重、挖掘与管理同步、管理与修复相益”的方略,组建起市博物馆。经过文物人艰苦奋斗,确保了“馆藏文物保安全、田野文物不流失、破碎文物得修复、腐朽文物化神奇”。文物讲述时代的变迁,展现天中文化的流光溢彩。
硬件建设全省居首
我市文化硬件建设势头猛进。老设施升级达标,新建剧院如雨后春笋。驻马店市会展中心、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驻马店市群星剧场、平舆县和遂平县文化艺术中心先后建成,其他县区剧院正积极规划新建。为创建河南省戏曲之乡,开发区正在建设樊粹庭大剧院、樊粹庭戏曲学校。伴随市区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及县区对应公共文化设施的建成,河南省第十四届戏剧大赛和“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在我市相继成功举办,证明我市文化硬件建设速度之高效。一张星罗棋布、遍布城乡、“现代化、高标准、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网变为现实,阔步走在全省的前列。
艺术赛事硕果累累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河南省共举办14届戏剧大赛,我市推荐18台新创剧目参赛,分别荣获丰收奖、演出奖、优秀演出奖、文华大奖。《抢来的警官》、《呼唤》拍摄成戏曲电影。《皇家驿站》、《大娘、嫂娘、亲娘》获文华大奖。《蔡桓公》、《春桃》获文华新剧目奖。连续3届参加黄河戏剧节,《陈蕃》、《桃花村》、《皇家驿站》荣获金奖和各单项奖43个,《皇家驿站》、《追梦》、《杏花寨》获金奖,《德孝情》获银奖,《春暧花开》获铜奖和49个单项奖,《陈蕃》、《皇家驿站》进京汇报演出直至全国巡演,好评如潮,分别获得国家和省艺术基金的支助。1982年以来,我市有39人次荣获河南省戏曲青年演员声乐、器乐、美术、书法大赛一、二、三等奖。杂技《男女技巧》获全国杂技最高奖。2017年,在第三届中国戏曲红梅奖大赛中,市演艺中心李莹莹获金奖第一名。十年来,我市共报送452部(个)新创作品,参加省以上文艺赛事,有381部(个)获奖,有17部作品获中宣部和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