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 织锦绣
金秋时节,行走在西平大地的乡间沃野里,一个个农业项目加速推进、一块块田地硕果累累;一座座新宅错落有致,农民的欢声笑语不时回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西平县农业农村工作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依托良好的农业基础,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西平县素有“豫南粮仓”之美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0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93万吨以上,先后10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
“强本固基。”多年来,西平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总产稳定增加,品质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分别是93.88万吨、94.28万吨、96.64万吨;2019年,全县小麦种植108.2万亩,总产量54.1万吨。
该县按照“四专”要求,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强筋小麦常年种植在75万亩左右,成为国内各大方便面生产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重要的原料基地。2018年8月,“西平小麦”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2018年9月,西平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届中国农民电影节”,以“西平小麦”为代表的丰收宴,成为宣传西平、展示西平农业发展成就最亮丽的一张名片。2018年12月,西平还被国家电影总局等部门授予“三农影视拍摄基地”称号。
同时,西平县特色蔬菜瓜果种植面积近20万亩,年产蔬菜瓜果76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其中,“尧绿牌”反季节蔬菜、供港蔬菜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城市打响品牌。
作为全国肉类产量百强县、生猪调出大县和河南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畜牧强县,西平县畜牧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形成了生猪、蛋鸡、肉牛三大产业集群。“丰源农场”生态猪肉、“德青源”无公害鸡蛋、“启慧牌”优质牛肉凸显品牌优势。
产业兴农走出富民新路
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近年来,西平县把“科技兴农”战略摆在了突出位置,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牢“科技兴农”基础。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87.6万亩,高标准农田80万亩,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接近100%。
为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该县完善并巩固以“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推进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同时,对种养大户、科技能手、农民经纪人、村组干部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此外,以点带面,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如今,科技对西平农业生产贡献率58%。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西平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全县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达到95个,实现总产值79.8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7个,实现总产值77.62万元。2018年,西平县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51.26亿元、79.88亿元、108.32亿元。该县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鼓励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品牌的整合和保护,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目前,全县龙头企业注册商标25个。鲁洲生物科技、新益面粉、豫坡酒业等企业产品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该县还不断优化利益联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合同订单、股份合作、托管寄养、联耕联种等经营模式,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土地入股+务工收入+经营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不断夯实增收基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全县新型经营主体总数4246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68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472家,家庭农场846家,专业大户928家,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导、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为纽带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
美丽乡村开启幸福生活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些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般的“桃花源”式新农村在西平县广大农村随处可见。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西平县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三治”“五化”为内容,高质量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西平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打响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枪”,高位推动,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乡、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层层有任务、人人有责任。
2016年以来,西平县清理改造坑塘707个,改造旱厕7758个,建设文化活动广场191个、小游园262个,配备农村保洁人员1985名,农村主干道路明亮率在80%以上,全县林木覆盖率达30.17%,呈现“绿树村边合”的乡村风光。
过去,说起西平县的农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脏乱差”。如今,西平县的农村正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乡村的环境美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了,广场上村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农家书屋里农民尽情享受知识的甘泉,各乡镇的农民腰鼓队、秧歌队、绘画协会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的艺术氛围日渐浓厚……
70载农业发展之路,一代代西平人在嫘祖故里,书写了一篇篇农业传奇。在斗转星移的岁月里,西平人正继续用智慧和行动,描绘着西平农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组稿:丁振赵文涛图片由西平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闫继华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