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乔叶访谈
摘要: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著名作家乔叶访谈
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著名作家乔叶访谈
生活中的乔叶。
乔叶
7月26日至30日,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十届作家研修班在嵖岈山温泉小镇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文学爱好者,在月26日~~30日,河南省奔流文学院第十届作家研修班在这里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的精彩讲座,享受了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群贤毕至、名人荟萃。记者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对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当代著名作家王宏甲,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王剑冰,《诗刊》主编助理、中国作协创作部研究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翟俊明,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选刊》杂志主编、《中华辞赋》杂志总编辑顾建平,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莽原》杂志社主编王安琪,河南时代传媒集团董事长,《时代报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张富领等进行了系列人物专访,以飨读者。——开栏语
□全媒体记者王慧玲文/图
作家档案:
乔叶,河南省修武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小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藏珠记》,散文集《深夜醒来》《走神》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北京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以及中国原创小说年度大奖、首届锦绣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乔叶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见面,是在风景宜人的嵖岈山温泉小镇:胖胖的、圆圆的脸上,齐眉的短发固定着她的招牌发型,与我网络上的多次看到的一样。
听到她的声音,是在7月26日上午奔流文学院第十期作家研修班开学典礼后的第一节作家授课的课堂上。
她说,因为下午3点还要赶回郑州参加一个会议,所以,尽量将讲座压缩到一个半小时讲完。
音响不给力。她不高的声音带着平日的低调,如清泉般潺潺地流动——
从写散文转为写小说
大家知道,乔叶是从写散文出道的。
1993年,她的一篇名为《别同情我》的散文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从此一发而不可收。1993年她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十几篇生活散文,被评为当年的“优秀撰稿人”。1994年,她的文章开始在全国遍地开花,文字的足迹延伸到了一些全国知名的杂志上:《知音》《女友》《诗刊》。1995年,《青年月刊》推出了乔叶的散文专栏“乔叶绿荫下”。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散文集《孤独的纸灯笼》。199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集《坐在我的左边》。此作品后来多次再版,并荣获首届河南省文学奖。2000年有4家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散文专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迎着灰尘跳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爱情底片》,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薄冰之舞》,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在喜欢和爱之间》。200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自己的观音》,并于2003年荣获第三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青年鼓励奖。
她的散文,评论界称道为“文笔细腻独特,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和智慧,对生命和人生的意义有着深沉的思辨和探索,多样化的题材统摄在机敏的基调中,蕴藏着准确动人的知识内涵,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距离聆听乔叶的讲座,听她说——
我是怎样从散文转为写小说的?
——散文是写“实”,小说是写“虚”。散文是写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如照相机般记录生活、大地、风物、景色。很多东西是纪实性地呈现。小说主要以人物为主,可以虚构。写景叙事是为了衬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散文注重抒情。而小说注重故事性、悬念性。同样是第一人称的写法,散文中的“我”是真我,所抒发的感情都是“我的”。而小说中的“我”选的是叙述的角度,“我”是媒介,用来引导读者。
——散文情节较为简单,小说的情节较为复杂、丰富。散文里不好表达的东西,都可以放在小说里。散文中的“我”是“老实”的、忠于现实的“我”。小说中的“我”就没那么“老实"”。小说有很大的“特权”,可以随意虚构人物关系,内容可以很丰富。
接着,乔叶从自己去呼伦贝尔的一次旅游,运用同一素材写出不同文体的典型案例,讲述了自己是如何从散文走上小说创作的。
——有一年,应朋友之邀去呼伦贝尔旅游。旅游回来,我先后写了一篇散文《在呼伦贝尔的郊外》和一篇小说《塔拉,塔拉》。旅游中遇到的事很多,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有些具有故事性的情节不好在散文里表现,如人物的故事性和复杂性、人物内心的活动等,为了不浪费素材,于是便用小说来架构。
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转向小说创作的乔叶,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长篇处女作《守口如瓶》。这部26万字的作品,以头条的位置发表在2003年的《中国作家》杂志上,受到多方关注,被评论界认为“以城市黑暗地带的沉重浮生为着力点,大胆地深入到了公众舆论的另一面,对传统道德的虚伪和质疑表达了强烈的批判”。
2004年4月,这部长篇小说以《我是真的热爱你》为名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日报》《文学报》《新京报》《北京日报》《小说评论》等媒体跟出了相关评论和报道。新浪网等网站也推出了连载,社会反响良好。著名评论家雷达在《2004年能让我们记住的文学作品》的综述中如此评价:“河南女作家乔叶的《我是真的热爱你》,表现了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女性被吸入城市的‘黑洞’后那种惨烈的经历。这是一种可惧的生存。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展览人欲横流,而是充满了悲悯情怀和诗化的理想精神。”该作品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04年长篇小说排行榜,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肯定。
除此之外,乔叶也进行了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中短篇小说创作。她的中篇小说《我承认我最怕天黑》被《小说选刊》《小说精选》《中华文学选刊》《百花洲》等十几家刊物发表、转载和连载,并在当月的《小说精选》“读者最喜欢的小说评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被评价为“写出了意识的潜流,让这种意识的潜流冲刷着观念的顽石,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现代女性复杂微妙的心灵空间”。另一中篇小说《紫蔷薇影楼》于2004年在第11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并被《小说精选》《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载。业内人士评价:“女主人公完全是一个新式从良妓女的形象。她不伤感于过去的卖身历史,从容地面对生活,有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精明和勇气。她虽然用不光彩的手段获得了经济自立,却并不因此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她懂得男人的心理,懂得用善意的欺骗来赢得他们的感情,为了自己的幸福可谓四处逢迎、八面玲珑。这个形象在过去恐怕难得一见,但在21世纪初传统与现代断裂的中国社会中,还是很有典型性的。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在大城市物欲文明里‘捞世界’又回到小城保守文化中‘过日子’的人群的经历,表现出两种城市文明的冲突和波澜,颇见功力。”《十月》杂志2005年第2期“小说新干线”栏目以引人注目的容量和篇幅重点推出了乔叶的一个短篇和两个中篇,并有相关的文学自传和评论家链接,在读者中反响强烈。2004年,在中国作协和河南作协联合举办的“河南省五位青年女作家作品研讨会”上,乔叶被誉为“河南五牡丹之一”——中原大地上的紫色牡丹。
写作是最重要的精神生活
写作为了什么?时代在发展,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答案。人生经历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乔叶说,有很多作家在面对“你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时,都会表现得有点儿奇怪。他们看似很直率,其实很羞涩,所以需要去辩证地解读。比如阎连科先生说是为了独自吃一盘炒鸡蛋,莫言先生说是为了一天三顿吃饺子。通过他们的大作,你当然会知道,他们对文学和写作自有郑重深情之心,他们关于鸡蛋和饺子的回答虽然真诚朴素,却也是另一种幽默。当然,很多人的写作初衷都有现实的动因,但我相信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而言,很快就会不再局限于当初的目标层次。
至于我,我也可以效仿前辈们,说什么“著书只为稻粱谋”。但郁达夫的另一句诗我也很喜欢:“出卖文章为买书。”还是承认了吧,写作已经成为我最重要的精神生活,以写作为途径,我想让自己活得更深,活得更好。
回想起来,我和文学的关系,很像是和一棵树的关系。最初,我是和文学在快乐游戏,慢慢地,稿费、版税、影视改编权和各种荣誉如同树叶、树干、树枝和果实,都成了改变我生活状态的实用生计。但最终,文学就是那个根扎大地的老树墩,能容我停下来,踏踏实实地坐一会儿——不,可以坐很久很久,随便多久。对很多人而言,文学就是这么一棵树。我们很多人都是爱着树同时也被树爱着的那个孩子。只要有了这种爱,无论我们走多远,最终都会回到这棵树下——我有归处。一想到这个,我就觉得无比踏实和幸福。
责任编辑:刘银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