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 确山县

王新利:奋斗为弦奏出人生协奏曲

2019-05-28 10:34 来源:驻马店网 郭永勤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优美的弧度,纯正的漆色,精雕细刻的琴头……艺术家们手中的一把把绝世好琴,奏出了悦耳完美的音乐,它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好和享受。看到这些您可曾想过,这一把把精雕细刻的尤物是如何诞生的?而制作这些提琴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走进“提琴之乡”竹沟镇,倾听王新利的创业故事。

王新利在公司检查制作好的提琴。

 

 王新利向公司员工传授制作提琴的技巧。

记者 温培雅 文/图

引子 

优美的弧度,纯正的漆色,精雕细刻的琴头……艺术家们手中的一把把绝世好琴,奏出了悦耳完美的音乐,它给整个世界带来了美好和享受。看到这些您可曾想过,这一把把精雕细刻的尤物是如何诞生的?而制作这些提琴的人们又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呢?走进“提琴之乡”竹沟镇,倾听王新利的创业故事。

他来自“提琴之乡”竹沟镇。 

他以琴为业,用琴弦搭起创业之路,脚步延伸到欧洲的音乐之乡,让世界记住了驻马店一个小镇的名字——竹沟。 

他以琴为媒,用琴弦拨动心弦,唱响新时代《凤求凰》,奏响人生协奏曲。 

数百年来,小提琴以其优美的造型和音色被誉为“乐器中的皇后”,在众人的心目中,它是“优雅”的代名词,无论是演奏还是制作它,似乎都与农民沾不上边。然而,鑫力提琴厂的开拓者王新利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带着意外和好奇,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确山县竹沟镇的鑫力提琴厂,见到了这位独具匠心的农民工匠。

务工北京  十一载传承工匠精神 

“我是地道的农民出身,做提琴行业11年了,去年才从外地回来。”王新利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 

今年40岁的王新利,是确山县竹沟镇人。在摆满工具和小提琴、大提琴的工作室里,王新利娓娓道来与提琴结缘的往事。 

第一次见到造型优美的小提琴,他就爱上了制琴这一行当,他没有学习过音乐,也不会演奏乐器,但是从第一次接触提琴制作就对它“一见钟情”,而且深深被它吸引。他对这个行业有一种情怀,对它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他努力学习高档提琴制作的全套技艺。有时为了熟悉一个工序,他四处奔走后连续通宵研究。“雕刻出琴的外形并不太难,难的是要赋予它内在的气质和独特的音色。”王新利说,“每把琴都能看到制琴者的影子,要制作出与众不同的提琴,就要把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他沉迷于提琴制作,有时不知不觉从晚上8时工作到天亮,制作出一把好琴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王新利的鑫力提琴厂成立于2008年,公司原在北京通州,通过对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不断对工艺优化、流程改良、产品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可追逐梦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创业头两年,因经验不足,他的厂子没有起色。他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并改进。之后,他的小提琴制作和销售渐入佳境。 

如今,他的公司主要生产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贝司、大贝司、小提琴琴盒及附件等系列产品,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现具备年产各类型号和各种档次的提琴产品4万套、大提琴5000套的生产能力,主要出口贸易国家有:欧美亚、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提琴的生产规模、技术力量、材料储备、出口创汇,均居同行业首位。 

“专业的制作精神和严谨的品质,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本人涉足提琴行业多年,也目睹了国外令人惊叹的制作流程。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在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公司在云南设有材料采伐加工为一体的大型加工工厂,产品的面背板材料是经过严格筛选、烘干、分类入库,选用东北的鱼鳞云杉作生产提琴的面板,背板选用云南的五角枫,这些都是我国乐器材料的首选。我的目标就是要塑造一个具有完美品质与极致体验的民族提琴品牌。”提起自己的企业,王新利的眼睛闪闪发光。

返乡创业 根植热土回报桑梓 

2008年,王新利在北京郊区成立了鑫力提琴厂,专门制作中高档提琴。打拼多年的他成就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工作室的名气也随之越来越响亮。尽管这一切给他带来了不少实惠,但都无法阻止他的归心似箭。在企业成立那一刻起,他就梦想着创业成功、回报家乡。 

在竹沟镇打造“提琴之乡”的号召中,他毅然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个赤子的力量。“有了稳定的外销渠道后,在互联网时代,我的厂子放在北京还是老家竹沟,几乎没什么差别。”他这样平淡解释当初的选择。如今,他的工厂就建在确山县竹沟镇王岗村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桑梓之地上。占地面积13340平方米,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拥有职工50人,带动当地就业30人,帮扶就业5人。 

“提琴是精致的木质乐器,需要顶尖传统手艺,在工艺上,小提琴几乎每个部件都需要手工打磨,形状、厚度的一点儿改变都会对最终的音色产生影响。”王新利拿起一把尚未完工的小提琴深情地说。沉浸在小提琴世界中的王新利,用他的手无数次触摸提琴的每一寸肌肤,赋予提琴灵气和生命力。对于工匠精神,他认为首先是态度,要真正去热爱,然后是技能的不断积累,去学习和钻研。以琴为伴的生活舒缓、优雅,而制琴的他脚踏故乡的热土,行走在创业大道上,越发自信从容。 

以琴为媒 让“竹沟造”小提琴奏响世界 

琴中自有黄金屋,王新利在制琴售琴中掘到了人生的金矿,但是琴中的颜如玉,王新利也遇到了。王新利的妻子是中国农大的高材生,精通多国外语,说起两个人的缘分,还是小提琴牵的红线。 

因为需要和外国客户打交道,王新利需要一名熟练的翻译,他由此结识了毕业于中国农大的王晓洁。王晓洁不但精通多国语言,而且独具慧眼,她看到了这个天中走出的农民企业家身上的锐气和大气。在一次次共同的出国考察和与客户洽谈中,一条无形的红线通过悠扬的琴声将两个人牢牢系住,他们渐渐由搭档变成了夫妻,成了一个以琴为媒的佳话。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小山沟的农民娶回了来自湖北的美丽大学生,两个人夫唱妇随,一个投身车间抓生产,一个天南海北跑销路,订单越来越多,步子越迈越大。 

对于将制琴当成一项艺术实践的王新利来说,他更习惯于用心去描绘制琴之美。他告诉记者,一把好琴的诞生,除了好材料外,每个环节都讲究精细,这样做出来的琴才是活的,才能“唱”出最美的歌。 

“让竹沟造小提琴奏响世界”——这是王新利的初心,也是他11年的坚持,这个梦想成为他奋斗路上始终相伴的激昂旋律。

责任编辑:郭永勤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