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根 痴

2019-05-01 15:07 来源:驻马店新闻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 刘康健  王太广 

翠竹摇风,荫翳蔽日;盆景错落,花叶扶疏。这里是驿城区水屯镇刘付汉村的一座农家小院。女主人在院子里风风火火地喊:“喂,天快下雨啦,你还不上场收麦子?”屋里有人慢条斯理地回答:“我把这块树根凿好就去。”

屋里,桌子上,床头上,墙壁上,到处摆放的是根雕艺术品。这些树根经过他精心地刻、磨、凿,一个个获得了艺术的灵性,或蟠龙,或翔鹰,或脱兔……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杂花生树、野鸟啁啾的境地。一位黑瘦的庄稼人,目光呆呆地盯着树根,说:“坐吧,别乱摸。”

他就是河南省根雕研究会会员、驻马店市“根雕艺术师”臧景奎。臧景奎种8亩多地,养活一大家子。他是怎么与根雕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的呢?是怎样神奇的灵感,使这个庄稼汉完成了从农民到艺术家的嬗变呢?

臧景奎搓着一双茧手,说:“这几年,俺农民的日子舒坦了,有吃有喝,不愁零花钱。我就想,农民也应当有追求,我们的生活也应当丰富多彩。有一天,村里有一家村民伐树建房,挖出一个奇特的树根。这树根根系发达、纵横交错、弯弯曲曲、回旋盘绕,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把树根弄回家,依势取材,耐心琢磨,精心设计并刻出了一件盘龙根雕。全村的老少爷们都跑来看稀罕,说,想不到一个树根,会变成这么美的物件。这话打动了我的心。是啊,农民也渴望艺术来美化生活。从此,我便日渐迷上了根雕艺术。”

回忆交织着跋涉的艰辛和愉悦。随着臧景奎传奇般的叙述,我的眼前迭幻出一组组镜头:一个面孔黝黑的汉子,痴痴地注视着大山,蹒跚在崎岖的山路上,风雨兼程。他身旁翱翔着搏击长空的“苍鹰”,飞舞着引颈长鸣的“双龙”……

深山有奇材。根艺的材料大多取材于山崖沟壑之中。臧景奎背着水壶,带着干粮,骑着自行车,到百余里外的大乐山觅宝。大乐山是桐柏余脉诸峰中最高的,且多断崖,沟壑纵横,深不可测。臧景奎腰拴一根绳子,手持一把镢头,出没在风沟山涧。他发现一个裸露岩石外的树根,便爬上爬下从各个角度揣摸它的形神。一天不行,他就投宿到山下农户的牛屋,靠一碗稀饭、两块红薯果腹,第二天又上山继续工作。那盆神形兼备的“双龙会”,便是在乐山沟发现的。它长在两块石头的夹缝中,臧景奎用铁棍撬了一天?熏也没能撬动石头。用10元钱请两个放牛人帮忙?熏才将石头撬开?熏但仍有一部分树根长在一座寺院的墙缝里。如果锯掉就可能失掉其艺术价值。臧景奎就去求寺里的和尚,出20元的赔偿金,和尚才应允把树根挖出。因树根太大无法带回,臧景奎就把树根摆放在山坡上,就地揣摩两天,才把握住这树根具有的“双龙”神韵。

为了培养艺术眼光,提高审美功力,臧景奎买了很多关于美术、盆景、根艺的书刊,无论庄稼活如何忙,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他经常反复阅读有关书籍,学习前人的经验,结合实际,进行创作。一次,他把邻居准备烧火的一块树根弄了回来,日夜端详审视,参阅了许多书刊资料,想了两个月也没找到最佳雕刻角度。这一天,他正在床上盯着树根发呆,一个小孩跑来撞动了树根,树根歪斜了。臧景奎大叫一声“鹰”,扑跌床下,抱着树根疯也似的凿刻起来。

臧景奎经常独自一人背着水壶、带着干粮在荒山野岭、名山大川中苦苦寻觅。近处的乐山、薄山、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