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货郎先生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 王太广

每当我听到著名歌唱家郭颂演唱的《新货郎歌》:“打起鼓来,敲起锣,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有学习用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就想起了小时候在家门口经常见到的货郎先生。

货郎先生一进村,先将拨浪鼓举过头顶,有节奏地摇动,两边线穿的锤球打击鼓面,发出“嘣咚、嘣咚、嘣咚咚……”的响声。他摇过之后喊道:“谁有那破铜烂铁呀,猪鬃马尾巴,穿不着的破袜子呀,戴不着的破帽子呀,大闺女的头发辫子呀,都来换东西呀……”声音拖得很长,传得很远。听到拨浪鼓响声的人们,一个个都像“惊”了一样。正在做针线活的姑娘,放下了针线笸箩,正在做饭的妇女,放下了手中锅碗瓢勺,正在玩耍的孩子,停止了玩耍的游戏,飞也似的循声而去。

货郎先生一般是中年汉子,一根扁担压在宽厚有力的肩膀上,挑着两只特别的大竹篓或小木箱。货郎挑子两头的箱子里分为若干层,每层又分为若干个小方框,每个方框里放满了妇女用的针头线脑、顶针、扣子,搽脸抹手的蛤蜊油、雪花膏,被乡亲认为万能药的清凉油和人丹,姑娘喜欢的卡子、头绳和圆镜子,老太太头上用的木梳、篦子、包网子、簪子和孩子喜欢的叫吹、气球、小糖、火炮、摔炮、彩泥娃子、米花团子,农村人常用的松紧带、茶瓶塞子、皮鞭稍子等物品。

从四面八方过来的妇女、孩子围着货郎挑子,叽叽喳喳,有说有笑,有买有卖,有哭有闹,好不热闹,清冷的村庄很快沉浸在欢快热闹之中。

我刚记事那年,有一次听到悦耳的拨浪鼓声和叫卖声,从家里闻声跑去,迫不及待地趴在货郎挑子边上,当看到小方框里诱人的糖豆时,口水很快流了出来,伸手抓起一把就跑。货郎先生并没有大声呵斥,而是紧随于我的后边,我边哭边跑。当母亲听到我的哭声后,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刚从门口出来,我就一头扑进了母亲怀里。母亲见状,似乎明白了所发生的一切,货郎先生走到母亲面前解释:“我既没打他,也没骂他,只说一声‘我看你往哪里跑’,他就哭起来了。”母亲并没有责怪我,而是搂着我走到家门口,从土坯墙的窟窿眼里掏出她每天梳头攒下的一小团头发。货郎先生接过后,笑着说:“就这就中!”也许是他能理解一个农村孩子见到糖果的心情,也许这一团头发也等同于几个糖豆的价值。在我一生中每想起此事,心里就特别沉重。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要想得到货郎的东西必须以物换物,或拿钱买。于是,我经常收藏猪骨头、麻绳头、破衣、烂鞋、废铁、猪鬃、头发、鸭毛、鸡毛、鸡屎皮子(鸡内金)等东西,耐心等待货郎挑子的到来。

货郎挑子里的大部分商品是批发的,也有一小部分是自己制作的。比如,用麦芽糖熬制的糖稀,用高粱杆蘸着卖,两分钱一蘸,物美价廉。拿到糖稀的孩子,非常小心地用舌头在那上面舔来舔去,脸上洋溢着幸福、自豪和喜悦。站在旁边看的孩子顿时垂涎生津,下意识用自己的舌头舔着自己的嘴唇,仿佛也尝到了一丝丝甜味。还有用糖稀与面和拌而成的糖豆,也很受孩子喜爱。有的货郎先生为了刺激小孩多买糖豆,在货郎挑子的立柱上挂一个有彩色刻度的木制圆盘。圆盘的刻度从0、1、2、3至100,一般是1分钱打1盘。有一次,我交给货郎先生一把麻绳头,他让我打5盘。他用手把圆盘拨转后,我在立杆的对面,当感觉到大数快过来时,瞄准飞快转动的圆盘扣动扳机,针头射中圆盘后即停,双方共看被射中圆盘上的刻度。一次打几个、十几个,也有什么都没打着的,就这小朋友也乐此不疲。

喜欢货郎挑子的还有姑娘。她们来挑多种色彩的绣花丝线,给新鞋的前端绣几朵花,让母亲穿上看,让人夸她手巧、绣得好。那时候,我们村的姑娘还相互比赛谁绣的花鞋好。媒婆还常常将姑娘们的绣花鞋拿给未来的婆家人看,以此抬高姑娘的身价。由于绣花鞋成了姑娘的艺术作品,因而货郎挑子里各种色彩的绣花丝线也就吸引着姑娘的眼球。

媳妇来买些针头线脑,买盒蛤蜊油擦手,舍得的打一小瓶雪花膏,节省的干脆摘些楝树果子剥皮搽手,也能起到防皲作用。讲究的媳妇还打一小瓶搽头油,滋润头发,省钱的妇女就用食用菜籽油搽头,头上油光铮亮,但容易脏,不太好看。

媳妇选好所爱的东西后,就耍起各自的聪明来讨价还价。有的为省下几分钱,就给货郎长时间讨价还价,但这并不会让货郎先生生气。走南闯北的货郎早已谙熟这些伎俩了,争吵之中,大家却是乐呵呵的。买的买下了,不买的货郎也不责怪。有时货郎还会向乡亲要碗茶喝,有的甚至拉货郎去家里喝碗稀饭,完全没有讨价还价时的小气样,表现出的是农民憨厚朴实的热情。善良的乡亲也知道货郎东奔西跑、日晒雨淋,挣1分钱并不容易,因而碰上谁家蒸馍烙饼时,少不了给货郎先生一个。货郎来村里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人混熟了,有的还有同妇女说说笑笑,打情骂俏(但不敢越轨)。有的常常从这个村到那个村,给亲戚捎个口信,成了免费的“邮递员”。倘若谁想买点什么,恰巧这次没有,货郎也会在下次过来时给捎带过来。货郎走的地方多了,见识自然广,哪里的奇闻异事都会从货郎的口中传到各地,成了乡亲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同时也带来了快乐。

在那个封闭的年代里,走村串户的货郎,不仅给乡亲带来了物质上的方便和生活中的乐趣,也搭起了社员与外界联系的无形桥梁,使社员了解外面的世界,引起社员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激励孩子到外面去闯荡。

如今,时过境迁,但那“嘣咚、嘣咚”的拨浪鼓声和货郎先生洪亮悠扬的吆喝声,伴着童年的快乐,永远萦绕在我甜蜜的记忆中。

/span>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