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公社粮管所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         王太广

每当我路过水屯粮管所的时候,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令我驻足、凝望、沉思。那熟悉的大门、成排的粮仓、宽阔的晒场,书写在粮仓墙上的标语:“备战备荒为人民”,“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仍依稀可见,当年粮管所的往事便浮现在眼前。

水屯公社粮管所位于驻新公路北侧,是我们上学的必经之路。那时,粮管所在社直部门中不仅占地面积大、仓库盖得大,而且很“神圣”,因为它代表着国家。仓库里面装的粮食俗称“皇粮”,也叫“公粮”。哪怕人们生活再苦再饿,也没有谁敢去盗窃“国库”里的一粒粮食。不但不会去偷,每年夏秋两季收获后,不用干部催,各生产队就会将晒干扬净,精挑细选的小麦、大麦、豌豆、玉米、芝麻、大豆等粮食和油料作物自觉交到公社粮管所。

公社粮管所担负着为国家收购、储存、调运公粮的神圣职责。每次收公粮之前,粮管所的领导都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制订工作方案,明确所有干部职工的职责和任务,并做好腾并库容、清仓消毒、检修器械、安全保卫、广播宣传、书写标语、茶水茶具、急救药品等准备工作。

当公社布置交完公粮的工作之后,各大队、生产队都想在第一时间把公粮交上。一般是头天晚上就把粮食用长条布袋灌满扎紧、装车盖好,次日一大早就赶到粮管所,不到8点钟,粮管所大门外的路上已排成几行长长的交公粮队伍,有时把公路挤得水泄不通,影响交通。

交公粮得过验质、过磅、结算三道关,其实最难就是验质关,只有验上才能交上,所以验质员就成了人们临时“巴结”的对象。交公粮时牲口多,我们在水屯公社粮管所院里拾粪,看到给验质员说好听话的、递烟的跟了一大群。验质员的口袋里、耳朵上夹的都是“芒果”、“金菊”、“三门峡”等当时的名牌香烟。不过,烟归烟,严归严,验质员绝不会因此而“网开一面”、降低标准的。因为验质员大都经过上级粮食部门的挑选,政治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且经过专门培训的。门口观看验质员验粮也是一种艺术享受。我发现验质员先是“感官检验”,“一抓一看”,就把手伸进粮食口袋,抓一把感受一下水分大小。干粮食抓着较扎手、难抓紧;湿粮食抓着手不疼、易抓牢。拿不准的时候,就朝嘴里撂几粒,用牙咬咬,干粮食“咯嘣”易碎,湿粮食“扑哧”黏牙成片。之后,再将粮食放入手掌中摊开看粮食是否饱满,对千粒重、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含量百分比也就心中有数了。为防止有人在粮食口袋里上面装干粮、好粮,下面装湿粮、次粮,验质员就用他的“法器”。也就是一根尖尖的、里面是空心的铁质探粮器(也叫“包钎”)从整车或布袋的上中下及左中右各个部位分别扎进去,旋转半圈后再抽出来。抽出时,探粮器顶端的倒钩盖就会自动打开,把布袋内不同部位的粮食顺势带出来,然后倒入验质员的手中,上下粮食是否一致,立马“公开亮相”。这时验质员才开始对粮食签“生死簿”,在验质单上填写所验的粮食(油料)的品种、袋数、水分、杂质含量和等级,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对不合格者,他也会签上“晾晒”或“过筛”等字样。

如果交粮者对验质员所定的等级不认可,他就会协同其他检验人员用“容重器”、“快速测水仪”进行测量,即使再“犟”的人面对仪器测出的结果都会无话可说的。

过了这道“验质关”,下面的程序就容易多了,无非是过磅、入仓、结算、领钱了。

交公粮的大都是生产队的队长、会计、保管员等当家人。当他们交完公粮,领完款,听着高音喇叭里播出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的曲子,右手蘸着吐沫数票子的时候,那种高兴劲溢于言表。我曾听见有人说,咱平常眼气粮管所的人得劲,看看他们累得也跟咱队的“老犍”差不多啊!

是的,每到夏粮征购期间,粮管所的干部职工最忙、最辛苦。那验质员一车挨一车、一袋接一袋地检验,一天不知要往嘴里填了多少粒脏兮兮的粮食;过磅员不仅盯住磅秤,记清袋数、斤数,还要用“慧眼”观察有无故意用脚尖压着磅角增重的;监仓的则不停地在仓库的粮堆上跑动,观察所倒出粮食里是否有掺杂使假的;开票的则不停在四连单发票上连续地抽、垫复写纸,填写计算好的数字,瞅得眼痛、累得手痛、坐得腰痛;发款的则更需要细心,那时没有面值50元、100元的钞票,而发款则要精确到元角分,万一发错了个人是要赔付的;室外负责安保、服务工作人员的脸庞、胳膊都被烈日晒得黑红黑红的。

即使到了傍晚该下班休息了,但粮管所的职工夜晚还要加班。核对当日所有的票据,确保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才算结束一天的工作。尽管食堂炊事员已做好加班饭,那些年岁大的职工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揉着通红的眼睛,打着长长的哈欠赶紧回家躺下,因为再过几个小时后,又要开始重复头一天的工作了。

当夏粮征购工作结束后,粮管所的人员还要对粮食进行高温暴晒、化学熏蒸、除虫灭鼠、调运加工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扛包。他们把用麻袋装的粮食、油料作物靠肩膀扛到汽车上运走,或从汽车上卸下来扛进仓库里保管。

那时,所里为了节约开支,除了大批调运粮食动用搬运工人外,一般都是由本所的青壮年男职工一人一个蓝色披单,承担起扛包、装卸的任务。

1975年夏天,我们生产队接受了水屯粮管所的一项突击调运粮食的任务,生产队长让我随棒劳力去粮管所扛包。我那时还不到18岁,虽然没有扛过包,但血气方刚的我不能在老少爷们面前退缩呀。我拿着披单跑到俺队在水屯粮管所工作的李道明面前,向他请教扛包的技巧。他说:“两腿要绷紧,腰尽量弯成90度角,让脊背使劲而不是靠肩膀吃力。”一个180斤的粮包,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重了,但我按照李道明教的方法,尽管战战兢兢,两腿发抖,也能扛起来。等到我累得快趴下时,正好扛到地方了。

那一次,我真正领略了扛包的滋味儿,多年以后的工作中,时常感觉到肩上有沉甸甸的压力,那就是扛包所给予我的。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