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锔匠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锔匠

□王太广

说起锔匠,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在那物资匮乏、生活清贫的年代,乡亲们过日子都很节俭,破损了的碗盆坛罐都舍不得扔,等着锔匠修补复原,继续使用。因而,锔匠这个职业伴随着我们平淡的生活好多年。

我小时候经常看见锔匠进村。他们的装束都很有特色,黑黝黝的脸庞,戴着斗笠,穿着蓝衣黑裤,肩上披着一副旧布纳成的垫肩,脚穿解放鞋。老汉担着一条两头翘的扁担,下边是像食盒的木箱子,颤悠悠地走着,边走边吆喝:“锔碗锔盆锔大缸喽……”乡亲们只要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寻找家中那些碎裂的瓷器、陶器,准备交到锔匠手上。

锔匠吆喝几声后,便找个村里较为宽绰的树阴凉或墙跟,把挑子放下,然后从木箱里取出小马扎坐下,悠然地从腰里解开烟袋,抽出一根精致的黄铜短杆烟锅儿,塞上烟丝儿用火柴点着,眯缝着眼抽上几口。不一会儿,就有大人小孩分别拿着自家破损的、粗糙的大海碗、红釉面盆、黑釉罐子、坛子等向锔匠走来。这时,锔匠站起,拉开抽屉,取出帆布垫子和手钻、锤子、钳子、螺丝刀、剪刀、錾子等工具。年纪大的锔匠会戴上老花镜,仔细瞧瞧器皿的裂纹在哪儿、碴口有多大、缝隙有多长、需要多少个锔子、什么样的锔子,估算多少钱后,再与主人讨价还价。待意见达成一致后,便开始干活。

1968年春天,俺家的一口盛粮食的大缸破裂了,像三角形的一块掉下来,不得不放在大缸里边。母亲想找锔匠赶快锔好算了,爷爷说:“不急。等老郑(指我大姑父郑清云,家住汝南县城,有名的锔匠)转悠到咱这时叫他弄吧!”过了一段时间,老郑姑父一直没来。收麦前夕,忽然有个高个子锔匠进了俺村。爷爷也许是等不及了,就把锔匠叫到家里,交谈中得知他是上蔡县黄埠公社八一大队的吕西堂。吕锔匠进屋后看了看这口烂缸,拿起那一小块在原处复位了一下,点点头说:“抬出来吧!”爷爷和父亲、母亲一起把大缸抬了出来,我拿着掉下来的那一小块,放到屋子外边。吕锔匠用小刷子和抹布将大缸裂开处刷洗干净,让父亲给他搭把手,对准缝隙,然后上下拉动钢钻,使皮带上的钻头快速旋转,在缸壁上打出两溜向内侧倾斜的小孔,将锔钉(也叫骑马钉、两脚钉)的两端钉脚摁入钻眼,留出合适的长度,使其弧度和缸体的弧度吻合,拿起小铁锤轻叩,锔钉两头的钉尖嵌入后扣牢。不一会儿,两道裂缝都铆上了锔钉,再用白灰膏将裂缝抹平。这时,吕锔匠喊着要水,母亲以为他渴了,连忙拿竹壳茶瓶往碗里倒开水。吕锔匠摆摆手,原来他是让母亲提桶水来,把缸倾斜下来,裂痕在下边,看看漏不漏水,结果滴水不漏。母亲看后满意地问吕锔匠多少钱,他说:“这好算,一个锔钉5分,这12个锔钉共6毛钱。”

吕锔匠走后,我开始端详大缸上的两条缝隙,上面的锔钉就像贴着两行黑色的柳树叶子,虽然不如新缸美观,但恢复了原有的功能。我很佩服吕锔匠的技术,爷爷却不以为然地说:“锔缸锔盆不算啥,最难的是锔瓷器,你不着(即知道),郑清云的手头(即技术)比他高。”

这年暑假期间,母亲领着我到汝南县城北门里的老郑姑父家。他家里就像杂货铺似的,到处堆放着街坊邻居送来的破盆烂罐和自家的铁炉子、铁锤子、铁砧子、风箱等工具。大姑对我说:“你姑父年轻时天天挑着担子转悠,县城周围的哪个村都去过。现在年纪大了,就在县被服厂门口摆个摊,忙得很呐,这不……”她指着家里堆放的瓷器、陶器、铁器等物皿说:“这些都得等他收了摊回来再干。”我问大姑:“听说俺姑父锔东西的技术很高,是吗?”大姑说:“像那些锔盆、锔缸、锔罐子都是些‘粗活’,真正的‘细活’是锔碗、锔花瓶、锔茶壶,你姑父是干那些‘细活’出名的。”

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活法。1980年高考期间,我在大姑家住了一段时间,发现大姑父郑清云的谋生技艺在不断变化,他不再局限于锔瓷器、陶器这个老行当了,而是改行把生意扩大到修伞、锁、打火机、喷雾器、自行车、缝纫机,配钥匙等领域了。

1984年8月,我到汝南县委宣传部工作后,住的地方距大姑家很近。一有空我就到大姑家坐坐。看到大姑父虽然年事已高,不再出摊了,但街坊邻居仍把损坏的日常生活用具送到他家,姑父总是乐呵呵地接收,且修好后不要钱。有一次,我与大姑父闲聊,当说到邻里相处、朋友之间发生磕磕拌拌,出现感情裂缝的问题时,他说:“这就跟我锔碗一样,有了裂痕不修补不行。只要有人对准裂痕,找准茬口,打正几个锔钉,就能牢固起来,继续使用。”

后来,我一直想,一个锔匠尚且能够修补破碎的生活,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旦出现裂痕就要尽快修补,只有这样,才能团结紧密,坚如磐石,无往而不胜!

reny1608114.jpg

王太广专栏:回望乡村

主要内容:回望乡村风貌,讲述乡土故事,传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内涵。

个人简介:王太广,河南汝南人。生于贫困农村,饱尝生活艰辛,抒发真情实感,通俗自然亲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等报刊上发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分别开有专栏。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