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读温培雅小说《棉花白了 芝麻黄了》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乡村的风情 变迁的记录

——读温培雅小说《棉花白了 芝麻黄了》

□王太广

读罢温培雅的长篇小说《棉花白了 芝麻黄了》,掩卷长思,禁不住浮想联翩,仿佛有一条奔流不息的生活长河,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虽然蜿蜒盘旋,但也一路高歌而来,所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有一个难忘的故事;又仿佛是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画卷,把天中大地的乡村世界从灰暗沉闷渐变至色彩斑斓。《棉花白了 芝麻黄了》像它的标题一样,大量天中俗语俚语的应用如同从泥土中捡拾的文字,或是从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语言,有着与生俱来的“土味”,传递给读者的则是生动的“乡(香)味”。

jish16091.jpg

 

民俗民情蕴乡韵

且不说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单讲小说的开篇,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那两声枪响如过年的两响炮一样响亮,震得房梁上积年的灰尘往下掉。白云县官庄乡霍连村的那个夜晚又黑又冷,天上连一颗星星都没有,黑得像柴火锅烟熏火燎几十年的锅底。黄芝麻穿着贴身的小布褂躲在门外的柴火垛后,被双手冰凉的娘王香脂捂着嘴,紧紧裹在她敞开的夹袄怀里,哆嗦得像寒风中枝头的一片枯叶。屋内是父亲沉重的喘息,黏稠的血液像一条蛇,慢慢地爬到芝麻的脚下,她尖叫着奔向屋里,看到的是被鲜红血液染成红色的父亲……”然后徐徐展开的便是浓浓的乡土风情。

作者笔下的一卷卷民俗画面是那么生动活泼,作者更像一位解说者,甚至表演者,出于对乡土的虔诚之爱,而以热情的姿态向读者尽情展示着。有这一段:“杏子黄,麦上场。谷熟一时,麦熟一晌。麦收季节到了,山凹里、田地上,金黄色的麦子一片一片地流淌着,热烈而喧闹。低俯在麦田上空的麦香浓郁而沉重,那些成熟的麦穗丰盈稳重,笔直尖锐的麦芒齐刷刷地刺向天空。播种、除草、施肥、耕耘……那一串串汗水浇灌出的沉甸甸的麦穗让农人充实和喜悦,中间有大段大段的记忆载满了辛劳和勤奋。在纯净得空洞而悠远的天空下,麦子在蓝天和黄土之间肃穆挺立,等待一双双有力的大手将它们收割。”

天中乡村的千沟万壑,孕育了天中儿女富有张力的人生舞曲。因为作者以自身所熟知的泌阳乡村为故事为依托,所以字里行间便满满流溢着乡情乡韵风味。小说人物皆操一口方言,张嘴闭口之间,便已标明自己的地域归属。倘若再回味一下语言,无须有样貌的细细勾画,人物的形象便连同着他们的音容笑貌都传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温培雅的小说语言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泌阳味”。这种“泌阳味”是其独特性的标志。若是泌阳人或从小生长在农村的人读起来,完全是一种趣味性的欣赏阅读。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之外,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去表现天中大地的民俗风情。白明礼的丧事,大户人家过年的讲究,春节请祖宗回家的规矩,给老人过大寿的规矩,恰如一幅色彩缤纷的民俗剪纸。文字看似波澜不惊,不着痕迹地娓娓道来,却鲜明地呈现出了乡间礼仪的地域色彩。

这样一部具有突出民俗志色彩的长篇小说,目的是唤醒人们的民俗记忆。归根到底,她想以小说中的民俗文化魅力去感染、唤醒潜藏在人们记忆里的民俗文化基因。这是民俗学家的自觉,也是乡土文学作者的责任。

曲折起伏显厚重

作者在展现民俗的时候,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民俗,而是把视角放到了时代的高度,展现了一幅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中国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者以自己所熟知的乡村为依托,把大时代的历史巧妙地浓缩成了小村庄的发展史。反过来说,小村庄的历史,即是大时代的投影。

例如:“棉花将陪嫁的一套吃饭用的细瓷器放进了杂物间,赶集的时候买了一摞土黄色的粗瓷碗。瓷碗和泥土一样的颜色,乡亲们用的都是这样的碗。晴天的时候,乡亲们端出一个个瓷碗,一边闲话着三皇五帝、七侠五义,一边大口咀嚼着粗粝的食物。这些不显眼的瓷碗喂养了乡间一代代的生命。一生的时间,棉花娇嫩如花瓣的嘴唇将沿着粗糙的瓷碗边沿走完,这个路程和双脚走过的千山万水一样长。棉花每次捧起瓷碗,什么风什么雨什么阴什么晦都能一口气喝到肚里,和着田野的土气溶解在昔日娇嫩的肠胃里。因为她是白家的女儿,她是父母疼爱的棉花。”

当时农村的贫穷与艰辛通过棉花的眼睛跃然纸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又如: “在微信大行其道的时代,李静之牵头建立了白家亲友团,从爷爷辈到子侄辈的,凡是有微信的被一网打尽,统统加入白家庞大的亲友群。从早到晚,李静之的手机响个不停,过生日的、结婚的、上大学的、旅游的、一夜失眠突然大彻大悟地抒发感想赢取点赞的,开车不小心被下罚单的、在单位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感冒的、离婚的发出嗟叹博取安慰的。白家亲友团每天热闹得像系列肥皂剧,看不完的风景。”时代特色跃然纸上。小写的历史,大写的人生,可以说,乡村和家族的整体发展,呈现出的是一种曲线向上的大趋势。所有这些,都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和展现。

人物鲜明有深意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也是作品的灵魂。温培雅在塑造人物、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在刻画人物上,都匠心独运。小说讲述的是六十多年的农村变迁史,这样较为漫长的历史时空,其中最早人物的中途谢幕,后来者的更替上场在所难免,找寻接续情节的主要人物,我们不能不注意白棉花、黄芝麻这两人。这两个贯穿起全部情节的女主角性格中有共性,都有中华民族传统女性的勤劳、善良、坚韧的特点,但是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芝麻的重情重义,棉花的平和沉稳与她们的命运起伏息息相关。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囊括了乡村人群中形形色色的角色。无论是棉花、芝麻,还是恶霸黄金福以及出场不多即在不光彩事件中死去的白起江。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中,在情节的推进中,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非常鲜明,大都具备了各自的典型性,给读者以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感觉。

如棉花生产这一段写道:“李石头正想往里冲,里间花布棉帘一挑,薛嫂子圆白喜庆的大脸露了出来,她抱着裹着小花被的孩子笑吟吟地说:‘恭喜恭喜!生了个骑马射箭的,不是绣花纫线的。你看这手脚踢腾得多有劲儿,我都要抱不住了,将来肯定是个武状元!’石头屏着气不说话,伸出手像是要抱孩子。当和孩子乌溜溜的黑眼珠对上时,他觉得天地一切都静止了。他咧着嘴,哭了,然后面对一群嘻嘻哈哈的女人又难为情地抹了一把脸,接过孩子,解开夹袄,紧紧地裹在胸前。”作品的语言流畅、朴实,字里行间平中见奇,给人鲜活生动之感。

白起江之死的那段内心冲突也很精彩:“娘,娘,娘……他字正腔圆地在心里喊着,一遍一遍,但是始终没有喊出声。他已经不会喊娘了,他的舌头和嗓子无法协调地发出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音节。他放弃了这种努力,慢慢地伸开双臂,像一只飞翔的鸟儿,或是一片飘落的树叶,从高高的桅杆摔到了甲板上,发出一声惊人的响声……”此章节从最细小的切口处落笔,展示了一个寂寞灵魂的悲凉与无奈,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冲撞。

优美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厚重的生活、凝重的主题……温培雅的《棉花白了 芝麻黄了》,既有民俗的写照,又有时代的缩影,更有人性的光辉,可以说是一部不多见的优秀乡土小说。但是总体看来,时代背景和故事铺陈仍感觉有些单薄,可能与作者的经历和生活积淀有关。但是温培雅这部小说已经进行了社会大视角的有益尝试,相信在以后的创作中会弥补不足,继续进步。

掩卷静思,余味悠长,温培雅的文字是有亲和力的,这种亲和力想来是笔耕不辍的积淀吧!她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这温度不是炙热,而是一脉温情。一方面,既有对于社会问题的反思式揭示,另一方面,也温暖地昭示着未来的希望。她的文字还是有力度的,娓娓道来,貌似平静,实则掷地有声,让读者看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温培雅用自己的真诚为文字插上了翅膀,可以一下子飞进读者心里,化作花香、雨露和阳光,从而使生命变得丰盈。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