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乡土文化 回望乡村

赤 脚 医 生

2019-05-01 14:55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 王太广

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虽已消失,但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却绵长久远。

我刚上小学那年得了一场病,吃啥吐啥,身体十分虚弱,父母心疼得没办法,去水屯公社卫生院开点药、打几针,好一些,过几天病又犯了。父亲认为西医不行,就找中医看。中医把脉问诊后,开了两剂中药。回到家里,父亲就开始泡药、煎药、箅药。我闻到中药的苦味就反胃,坚决不喝。母亲一手端着药碗,一手端着红糖茶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喝了病就好了。”母亲还许诺只要喝了就给我买小叫吹儿、买糖豆,在这种诱惑下,我才同意喝。母亲让我憋着气,不要品味,一口气喝下。我喝了直摇头,真苦啊!赶快喝红糖茶往下顺。本想喝了汤药会见效,不曾想不但没见效,反而口干舌燥流鼻血。父亲在熬第二剂中药时,被母亲挡住了。邻居得知我的病情一直不见好转,有的建议到驻马店大医院诊治,有的建议让雷寨村的老中医杨成堂看看。也许是从经济条件上考虑,父母亲决定去找乡村医生。

一天下午,父亲背着我去雷寨村,夕阳下的乡土路上留下了我和父亲艰难行走的身影。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那里。这是一个乡村四合院,设有诊断室、治疗室、病房和药房。年过古稀的杨成堂,下巴留着胡子、皮肤白皙、身材瘦弱、个子不高。昏暗的堂屋靠墙处有一张八仙桌,上方挂着一幅熏得发黄的《松鹤延年图》。待给其他人看完病后,杨成堂就让我坐在他身旁的大板凳上问我的病情,而后把脉、看舌苔,老先生停了一会儿问我:“你是不是下河洗澡时喝水了?”我说:“没有。”老先生摇了摇头,但还是开出了药方。待我们抓完药,天色已黑。回到家里,我把杨先生诊断的情况给母亲一说,她立即称道:“还是人家杨先生看得准啊!”接着母亲就讲起1959年的那件事:我刚学会走路,没有玩具就推着箩圈滚动,当走到大坑沿时被箩圈绊倒了,身体滚到大坑的臭水里。二姐看到后,从坑对面跑过来拉我,我已喝了好多脏水。二姐为了把我拉上来,把我的棉裤带子也拉断了,结果我又掉了下去,还是在闻讯赶来的大人的帮助下才把我救了上来。由于那时候吃大食堂,穷得很,既没钱治病,又没啥吃的,甚至连命都保不住,谁也没在意这件事,可是喝到我肚子里的脏水却积成了病。当我把杨成堂老中医开的第一剂药喝下去没多久,就感觉好多了。待三剂药吃完,病痊愈了。我知道是杨成堂把我的病彻底治好了,从此对乡村医生特别敬重。

1965年6月26日发表了毛主席最高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大城市的一部分医务人员下放到县以下医院、卫生院工作,县一级建卫生学校,抓紧为农村培养扎根农村的乡村医生。如果没有病人时,乡村医生就放下药箱下地干活;如果有病人时,就背起药箱出诊治疗;他们与农民一样,都是靠生产队的工分生活,能够养得起;他们与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可以随叫随到,能够用得动;他们的户口、家眷和人际关系都在一个村里,能够留得住、扎下根、亦医亦农,被称为“赤脚医生”。

俺村的韩彩龙就是从回乡中学毕业生中挑选出来后,送到汝南县卫生学校集中培训半年,成为赤脚医生的。他到水屯大队卫生所上班后,整天背着一个深红色的药箱,上面有一个小圆镜子那么大的白底红“十”字。里面装有药片、药水、针筒、针管、纱布、听诊器等常用的医疗用品,经常起早贪黑走村串户,遇见病人就从衣兜里掏出听诊器,放在病人胸口周围听,或用手把脉,或掰开病人的眼睑,或让病人张开嘴巴、伸出舌头。然后根据病情从小木箱里拿出合适的药物。如果没有需要的药,便拧开钢笔开处方,让病人去公社卫生院取。他给有病的社员打针、送药、喝药从不懒。有的小孩怕打针又哭又骂,韩彩龙一点儿也不生气,还逗小孩乐。他首诊后自觉登门复诊,不让病号和家属跑第二趟。每年夏季,得疟疾的较多,发病时浑身冷得直打哆嗦,像筛糠一样。韩彩龙只要到场,一针绿铵打下就好了,怕打针的吃两片奎宁就治好了。那时候,我只要患了感冒、咳嗽、痢疾、疟疾或皮肤碰个皮、长个疮都是到大队卫生所找韩彩龙诊治。他什么都会,成了全科大夫,药也很便宜。当时的消炎药四环素是4分钱一片、土霉素4分钱一片、安乃近2分钱一片,换个药布才5分钱,不仅药价低、服务态度也好。韩彩龙除了整天为全村人治病外,还承担着全大队的卫生防疫工作。

韩彩龙很聪明,学习也很刻苦,他不仅很快学会了简单的西医治疗方法,还学会了中医诊疗技术;不仅能治疗常见病,还能配上一些偏方土方,治好一些疑难病症;不仅是农村人心目中最体面、有文化的人之一,也成了受人敬重的“生命守护神”。有一首儿歌把赤脚医生刻画得很形象:“一顶草帽两脚泥/放下药箱就扶犁/风里来,雨里去/看病认真又仔细/赤脚医生真正好/贫下中农欢迎你。”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一部彩色电影故事片《春苗》的主题歌非常流行:“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赤脚医生向阳花/农村沃土把根扎/千朵万朵红似火/革命路上谱彩霞。”赤脚医生成了当时农村青年最时髦的理想职业和偶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赤脚医生”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符号被尘封,但他们态度和蔼、随叫随到、送医上门、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矗立在人们的心中。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