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老兵的心愿

2019-04-10 09:2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律凯凯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记者 梁灵芝

青山埋忠骨,鲜花寄哀思。

4月4日,新蔡县化庄乡前王庄村大片绿油油的麦田里,人们庄严地肃立在一座新培土的坟茔前,献上鲜花和祭品。新培的土、新刻的石碑、白色围栏格外引人注目——化庄籍20位老兵自发组织起来重新修缮了四位烈士墓。

据记载,1947年,刘邓大军解放了新蔡县,当地国民党残部与土匪勾结,盘踞在化庄、孙召的罗寨、袁寨等地祸害百姓。为保护老百姓,县武工队逐一歼灭这些反革命武装,多名士兵在战斗中牺牲。为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村民把村子改了名,“纪黄”就是纪念一位姓黄的烈士,“周李”就是纪念姓周、姓李的烈士。

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这里葬着四位不知名的烈士,其中一位李姓排长,另外三位身份不详。人们把这里叫做“八路坟”,每逢清明时节,当地群众也会自发祭祀。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烈士墓越来越小,慢慢变成了小土堆。今年清明节前夕,化庄籍老兵王浩回到老家梁楼祭祖,打算修缮祖坟,看到萧条的烈士墓,动了修缮的念头。

王浩1969年应征入伍,来到解放军66军某部服役。与他同时入伍的化庄老乡近百名,也大都在该部服役。在部队期间,王浩等人先后参与过6801工程京津段国防施工、唐山大地震救援等,陆续于1975年、1977年复员(1976年唐山大地震,部队暂停复员)。说干就干。王浩询问了修缮烈士墓所需费用,联系了能找到的战友,大家一拍即合,很快筹集了一笔款项。筹资款不够,在市区搞经营多年、略有积蓄的王浩主动补足了剩余部分。

其实,20位老兵经济条件大都并不宽裕。按照当年的复员政策,老兵们没有安排工作,也没有多少补贴。50年过去,当年应征入伍时只有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如今业已古稀之年,参加国防建设时流血流汗,不少老兵多多少少留下一些伤。但这些对部队怀有感情的老人还是竭尽所能,踊跃捐款。

李金堂,化庄乡三街人,他的父亲李石山曾为刘邓大军先遣队做过地下联络员,解放后当过第一任乡农会主席,后来当过化庄乡人民公社副社长、党委委员。从小听父亲革命故事长大的他,服役期间左手大拇指骨折,至今仍比其他手指明显鼓出一块,回乡后务农,捐款200元。

侯敬先,周李村人,1971年在部队入党,返乡后一直在村委工作,先后当过多年党支部书记、会计,捐款200元。

杜秀德,邹大庙村人,在部队施工时腰部受伤,被定为二级伤残,捐款200元。

李长运,段小寨村委小李庄村人,服役时左臂受伤,至今伸不直,捐款300元。

陶安方在扛石头时扭伤了腰,到现在逢天阴下雨还疼……

李志水、杜广水、陈奎忠、赵书海、曹俊民……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比起长眠在这里的先烈,我们在部队流过这点血汗不算什么。”王浩说。

揭碑仪式上,20位老兵像在部队一样,整整齐齐列队,向四位革命烈士鞠躬致敬。

参加祭奠的几十名学生代表也在老兵的带领下鞠躬致敬。

参加祭奠的化庄乡和县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负责人盛赞20位老兵关注英烈、缅怀英烈、守护英烈的精神,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告慰先烈。

责任编辑:律凯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