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大处方”“以药养医”的良药
摘要: DRGs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治疗“大处方”“以药养医”的良药北京市率先试点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
DRGs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
治疗“大处方”“以药养医”的良药
北京市率先试点
国家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探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组织开展DRGs国家试点申报工作。虽然刚开始申报国家试点,但DRGs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011年,北京市就率先开展试点,在6家医院试行DRGs。
北京6家医院率先试点
DRGs是一种打包付费制度,也是国际公认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具体做法是,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多种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医疗费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组予以定额付费。
DRGs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盲目增加,导致医疗费用急剧上涨,远远超出美国GDP的增长速度,给美国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DRGs实施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减轻由此产生的财政负担。公开报道显示,自1983年实施DRGs以来,美国医疗费用的增长率由1983年前的16%至18%降到7%至8%,短期住院率一年中下降了12%,治疗的病人数也减少了1%。DRGs不仅较好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而且对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保持医疗质量和推动医院间评估起到一定作用。之后,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采用了这种付费方式。
2011年7月,北京市率先试点DRGs,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宣武医院、天坛医院6家医保定点医院成为首批DRGs试点医院。当时,北京市已有650个病种分组方案,从中选取了医疗费用比较接近、病例数量相对集中的108个病组作为试点范围。
分组打包付费有效减少“大处方”
对于医保行业内的人士来说,DRGs并不是个新鲜话题。但是,公众对此知之甚少,能把这个专业且晦涩的名词搞明白都要颇费一番力气。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马艳良参与DRGs试点多年。他用一个病例通俗地解释了DRGs流程。一位患者以胆囊结石为主诊断出院,DRGs分组系统首先会把患者病历分到胆部疾病的MDC(主要疾病分类)大类下。若患者此次住院期间做的是胆囊切除术,那么,这份病历会被分到“外科DRGs”类别下;若患者此次住院期间做的是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性操作,那么,这份病历就会被分到“非手术室操作DRGs”类别下;若患者此次住院期间只是进行药物治疗,那么,这份病历则会被分到“内科DRGs”类别下。接下来,再根据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并发症及其他个体特征进行细化分类。相似操作、相近消耗的病症被划分到同一病组,收取相同费用。
对于患者来说,最关心的就是,付费模式的改变,会给就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上,病人的感受可能不大。使用DRGs,参保人员就诊流程不变、医保报销范围不变,仍然按照原来的住院费用结算方式,持卡就医、实时结算。”马艳良说,DRGs更多的还是涉及医保与医院之间的结算。
马艳良告诉记者:“DRGs给每个病组都设定了一个付费标准,医保按照这个定额标准付费,医院如果可以用低于这个标准的价格把病看好了,那这个差价就是医院的利润;如果医院没能在这个标准以内把病看好,那么超支的部分就由医院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肯定更注重效率,想方设法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那些可有可无的检查可能就不做了;5天能出院的,就不会拖到7天;那些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就能够使用疗效一致的国产药代替……总之,就是要保证病治好了,钱还要尽量节省。”
医保付费模式的转变对于医院来说意义重大,不但可以转变服务模式和管理理念、激励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而且可以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减少多开药、多检查、大处方等“过度”服务,克服“以药养医”带来的弊端,有效控制医疗服务成本。
试点医院控费效果较好
经过多年试点,人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DRGs的实施效果。2012年,有专家对参与试点的某医院进行过一次统计。这家医院2012年按DRGs结算8181人次,平均住院日6.6天,病例组合指数1.59,每一权重费用(项目费用)14023.56元,单位结算费用17160.10元,平均每一权重医院获益3137元。其中,反映效率的指标平均住院日逐渐下降,2008年为8.75天,2012年降至6.62天;反映价格的次均费用涨幅低于GDP增速,1996年为6662元、2012年为16544元,年均增长6%,低于全市GDP增长。
在全市范围内,有专家做过一份关于北京市试点医院2014至2016年的效果评价总结。结果显示,北京市试点医院3年差额盈余率为9.95%,3年盈余率超过50%的DRGs有6组,3年亏损率超过10%的有7组。最终结果表明,试点医院对于医疗费用增长率控制、医疗效率和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医院。
希望给医生和患者一定选择权
“当然,在试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DRGs还存在一些问题。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一样,有人严重一些,有人轻微一些,多数患者还有并发症、合并症。虽然目前分了几百个病组,但仍然难以穷尽所有的病症。精准化的分组仍然是一个重要课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在按项目付费的时候,用什么治疗方法、开什么药,医生可以征询患者的意见,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选择。但是,实行DRGs之后,患者就不能自主选择,因而会担心医生选用的药品或使用的治疗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也是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在定额付费的前提下,一些医生可能会为了降低成本,让患者到院外购买某些药品。更有甚者,医生可能会串换病组,明明是一个简单轻微的病组,却归入到一个复杂严重的病组里面,以获得一个比较高的付费定额。而且,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可能也会遇到障碍,因为新技术的价格高,做了医院可能会亏钱,医生没有动力……”马艳良认为,DRGs应该有个弹性机制,对于一些病组的自费项目或药品,可以让医生和患者有一定的选择权。同时,应该建立一个谈判机制,如果因为患者病情需要,医生使用了一些贵重药品或高价治疗项目,导致费用超额,那么,应该允许医院向医保部门进行说明,经判断情况属实的,医保对超支的费用也应该给予支持。 (摘自《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lyx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