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井人
摘要:牛林 “捣井”不是“淘井”,而是用一根(或两根、三根连接)又粗又长的毛竹竿,根部安装上钩子之类的打捞工具,在井底中“捣”一些不值钱的
牛林
“捣井”不是“淘井”,而是用一根(或两根、三根连接)又粗又长的毛竹竿,根部安装上钩子之类的打捞工具,在井底中“捣”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来卖掉养家糊口。也有运气好的,能够捣出兵荒马乱年代人们丢弃(或藏)在井底中的贵重物品。
也有应人之邀,专门替人打捞某些特别物品的,只收打捞费。民国时期,曾有一位贵妇人在观古井时,不慎将戴在手腕上的一只碧绿的缅甸翡翠玉镯掉入井中。据说,这玉镯是一位军阀送的,能值几千块大洋。这古井井口细、井身小,容不下人下井,再说又时值寒冬。有人向贵妇人推荐了当地一位有名的捣井人,她说,如果能将玉镯完好无损的打捞出,愿付100块大洋作为酬劳费。只见捣井人将三根粗的竹竿用铁丝拧紧连接起来,底部安上一串铁钩,为防止铁钩划破玉镯,捣井人又用布条缠在铁钩上。捣井人将这只连接在一起的长竹竿竖着慢慢放入井中至井底,他耳朵则趴在井口听,手持竹竿轻轻捣动并缓慢移动。人们屏住呼吸,看着捣井人的神情,虽然是冬天,捣井人的额头却渗出了汗水,许久捣井人自言自语,这井底咋还有这么多的淤泥呀。贵妇人和围观的人们听说井底还有深深的淤泥,都觉得捞出玉镯无望了。正当人们准备离开时,捣井人的竹竿却慢慢从井中开始提升了,人们的脑袋齐刷刷伸过来,待竹竿全部出井口的那一瞬间,人们看到那铁钩上,果真挂着一只带着淤泥的玉镯。人们欢呼着、赞叹着,贵妇人的眼睛也湿润了,按约付100块大洋,并赠送绣有“井底神探”的锦旗一面。
捣井人不可能每次都那么幸运,如果遇到打捞不出(也许根本没有此物)的时候,就会挨骂甚至挨打。有时候东西给捞出来了,有些土豪也会找种种借口,拒付事先谈好的打捞费,捣井人只好唉声叹气,自认倒霉了。
我的家附近有一口两丈多深的井,我小的时候,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汉扛着几根大竹竿前来捣井,出于好奇,我就蹲在旁边看。那老汉说:“孩子,这有啥好看的,跟讨饭的差不多。”我赖着不走,他也没办法。看来捣井老人具有超强的手感和听力,只见他把大竹竿先放到井中试试有多深,手持竹竿像探雷器一样先初步捣一遍,听一听声音,确定井底有他打捞的东西后,再确定是留是走。
这次,我看到捣井老人用一种很奇怪的神情,掏出5分钱递给我说:“孩子,你拿去买糖吃,别在这看了,耽误我干活儿。”我说:“我只看不摸。”他撵不走我,只好算了。我看到他的竹竿底部不挂铁钩了,却挂上一个网兜似的东西。咦,他打算捞什么东西呢?只见他把带有网兜的竹竿放入井底,开始满满捣动,过了许久,他开始提升竹竿,升入井口时,我才看到,他网兜里竟然有几块圆圆的东西,他看起来很激动,连东西上的泥巴也顾不上洗,就装到衣袋里,匆匆走了。
我后来把看到的告诉了我的姥姥,她说:“傻孩子,那是钢洋(银元)。”又说,“这捣井的真不简单,连银元这样的小东西都能从井底捞出来,不知道他们吃了多少苦才练就了这般手艺,看来打捞啥也难不住他们。”那一刻,我才开始明白,高本事都是经过吃苦才能练成的,他不让我看,是怕我说出井中有银元的事。
“文革”破四旧时,我姥姥解放前买的一个二手瓷器茶壶,因上面印有五彩花鸟,怕被人说成四旧砸掉,我就把它放在井中了,想着有朝一日,请那位捣井人帮我再捞出来,可惜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位能把银元捞出来的老人了。再后来,我家的那片土地被建厂了,水井自然也被填上,那个至少是民国甚至更早时期,有一定古董价值的五彩瓷茶壶被永远深埋大地了。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