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扩大开放 金融业国际影响力提升可期
摘要: 放宽外资银行管理、开放银行卡市场、批准多个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推进A股纳入明晟和富时罗素指数后续工作、持续完善跨境交易安排、优化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大力支持外资证券期货机构在境内设立法人实体等,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步伐近期频频提速。
放宽外资银行管理、开放银行卡市场、批准多个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推进A股纳入明晟和富时罗素指数后续工作、持续完善跨境交易安排、优化交易所互联互通机制、大力支持外资证券期货机构在境内设立法人实体等,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步伐近期频频提速。专家认为,这些开放举措给金融业带来主要变化就是行业竞争为客户提供更多创新、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初步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国际影响力将剧增。
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成果不断
有关部门近期不断释出相关信号,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成果不断。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表示,目前宣布的金融业开放举措,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围绕金融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展开;另一方面围绕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展开。
“中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源。中国将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包括金融领域开放,进一步释放改革开放红利。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对全球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都是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时候。”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表示,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支持,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都是金融业对外开放直接体现,是中国在更高和更深层次上的对外开放,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重要举措。
张晓蕾指出,这些开放举措给金融业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行业竞争给客户带来创新和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开展合作,在信用卡、清算、货币互换、资产证券化、跨境服务、人民币跨境使用、海外并购、跨国经营等领域与中资银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开放政策仍有突破空间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已施行了40年,推进金融开放政策也已历时20多年。如果用宏观指标考量金融开放政策效果,成绩还是很突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表示,大量外国直接投资对出口和增长都做出重要贡献。国内金融体系相对稳定,而且国际收支一直比较健康,对投资者信心提供有力支持。不过,金融开放政策的一些问题也比较明显。
具体来看,何飞认为,目前还存在以下待突破的问题:一是外资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审批时间还需进一步缩短,目前落地的不少项目大多经相对较长申请和审批周期,有些在很早之前就已开始谋划;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展业范围还需进一步放开,中外资参与相同业务标准需进一步统一;三是中外合资机构公司治理仍需进一步规范,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资既要有股权,也要有相应决策权,与此相关的配套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当前海外资金进入A股渠道还需进一步疏通。在交易程序、资本管制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从而减少海外资金进入A股阻力。
不断推进市场化导向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面向未来,我国需不断深化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有序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自身金融市场体系,以更强竞争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竞争,进而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如果把广义的金融开放分为金融服务业开放和资本项目开放,那么前者完全可以走得快一点,因为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可增加竞争,带来新的经营管理技术,有利于国内经济增长。”黄益平说,金融服务业开放不涉及资本大进大出,而且同样受国内监管,风险相对比较低。
黄益平表示,在美国次贷危机后,国际政策界形成了新的共识,即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可能会带来较大风险。因此,IMF也开始改变政策立场,允许各国出于维护金融稳定或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动机对跨境资本流动采取局部的、临时的限制。对中国来说,在短期内可能很难完全承受资本项目完全开放的后果,基本开放也许是更务实的目标。
何飞建议,未来还需做以下几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坚持先试先行,给予上海、北京等金融业较发达城市更多金融试点权,让符合未来方向而当前存在不确定性的外资金融活动获得落地试验场所。二是要进一步统一中外资机构开展金融业务标准,着力培育公平竞争环境。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提前做好项目储备,尽可能缩短预审时间。四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外资机构既来得了、也待得住,以后还能做大,为其他外资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树立典范。五是要进一步做好风险管控,平衡好发展业务和防范风险关系,形成“放得开、管得住”的金融业开放格局。(记者 徐昭 王凯文)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中国证券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