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驾鹤西去 “下回分解”成追忆
摘要:20岁拿起惊堂木 三尺台前说三国话隋唐 一讲就是64年单田芳驾鹤西去 “下回分解”成追忆9月11日下午3时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
20岁拿起惊堂木 三尺台前说三国话隋唐 一讲就是64年
单田芳驾鹤西去 “下回分解”成追忆
9月11日下午3时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心脏衰竭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
2011年年初他曾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他总结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字:熬。在书中,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单田芳经典语录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挨着金銮殿,准长灵芝草;挨着臭茅房,准长狗尿苔。
上山虎遇到下山虎,云中龙遇到雾中龙。
水贼过河,别用狗刨。
眼睫毛都是空的。
江洋大盗,海洋飞贼。
气死小辣椒,不让独头蒜。
胳臂肘往外拐,掉炮往里揍。
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
上为贼父贼母,下为贼子贼孙。
眉分八彩,目若朗星。
比滑的还滑,比鬼的还鬼。
常赶集没有遇不上亲家的。
三鼻子眼多出一口气。
要知心腹事,单听背后言。
伸手五支令,拳手就要命。
曾想当医生
我家是世家,从爷爷辈到父辈,都是搞曲艺的,从小我就受这种氛围的熏陶。
我生在天津,后来跟着家人到沈阳。我的母亲唱大鼓,父亲是弦师,小时候我就在后台扒拉着看——那会儿艺人们演出都不卖票,说完一段书,拿个小笸箩,下去收钱。一段书三分钱,人家爱给就给,不给钱也没辙。当时心里想,这跟要饭也没啥区别,我可不愿干这个。
解放后我想的是念书考学。1953年高中毕业,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都给我寄了录取通知书。我想当医生,穿件白大褂,戴个听诊器,往屋里一坐,起码不受风吹日晒。可是得场大病,上不成学了。家里人说,你还是学评书吧。
我对这门艺术不感兴趣,但是我们家祖宗三代都是说书的,所交的朋友大部分是搞曲艺的,说评书的、唱大鼓的,他们每次聚在一起,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妈也在不断地学习,她怕学到的东西忘了,就叫我做记录,像《隋唐演义》《大明英烈》《五虎平西》《呼杨和兵》《三侠五义》等书,我都做过详细记录,虽然那时我还没有说书,但满肚子装的都是书。
第二年,我就拜了李庆海为师,并和师父去了营口演出。如果我没记错,我是1955年到的鞍山,1956年大年初一第一次登台表演。到1957年,我已经成小红人了。
44岁重返舞台
刚解放那会儿,我靠说书有了经济收入,也有了社会地位,打心眼儿里高兴。我在辽宁鞍山定居,说书也算小有名气,不觉得这行低贱了。这辈子两次新生,全国解放算头一回。要说第二次新生,得先说我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就是“文化大革命”。我就是因为说错了话,成为“现行反革命”,被下放到了农村。
从小生长在城市,我是苗草不分,到农村什么活儿都不会干。而且我下放那地方,是东北地区的穷中之穷,干一年挣不了300元钱。咱是外来户,戴着“帽子”下来的,人生地不熟,可想而知是什么处境。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回城里,满腹委屈无处申诉。为了糊口,我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变卖一空,坚持了4年,到后来根本吃不上饭了。
我心想这样下去,非死在这儿不可。与其等死,不如铤而走险。我就跑了。
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当时吃饭要粮票,住宿要介绍信,你能跑到哪里去?可我愣是从农村跑出来了,就在外头漂流。哈尔滨、长春、沈阳……我去了好多地方。
为了维持生活,我跟别人学会制作一种手工艺品,叫“水泡花”,拿个罐头瓶泡几朵小花,叫我的女儿去卖。人家一看,我女儿端个小瓶子站在百货商场门口,那花儿五颜六色的挺好看,就都来买。除掉工本,一瓶能挣几分钱。积少成多,攒到几元钱,我们就能买粮食吃。
4年多在外边漂流,做梦也没想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1978年,我恢复名誉,恢复公职,迁回城市,还拿到了国家赔偿我的10年工资——共计8000多元钱。那年,我44岁,重返舞台。
满嘴都是假牙
因为落实政策的事,一直迟迟不能解决。着急上火,我的嗓子出了问题,几乎说不出话来,吃了很多治嗓子的药也不见功效。后来动了3次手术,嗓子变成了现在这样。
“文革”的时候,我的牙齿被打掉了几颗后,剩下的牙就疼,从来没有间断过,开始戴牙套演出,结果掉颗牙就得换个牙套,得适应很长时间。刚合适了,别的牙又开始松动了,又得去拔牙换新牙套。
作为一个评书演员,主要靠的是嗓子和牙齿。牙出了毛病,对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威胁。到了1984年,我一狠心把满口的牙都拔掉了,换了一口假牙。
满口假牙安好之后,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折磨。我还清楚地记得,我率队到安徽省巢湖演出,上牙龈肿了,还化了脓,长了好几个脓包,不敢吃饭,甚至连热水都不敢喝。可是演出的日期又不能更改,我只好忍痛坚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演出依然没有间断过。
在自家录书
在茶社里说书,面对观众,有随意性,随便动弹动弹,说点车轱辘话,说完一段抽根烟,都没关系。在电台不行,电台要求简洁明快,没有观众。
开始我不适应,录音的时候,面对麦克风,空无一人,说成什么样也看不着观众反应,怎么整呢?我想了一个办法:录音棚有面透明的大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员,还有俩监听的和一个主任,录书的时候他们天天在外头坐着,我透过玻璃看得清清楚楚。我一想,就拿他们当观众。他们也是人,我在里边说,看外边他们的表情。我一抖包袱,他们龇牙一乐,我心想这包袱抖响了。要是看见他们在外头唠嗑或是打盹,那说明这段书说得松懈,没把他们说住,我得注意了。
1994年我退休后搬到北京,书录得更勤快了。开始是到北京电台去录,后来我办公司,租用录音室,一来费用较高,二来北京的交通越来越不方便,有时候堵车,急死也过不去。
我一看,这录音也没什么神秘的,就是墙上贴隔音板,地上铺地毯,麦克风买好点的,门加厚点关上,我在家也能录。这样就开始摸索着在家录书,每天早上三四点起来做功课。睡不着啊,工作积压在一起,全国四百多家电台,都有“单田芳书场”,每天超过一亿听众,我得供上人家播啊。早上起来满天星斗,我看书时头脑特清醒,看一遍闭上眼睛,这个故事怎么回事,哪儿是重点哪儿该删掉,心里都有了数,打开机器就录。
最崇拜英雄
我要是不说书了,真不知道干什么去。评书是传统艺术,后继有没有人,是个问题。
外界感觉好像说书的就这么几个人,其实并非如此。我到东北地区和河北地区,那些小县城里,说书人很多,只是还没什么名气。
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一直说到红色经典,书里有这么多英雄,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这一辈子下来,我崇拜的是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扶困济危雪中送炭,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你就是英雄。
(据《新京报》)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新京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