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深度嬗变
——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豫南大地的兴起
摘要:记者 温培雅这是一份见证着我市现代农业前进步伐的成绩单:合作社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2017年底,全市依法注册农民合作社18934家,数量居河南省前列,现有国家级示范社35
记者 温培雅
这是一份见证着我市现代农业前进步伐的成绩单:合作社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2017年底,全市依法注册农民合作社18934家,数量居河南省前列,现有国家级示范社35家、省级示范社63家、市级示范社396家。合作社经营范围不仅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农产品,还拓展到植保、农机、旅游等领域;合作模式已在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土地股份、信用合作、联合发展等形式。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一直把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作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指导力度,利用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在我市举办的契机,连续多年专设了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特别展区,为合作社提供学习交流和同台竞技的机会。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10年来,我市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与农业产业政策、脱贫攻坚政策相结合,形成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
现象之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引领群众进入现代农业轨道的重要载体。我市多数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综合型经济组织,不仅为农户提供耕、种、收、储、运等中间环节的生产性服务,还提供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销售服务,打通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渠道。如正阳县邦农合作社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等“六统一”模式,在园区内开发推广新品种豫花37高油酸花生6万多亩,仅此一项,比种玉米亩均增收1000元。
现象之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传统农业大市稳定粮食、果蔬生产的重要力量。如省级示范社泌阳县打磨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企业+专业农户”产业化运营模式,生产的小麦、红薯、高粱以及养殖的土鸡、山羊等产品直供北京各机关食堂和大型超市。该合作社与中粮集团平顶山分公司签订了1.1万亩的高筋小麦和6500亩的高淀粉玉米种植销售合同,又与贵州茅台集团签订5000亩的红高粱种植合同。
现象之三: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推手。合作社立足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围绕破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把单一农业服务向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收储加工等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采取土地流转、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销等系列化服务。
现象之四。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帮手。很多基层合作社坚持扶贫先扶智的理念,采取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劳务入股、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共同分红。如遂平县以名品花木、绿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提供就业、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贫困户。目前,该村已经整体脱贫。
我市坚持市场导向,多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多用市场的力量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我市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一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合作社整合农村分散劳动力,实现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化配置,谋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合作社通过传递市场信息、提供购销服务,指导社员进行种植、养殖品种和结构调整,促进了集约化、专业化生产。据调查,我市的种子企业除自己直接承包土地繁殖麦种外,都是委托合作社代繁。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合作社在选好产业发展方向、联系好产品销路、确保自身良性发展和社员稳定收入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途径之一:免费向贫困社员提供种苗、技术,高价回收包销产品,让贫困社员学会一技之长;途径之二:吸收无力经营承包地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使其获得比出租土地更高的收入;途径之三:吸收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泌阳县杨家集镇裕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对土地入股的农户每亩发放保底款500元,每亩分红200元;对资金入股的社员分红16万元,还为1250名社员代缴农村合作医疗费15万元。
三是推动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购销,提高了耕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西平县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周边300多户农户建立土地托管关系,托管耕地7000多亩,并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使被托管土地的农户亩均增收200多元,实现农户和合作社双受益。
四是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合作社在产、加、销各环节有机衔接,形成一定规模,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将从事生产资料销售、农机服务、产品加工的人员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进行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形成利益互补,催生并推动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拥有社员354人,下辖10个分社100个村级托管专业队,托管土地3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帮助社员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五是加快了新农村建设。合作社通过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协作意识;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了科学技术素质;经济效益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为创新农村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惠民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必将赋予合作社新的内涵,带来新的机遇,推动新的发展。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常态,我市的农民合作社事业正阔步向前,描绘出一幅更加绚丽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