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并合产生引力波有了定论
摘要:据英国《自然》杂志5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天体物理学研究,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高角分辨率射电观测,报告了有关中子星并合所产生的射电辐射的最新见解,并终于确定了余晖辐射的
据英国《自然》杂志5日在线发表的一项天体物理学研究,国际天文学家团队通过高角分辨率射电观测,报告了有关中子星并合所产生的射电辐射的最新见解,并终于确定了余晖辐射的正确模型。
中子星并合也会产生引力波,而GW170817就是首次探测到的来自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事件,伴随着覆盖整个电磁波谱的辐射。GW170817发生在距离地球4000万秒差距(1.3亿光年)的NGC 4993星系内。GW170817相关的辐射和X射线余晖延迟发生,高峰期出现在中子星并合后的150天左右,之后相对快速地衰退。
截至目前,科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型来解释余晖辐射,其中一种是喷流受阻,即喷流无法干净利落地避开中子星并合期间喷出的富含中子的物质;另一种是喷流无阻,而周围包裹着一种被称为“茧”(cocoon)的广角外向流(喷流的能量会注入不断膨胀的“茧”中)。但通过已收集到的观测数据尚无法判断哪一种模型是正确的。
此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库纳尔·莫雷、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亚当·戴乐、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奥利·高特列博等,通过高角分辨率射电观测表明,GW170817相关射电辐射的来源在中子星并合后的75天至230天里,表现出明显的超光速视运动,暗示其实际运动接近光速。
研究团队认为,初期射电辐射由广角外向流(“茧”)提供动力,而后期的辐射最有可能主要是强有力的窄喷流。这些观测结果支持上述第二种解释双中子星并合余晖辐射的模型。
2017年10月,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以及世界各地70多家天文台的科学家代表,共同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并合的新型引力波GW170817,并“看到”这次并合事件发出的电磁信号。而此次事件余晖辐射的确定,也意味着人类在探测未知世界的路上更进了一步。(记者 张梦然)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