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两岁前,孩子容易怕生

台北医学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心理师 廖羚雅

2018-08-28 09:3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yss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有的特别怕生,连亲友的热情互动都会吓得嚎啕大哭,让父母既尴尬又心疼。如何陪伴敏感孩子度过这段适应期呢?  孩子对陌生人产生焦虑、警戒

  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有的特别怕生,连亲友的热情互动都会吓得嚎啕大哭,让父母既尴尬又心疼。如何陪伴敏感孩子度过这段适应期呢?

  孩子对陌生人产生焦虑、警戒、不安等情绪反应,心理学上称为陌生人焦虑,发生年龄与阶段因人而异,平均从七八个月开始,持续时间不一,通常最慢2岁前结束,不见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从生理发展机制看,新生儿因视觉距离较短窄,直到1岁后才慢慢接近成年人视野宽度,对颜色和立体感要到七八个月以后才趋于成熟,能看清家长的面孔、表情与动作,结合声音和面孔认人。当孩子认得出家长,且比较喜欢或依赖家长胜过陌生人时,就可能对他人的出现、亲近感到害怕,进而衍生困惑或不适感。如果孩子对新奇事物较难接受、个性敏感,往往也需要多点时间观察,直到感觉安心才能放下防备。正处于陌生人焦虑阶段的孩子,最常见的害怕反应是大哭,有些孩子会持续注视陌生人,呈现安静愣住状态或躲进家长怀里。

  孩子出现陌生人焦虑是正常发展阶段反应,也是一种社会化表现,家长不用过于担心,小时候对陌生人感到焦虑的孩子,不见得长大就内向害羞,反倒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利用环境或机会,帮孩子逐步走出怕生阶段。

  家长要保持耐心。接受孩子在探索阶段的发展表现,有些孩子可能非常喜欢且依赖家长,可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有机会和陌生人熟悉和建立关系。比如增加视觉刺激,让孩子接触男女老少等亲戚,慢慢学会和不同人打交道。

  尊重孩子的感觉。在和陌生人建立熟悉关系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感到害怕和紧张都是真实情绪,不要忽视或责备,要同理和陪伴。面对亲友来访,可事先告知孩子,提醒亲友先远远打招呼再慢慢靠近,不要一下子太热情,以降低孩子的紧张感。

  循序渐进,家人陪在身旁。家长可事先向拜访亲友解释,孩子很可能拒绝他们的热情拥抱,但不是故意的。介绍亲友时,可抱着或牵着孩子,让他在安心情况下,先和对方打招呼、初步认识。家长可先和亲友聊天、谈笑,让孩子感到家长与对方互动良好,再慢慢带领孩子与对方互动,这样孩子更有安全感。▲

责任编辑:yss

(原标题:人民网-生命时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