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理论的开拓者冯纪汉
摘要:□李景春(西平县)/文 胡洪波/图胖墩墩的身材,偏分式的发型,带黄边的近视眼镜,满腹经伦,神态自若,面如敷粉何郎、人称骨鲠之臣的他,就是曾经在河南省文化局担任副局
□李景春(西平县)/文 胡洪波/图
胖墩墩的身材,偏分式的发型,带黄边的近视眼镜,满腹经伦,神态自若,面如敷粉何郎、人称骨鲠之臣的他,就是曾经在河南省文化局担任副局长的冯纪汉先生。
冯纪汉
一
冯纪汉(1918.9 ~1970.6),出生于西平县二郎乡冯魏庄村,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生前曾任商丘专署文教科科长,开封市政府秘书长,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省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等职。著有短篇小说、戏曲研究文章多篇,其中《豫剧源流初探》是颇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冯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冯先生7岁丧母,因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遂随祖母生活。在本县读小学时,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了为革命献身的远大抱负。后其师(中共地下党员)被捕惨遭杀害,激起了他极大的愤恨,也更加坚定了他献身革命的志向。1932年,他考入开封两河中学,因聪颖好学、博闻强记、学习成绩突出,加上不断在校刊上发表文章,显示了特有的文学才华,他深受师生的赞扬。
当时的开封,学生运动活跃。革命思潮触动了冯先生,他勇敢地投身于“一二·九”学生运动,也因此触怒了校方,两次被迫退学。1936年3月,失学后的冯先生为寻求新的生活道路,离汴赴沪。来到喧闹的大上海,人地两生,求学无助,投靠无门,他只好以卖报为生,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但他不向艰辛的生活低头,仍节衣缩食,购买进步书刊。每天,售完当天的报纸,他就坐在黄埔江边读书。无钱买纸,他便在书页空白处记日记、写笔记。日复一日,他引起了密探、警察的注意。随之而来的是跟踪、盘查,最后被警察抓进拘留所,并威逼其承认是共产党。冯先生以受不住继母虐待逃来上海相告,警方不信。后经任国民党县公安局局长的父亲保释,才了结此案。
二
1937年3月,冯先生返回河南,考入了开封国办中学高中班。这年,冯先生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6月,日本侵略者攻占开封,学校南迁。冯先生毅然拒绝随校,与校友相约,决心奔赴延安,投身抗战,报效祖国。
1938年8月,冯先生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行至咸阳,他被国民党军扣押,和同时被扣的一大批青年学生一起,被押解至西安集中营,强令他们改道去洛阳国统区上学。冯先生与吴江同志秘密商定出逃。深夜,乘看守不备,他们搭人梯翻墙逃离集中营,投奔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并立即换了军装,佩戴上八路军臂章,冒雨行军到延安。1938年10月,他进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学习,同年11月加入共产党,任高级研究班学生队长。1939年5月,陕北公学合并于华北联合大学,冯先生随校东渡黄河,到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这一时期,冯先生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由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逐步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1940年2月,冯先生经组织分配到晋察冀边区中学工作,历任班主任、教务主任等职,教授中文课,同时创作了《桥》、《马》等短篇小说。1944年7月,冯先生奉调离开晋察冀边区,经太行区、冀鲁豫边区,机智地通过敌人封锁线,跋山涉水,到达了豫东“雎杞太”地区豫东中学,参加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在极其残酷的斗争形势下,冯先生带领师生转战于陇海铁路两侧豫、鲁30多个县域。在战斗间隙,他组织师生学政治、学文化,带领师生参加土地改革、征粮、征兵、大生产等中心工作,还抓紧排练戏曲等文艺节目,宣传鼓动群众。有时,他还会登台扮演角色,并抽空写出了反映土改的短篇小说《翻身》等。
1948年秋,冯先生任“豫皖苏”边区第一中学副校长,1951年任商丘专署文教科科长,兼商丘中学、商丘师范校长。当年土改运动波及一部分教师的家庭,出现个别村农民要拉教师下乡清算,造成部分教师惶恐不安。冯先生主动请中共商丘地委,向所属各县、区、乡发了有关文件,强调“教员是一种脑力劳动者”、“职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劝阻来校农民不要随便拉教师下乡清算,不能视教师为地主分子,从而安定了这部分教师的情绪,保证了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当时,经费困难,冯先生以身作则,带领师生到商丘城外扒破庙,拆废弃的战争工事,积砖瓦建教楼两座、钟楼一座,并筑起了长长的围墙。冯先生对师生的生活、病苦关怀备至。教师许恭允的儿子生病,冯先生让校总务处卖了几百斤小麦,买了在当时还非常贵重的盘尼西林,把孩子从死亡线上救活。1951年,冯先生调离商丘。
三
1956年,冯先生被调任河南省文化局任党组书记兼副局长。不久,他便全程参与领导和组织全省第一届戏剧会演。其间,冯先生每戏必看,每会必到,同来自全省各地的作者、导演、演员广泛接触、密切联系,而且写文章、作报告、迎来送往,格外辛劳。当时,戏剧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认识不大一致,参加会演的部分代表对河南豫剧院三团在音乐唱腔上的改革尝试有一些非议,说什么“三团唱的是梆子歌”,“没有豫剧味儿”,搞得“非驴非马”,争论很大。冯先生在小组发言和大会报告中,热情肯定三团坚持上演现代戏的正确方向,鼓励他们在豫剧改革方面的大胆尝试。他认为,时代发展了,演出节目的内容变化了,艺术形式必然也要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戏剧改革,开头难免出现“非驴非马”的东西,但那是逐步走向完美的前奏。在省委的关怀下,冯先生和一些热心改革的人力排众议,使河南豫剧院三团——这朵大演现代戏的新花,得到扶持。
冯先生平易近人、关心同志、不摆架子。无论是干部,还是演员,许多人都愿意接近他,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良师益友。1962年,冯先生主持召开了全省老艺人座谈会,他戴着高度近视眼镜,边问边记,搜集了大量的戏曲资料。然后,他指导有关部门整理编印了《河南戏曲传统剧目》一书,其中豫剧13集、越调2集、曲艺3集,为河南抢救了一批可贵的戏曲资料。
冯先生特别重视现代戏的创作,每出现一部新剧本,总是认真阅读,提出意见,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分析研究。一出新戏上演,他反复观看,有时虽已深夜,但仍会见作者、演员,婉言提出改进意见。他辛勤的劳动,直接掀起了1963年河南大写现代戏、大演现代戏的高潮。
四
《豫剧源流初探》是冯先生以坚毅的拓荒精神、严肃的治学态度,深入民间采访,组织专家讨论,于1963年2月独立写作成书的。此书对豫剧的渊源、兴衰、各流派之间的关系、表演形式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见解,是冯先生在戏曲理论领域的扛鼎之作。
该书对豫剧源流作了5个方面的探源:1.对豫剧的渊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指出豫剧可能是从东路秦腔演变而来,根据是豫剧的5大流派和东路秦腔(同州梆子)在艺术风格等方面相类似。他指出:豫剧不但在行腔上、音乐伴奏上,和同州梆子相似,而且在行当、化妆、表演、剧目上都有近似的地方。2.对豫剧的声腔进行了探源。作者认为:在豫剧幼年时期,弋阳腔、罗戏、昆曲等对豫剧声腔的形成都有影响。因为弋阳腔和罗戏在豫剧形成之前,是河南普遍流行的剧种,所以它对河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3.对豫剧的5大流派在进行了大量考察的基础上,经过探究认为: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最早,祥符调的蒋门传到商丘一带形成豫东调,传到鲁西南的曹州一带,以后又传至豫北,形成高调。流传到沙河流域的周口、漯河一带,形成沙河调。豫剧这5个流派中影响最大的是祥符调和西府调,因为豫东调、高调、沙河调都是从祥符调派生出来的。4.对豫剧的剧目作了沙里淘金般的研究。作者一方面认为这些传统剧目相当一部分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得在发展豫剧、创作现代戏时借鉴。特别是传统戏的故事结构、人物塑造、群众语言的运用等,都为写作现代戏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在传统剧目中还有一些糟粕,有的主题思想反动,宣扬凶杀、色情、迷信,这些应该抛弃。5.指出豫剧在表演艺术上,不论是唱腔、伴奏,还是身段都有粗犷、奔放、毫迈的特点。唱腔上本腔和假嗓结合,宏亮高亢。伴奏中的二弦、高音三弦、月琴、四大扇、尖子号结合在一起,构成交响曲,使人感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特别是以“外八角”为主的戏更是如此。在表演方法上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种方法叫“一二人千军万马,三五步四海九州”。豫剧很讲究刻画人物,不但在唱上要“唱动人心方为妙,不动人心枉搭功”,而且在表演上要讲究从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10个方面塑造人物,并把每个行当的表演程式概括总结成江湖口决。《豫剧源流初探》还探讨了豫剧的武功、特技和绝技。
五
1961年至1964年,冯先生撰写了多篇戏曲评论。梅兰芳京剧刚在郑州演出后,他写了《辛勤的劳动、精彩的表演》;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雎县、太康一带农村演出后,他写了《丰收的喜悦》、《集思广益、精益求精》、《要多写让群众爱看的小戏》等。这些评论文章,对提高河南戏剧创作和戏曲艺术的繁荣,起到了引领、推动作用。
1965年,冯先生带领河南代表团参加中南会演,在广州演出《人欢马叫》,受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等领导人的接见和好评。翌年春节,戏曲演出团到北京演出,受到郭沫若、林默涵等人的赞扬。
1966年,冯先生正呕心沥血从事戏曲改革之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冯先生被送进“黄泛区农场”。繁重的强制劳动之余,他还坚持学习外语。终因肝病复发得不到及时治疗,于1970年6月24日,走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荣历程。终年52岁的他,留下了刚刚动笔、仅写出几章的《河南戏曲史》和大量的资料、卡片。
冯先生走了,他给后人留下来的财富是宝贵的、永恒的,西平80万父老乡亲告慰他的在天之灵。《豫剧源流初探》一书的影响之大,戏曲工作者们受益之深,堪与穿越738年出生在西平大地上的元杂剧作家李好古的《张羽煮海》一样,会在中州大地回响、传承。
(本文由驻马店市樊萃庭豫剧文化促进会推荐)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