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新闻 驻马店老区

强渡汝河

2018-07-03 17:34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付琳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强渡汝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关键一仗

美丽的杨湾渡口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党中央为发起战略反攻,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强渡汝河,则是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打下的关键一仗,它不仅创造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辉煌战例,而且为拉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奠定了扎实基础。

早在1947年1月,毛主席就提出了出兵中原的指导思想。后来虽经三次调整战略计划,但这一决心未变。从中原突围至1947年6月,我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取得歼灭蒋军97个半旅的伟大战绩,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蒋介石被迫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集中了31个旅共25万人压在陕北战场,集中了56个旅共40万人压在山东战场。而处于东、西两战场之间的晋冀鲁豫解放区,经过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较量,迫使蒋介石收敛了许多,从而形成两头大中间小的亚铃型战略态势,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兵中原创造了条件。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12.4万大军一举突破蒋介石号称可敌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进入鲁西南地区。经过28天苦战,取得了歼敌9个半旅的重大胜利。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又拼凑了8个整编师共18个旅,分5路向鲁西南反扑,并亲自到开封督战。刘邓本打算休整半个月后再出兵南下,却在7月29日,接到毛主席发来的一封“(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AAA级特急密电。当时,连日大雨所造成的日甚一日的黄河汛情和国民党军故意轰炸黄河大堤,使根据地军民一日数惊。邓小平晚年曾说:“我这一生,这一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为了尽快减轻党中央在陕北的军事压力、粉碎蒋介石企图用黄河水对付鲁西南解放区的阴谋,刘邓决心不顾大战后的疲劳和2.5万新解放的战士(指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参加解放军)来不及教育训练、重武器装备没有补充到位、所带炮弹“只够打半仗”的严酷现实,迅速将万余名伤员移交给冀南军区负责,于8月7日提前结束休整,乘敌合击部署尚未完成之际,立即实施党中央“大举出击,经络中原”的战略计划,率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代号“黄河支队”)和一纵、二纵、三纵、六纵四个主力纵队,共约12万人,从山东郓城地区出发(野司指挥部当时位于曹县赵家楼),经巨野、定陶之间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兵分三路向大别山区挺进,遂行“一个无后方作战的十分艰险的战略任务”(邓小平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毛主席、周副主席运筹帷幄(下载)

与此同时,为了策应刘邓大军南下,党中央早在7月19日就决定,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的使用方向,不再北上支援陕北,改为渡黄河南进;7月27日又决定,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第九纵队、第八纵队二十二旅和在豫北起义的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共8万多人组成了一个战略集团,由陈赓、谢富治统一指挥(亦称陈谢兵团),南下开辟鄂豫陕根据地,调动胡宗南部队;并令陕甘宁联防军的二个警备旅吸引敌暂二旅、新一旅等部不能东调,策应陈谢兵团南渡黄河。8月6日复电同意华东局、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由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集团之第一、第三、第四、第八、第十纵队和第六纵队、特种兵纵队,并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留在黄河南岸佯装北渡的第十一纵队共18万人,组成华野外(西)线兵团(亦称陈粟大军),坚持外线作战,牵制蒋军南下;由谭震林、许世友率华野第二、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组成内(东)线兵团,在鲁中地区正面作战,拖住蒋军西援。从而对中原地区形成两翼牵制、三军配合、中央突破的“品”字型战略进攻格局。毛主席、党中央在整个战略行动中,及时给予了详细、正确的指导。指示刘邓“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1947年7月23日中央军委致刘邓并转陈粟谭、华东局电),“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1947年8月10日,中央军委复刘邓电)。

 

黄金搭档——刘邓并肩作战(下载)

刘邓大军越陇海线、涉黄泛区,日夜兼程,隐蔽南下,以“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号召鼓励指挥员克服困难、奋勇前进。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减少不必要的疲劳与牺牲,刘邓在部队徒涉三四十里宽、满是没膝泥淖的黄泛区时,下令掩埋和炸毁了所有重炮、大部分车辆和一些不急用的笨重设备,于8月17日,率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沙河。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发觉刘邓大军南下的企图不是“北渡不成而南窜”,而是意欲直插大别山这一敏感而薄弱的地区,急令正在鸡公山避暑的武汉行辕副主任张轸(字翼三,罗山县人),到漯河组建行辕前进指挥所,负责堵截南下大军。据张轸回忆:当时“铁路以东各县,人心惶惶,各县县长、区长、乡长纷纷以电话报告情况,请求援军,一昼夜达200多次,应接不暇。数日之内,蒋介石从各方面调集了十二个整编师和两个独立旅,统归我指挥”。蒋介石“着以两师兵力于汝河南岸阻击敌渡河,以主力在汝河北岸围剿而歼灭之。”张轸“当即令吴绍周的八十五师由信阳下车,迅速占领汝南埠;令杨干才的五十七师由长台关、明港下车,陈克非的第二师由西平下车,连同刘献捷的六十四旅及王金声的民团旅迅速东进,分头围击汝南、平舆、新蔡一带的解放军。我(张轸)的指挥所,由漯河移到驻马店”。

蒋介石在发号施令(下载)

这期间,刘邓率中原局和野司直属队,行进在东路三纵队与中路二纵队之间。8月19日,刘邓先头部队从杨埠(今属平舆县)渡过洪河,进入新蔡北境。8月22日,陈再道、王维刚率二纵队在孙召击溃400余阻止渡河的当地民团,顺利渡过洪河,然后绕开新蔡县城,从新蔡东南黄埠渡口渡过大洪河(洪、汝河交汇而成),掩护刘邓指挥部和杜义德、韦杰率领的六纵队向新蔡西南部挺进。8月23日,六纵左路十七旅附十八旅一个团,在旅长李德生、政委何柱成带领下,一面分出小股部队佯攻汝南埠渡口,一面率该部主力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来到汝河北岸的佛阁寺镇南部河上沿村,冒着敌机的狂轰乱炸,快速攻占了渡口对面的正阳县岳城镇;右路按十八旅、纵直、十六旅顺序,陆续到达蛟停湖南部汝河北岸待渡,对面是正阳县汝南埠镇大、小雷岗村。这是一处向外突出的河湾套。当天下午,刘邓把野战军指挥部设在

 陪同记者寻访刘邓渡汝指挥部--黄刘营村龙王庙遗址

头一天傍晚,六纵副司令韦杰带领先遣部队十八旅五十二团,先期到达大、小雷岗对面,发现此处河面虽不太宽,但对岸河堤陡峭,水深流急(上游刚下过大雨),不能徒涉,而渡船已被当地民团收拾一空。旅参谋长邢荣杰即令该团工兵连和侦察分队寻找器材,架设便桥。旅长肖永银发现南岸有反动民团企图阻击渡河,命令五十二团迅速派出一支部队(第三营),在团参谋长沈伯瑛、营长郑学文带领下,利用高粱杆、柳条子、门板等就便器材加上仅能找到的一条木船,冲到南岸驱逐了民团,占领了南岸至大雷岗村这一段桥头阵地,掩护工兵架桥。

23日一大早,敌人涂着红头的侦察机就出现在汝河阵地上空。中午时分,敌人的机械化先头部队已沿正(阳)新(蔡)公路,向汝河南岸压了过来,很快占领了油坊店至汝南埠一线的许多村庄,并派出200多人抢占大雷岗据点。守卫部队经过激战,击溃了敌人,并抓到几个俘虏,送交纵队司令部。同时,敌十八师由汝南至平舆方向攻击前进,对刘邓部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这时,十八旅政委李震也率领五十三团赶来,命令二营选派几十个高个子战士在河里扛着仅能找到的30多块门板搭成“人桥”,迅速渡河增援五十二团。

资料翻拍

2018年2月3日,农历癸丑年腊月十八,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等单位主办的“回家过年——2018感恩老区春节大联欢”,在正阳县国际花生城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主办方荣幸地邀请到了著名战斗英雄、原12军副军长、电视连续剧《亮剑》中张大彪的原型、90高龄的许克杰将军,他非常激动地向现场观众讲述了当年强渡汝河搭浮桥的情景:

1947年8月23日,刘邓大军拖着国民党数十万追兵,到达汝河北岸。先遣队利用仅有的一条木船和一块木筏开始强渡汝河。刚过去一个小队,空中就出现了敌人的飞机。此时,炮弹越来越密集,一排排战士倒下了,又冲上来一排排战士。附近村子的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扛来门板、檩条、芦苇、秫杆和官兵们一起搭建浮桥。当时特别困难、特别危险、特别紧张,浮桥搭好还不到20分钟就被敌人的飞机炸坏了,军民一起在河中手挽手搭起了一座“钢铁”浮桥。

令人欣喜的是,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委杨湾村民组当年的支前模范、86岁的老党员杨万喜老人,也来到了节目录制现场,亲手把他家当年为刘邓大军搭浮桥用的一副门板,赠送给了正阳县档案馆。许克杰将军在门板上亲笔写下“不忘初心”四个大字!两位当年并肩作战的老人跨越70年的握手,是军民团结、鱼水深情的直接表达,是血浓于水的革命友情的生动诠释,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杨万喜捐赠的当年刘邓大军搭浮桥用的门板

本来,韦杰副司令当时打算趁敌立足未稳让后续部队都打过去,但一来由于通讯不畅未接到刘邓首长指示,二来肖永银担心敌情不明不宜盲目出击。肖永银与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商量后建议韦副司令绕道东面十七旅方向渡河。这样,五十三团的强渡只好中止,就地待命。同时十八旅也派出一些步兵到附近村庄搜集漂浮器材,为工兵架浮桥做准备。

黄刘营村民余桂香(1942年生,女)回忆:那天(8月23日)上午,等待渡河的一支部队在俺村河堤上休息吃饭。那时我才六岁,家里穷,从汝河南岸正阳大余庄逃荒来到黄刘营,很难吃上粮食,平时只能靠野菜充饥,看见当兵的吃小米饭,馋的直流口水,端着木碗看着当兵的吃。这时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兵端着饭碗走到我跟前说:“来,小妮,我给你倒点。”说着,把我的木碗倒的满满的。我舍不得吃,端回家让弟弟吃。弟弟那年才五岁,见到小米饭,可高兴了,三口两口就把一木碗小米饭喝了个精光。这时候,门口的狗突然叫了起来,我跑出门一看,只见那位老兵正向我家走来。他进了屋,解下自己身上的干粮袋,递到我爹的手上说:“老乡,这里面的东西留给孩子吃吧。”我爹不收,老兵说:“大人吃野菜可以,孩子不吃点粮食怎么行啊。”说完,放下干粮袋就走了。俺爹手捧着干粮袋,眼泪直往外流。他跟俺娘说:“刘邓大军是好人,是咱老百姓的队伍,咱得为部队做点事。”当时就报名参加了担架队,给部队运送伤员。

媒体聚焦知情人黄德民

头一天听说要过队伍,这个村的老百姓因对刘邓大军不了解,都跑到高梁地里躲起来。刘中远(1928年生)家因为走的慌张,什么东西都没顾上拿,只把自己家里的牛牵上了。因为那时候牛是家里的半个家当,种地离不了。可牛跟人走很不方便,一是它走的慢,二是它老是叫,容易暴露目标,只好把牛藏在村北大坑塘边的一片树林里。8月23号那天刚放亮,村上没跑的人捎信说,这过的是刘伯承、邓小平的队伍,不但不摸老百姓的东西,还帮老百姓扫院子。一听这话,大伙都放心了,决定回家。可是,刘中远父亲到树林子里怎么也找不到耕牛,以为被部队发现杀吃了,刘中远母亲哭的死去活来。可进村一看,那头牛正在河堤柳树上拴着呢。原来这牛当时没拴好,跑出来了,刘邓大军捡到后把它拴好,等候失主去认领。

下午三点多钟,六纵两个工兵连在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架通一座简易浮桥。这桥是先用木条在船只的两边打桩、把船固定好,再用门板、木条把固定好的船连起来,木条、门板上面铺上麦秸、玉米秆、高梁杆等,再用土垫平踩实,就能通行了。但桥刚架好,就被敌人的飞机炸断了。可全村能用的架桥物料已基本用完,肖永银只好下令征用民房拆毁架桥。黄昏前,五十二团全部越过汝河,巩固了大雷岗阵地,并夺取小雷岗支撑点。傍晚,敌人为了防止刘、邓大军夜晚偷渡,在公路两旁燃起了熊熊大火。这大火照亮了天空,映红了河水,让人估摸不透这大火后面,到底还有多少敌人?指战员们焦急万分。

将近夜里十二点时,刘伯承、邓小平和野司参谋长李达,在六纵政委杜义德的陪同下,来到了离渡口只有100多米的杨湾村十八旅指挥所。见先头部队还没行动,诸位首长严厉批评了他们企图绕道渡河的侥幸心理,韦杰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肖永银、尤太忠垂头一旁大气也不敢出。李达参谋长指着地图介绍说:“敌人正以十几个整编师的兵力从背后向我们逼近,其中罗广文率领的第三、五十八、四十八等三个整编师,距我们只有五、六十里,明晨八时前就会赶到;我们的正面,有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和十五师的六十四旅,挡住了去路。敌人的企图,是想在洪、汝河之间与我军主力决战,打乱我们进攻大别山的战略计划!”韦、肖、尤听得头皮发麻,这才感到局势的严重性。

引自《中国革命史地图集》

当时,刘邓大军东路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已经成武、虞县、鹿邑、界首、阜阳西部,直插淮河北岸,抢占三河尖渡口;西路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附中原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张才千)和中路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刚),已分别经曹县、宁陵、柘城、项城、上蔡、汝南、正阳及其以西一线和单县、虞城、亳县、界首、临泉、新蔡、息县一线,进抵淮河北岸;六纵十七旅也已渡过汝河,只有中原局、野司直属队和六纵五个团不足3万人,孤悬在汝河北岸。

刘伯承司令员镇定地说:“情况就是这样,确实很严重!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上,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整个行动计划,而且会使我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从现在起,我们一定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手指地图)杀出一条血路!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也不论白天黑夜,我们一定要前进,一定要实现毛主席的战略计划!”邓小平政委接着说:“现在没有别的出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坚决打过去!”

接着,刘邓首长下令部队轻装前进,命令中原局和野司直属队分为三个梯队,紧随十八旅跟进。这时,敌人又出动一个连,开始第四轮抢桥,对岸响起激烈的枪炮声。杜义德、韦杰迅速对十六旅、十八旅作了具体的战斗部署:“十八旅先插到敌人中间去强行通过,十六旅接替十八旅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十八旅命令:“各团以一至九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一律枪上刺刀,手榴弹揭开盖,遇到敌人坚决消灭掉,所过之处不许留下一个据点、一个敌人,打开一条进军大道!”刘司令员提高嗓门再次强调:“同志们,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明白吗?”

引自《历代中原战纪》

不到一小时,“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号召,象电流一样传遍整个部队,激励着每一位参战人员,整个汝河岸边沸腾起来。纵队以下领导,纷纷下到基层单位指挥战斗。当时,工兵连已于晚上十时许架通一座能通行车马的坚固浮桥:用门板、木条把小船竖着连接起来,在门板上横着铺上高粱杆,再在高粱杆上铺土垫平,便于车马通行。刘邓首长随即跨过浮桥,到达代号“姚官屯”(因六纵参谋长姚继鸣而得名)的六纵指挥所。

24日凌晨两点,六纵主力开始抢渡汝河。借助火光他们看见,敌人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等村庄对浮桥形成了马蹄形的包围圈。肖永银旅长率领五十二团在左、邢荣杰参谋长率领五十三团在右,组成第一梯队,端着刺刀攻击前进,六纵政委杜义德在五十二团前卫营后面靠前指挥。十八旅政委李震命令全副日械装备、全团战斗力最强的五十三团一营(700余人):“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绝对保证刘邓首长的安全。”他们冒着敌机的低空轰炸、扫射和守敌近距离的侧射,边走边打,在大小雷岗和东西王庄一带,从国民党八十五师固守的阵地中间,杀开一条血路,逐村肃清残敌,很快夺取王庄、范庄、大王庄、彭庄、贺寨、冯庄、张伍店等村庄,撕开了南进的缺口。

凌晨三时,十六旅旅长尤太忠、政委张国传,分别率领四十七团、四十八团跨过浮桥,接守大、小雷岗阵地。大、小雷岗离浮桥南岸约二里地,象两只触角伸在外面,护卫着桥头。大雷岗在右前方,部队南进时从它旁边穿过;小雷岗在左前方,紧傍河堤,离敌人主力所在的汝南埠很近。十八旅冲过去时,据守大、小雷岗的敌人虽暂时被打退了,但他们撤出时放火烧了村里的房子和村外的秫秸堆,撤出后又不断用炮火轰击浮桥和附近村子,造成四野枪弹横飞,火光冲天,人喊马嘶,场面十分混乱。尤太忠带四十七团一进入大雷岗,就派出一营前出村外三里多远,一边肃清沿途的敌人,一边占领村外开阔地,就地构筑工事,准备迎击敌人;二营在一营后面作第二梯队,三营作预备队,隐蔽在村子附近。尤太忠利用一处被炸坏的旧农舍,改造成临时指挥所,而将旅政委张国传安排在200米以外的地方,以防两人同时牺牲、部队失去指挥。赖光勋参谋长则留在汝河南岸,负责保护浮桥。小雷岗方面四十八团一进村,就遇到新上来的一批敌人,经过一场恶战,打退了敌人,占领了村子,并就便改造敌人的工事,以利再战。

我军机枪阵地(翻拍)

天亮以前,敌人被突如其来的连续打击吓坏了,摸不清我军意图是与其主力决战,还是要突围,被迫退到大、小雷岗前面暂作喘息。天刚亮,刘邓首长和李达参谋长就冒着炮火到十六旅指挥所视察战况,正好有一发炮弹在附近爆炸,气浪把尤太忠的帽子都冲飞了。但刘邓首长若无其事,硬是作了指示后才从容离开,并应尤太忠请求,命令十八旅政委李震,率该旅后卫营作为预备队,支援十六旅固守阵地。

当时,渡河部队在河两岸挖了许多护坑,一方面是为了掩护自己的部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护支前的群众和来不及逃走的老百姓。在南岸埋伏的一位解放军排长,面对呼啸而来的子弹,挺身挡护惊恐万状的大雷岗村雷凡龙(1935年生,当时12岁)、雷凡运(1937年生,当时10岁)兄弟,先把他们奋力推进掩护坑,然后又把他们藏到屋角柜子里,上面蒙了一双被子,他自己爬到房顶上射击敌人。等枪声平静下来这对兄弟钻出柜子,发现被子上流了很多血,解放军排长却不见了——也许他牺牲后被战友掩埋了。60多年后,正阳民间人士自发在汝河边筹建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烈士纪念园,年逾古稀的雷凡龙夫妇主动献出自己的责任田给纪念园使用,并栽了一棵树,来纪念那位为掩护他们而牺牲的解放军排长,永志他们的哀思。至今,他们手里还珍藏着从地里挖出的敌人机枪子弹和一颗没爆炸的手雷。

雷凡龙搜集的“战利品”

另据大雷岗村民吴振环(1936年生,已故)回忆:这天夜里,敌人不时往阵地上打照明弹,刺的人睁不开眼。村民雷小建的妻子受了惊吓要生孩子,雷小建在出去找人接生时因照明弹眩目掉进掩护坑,惊吓的连连呼救。解放军首长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卫生员去他家接生。这事让雷小建一家感动了一辈子。

大约六点钟,敌人对大、小雷岗形成了东西南三面包围的态势。他们以炮火作先导,首先集中兵力攻击小雷岗,但四十八团沉着应战,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连以上集团冲锋,使敌人的第一拨进攻被迫停了下来。这时候,十八旅在前面消灭了新正路两侧大约两个营的守敌,控制了公路两侧,撕出一条长十余里、宽六七里的通道。旋即调整部署,让五十二团、五十三团分别向左右两翼展开,抗住汝南埠、油坊店方向反扑的敌人。担任第二梯队的五十四团二营、三营,沿五十二团、五十三团打开的通道直插过去,在前面掩护刘邓首长、中原局、野司机关、纵直单位通过。十八旅副政委刘昌,在后面指挥旅直属队跟进保护。七时许,野司直属队冒着五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开始以四路纵队井然有序地跨过浮桥。野司副参谋长郭天民在南岸指挥渡河,野司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在北岸亲自作政治动员,要求大家轻装、再轻装。野司军政处长兼军直指挥部司令员杨国宇,在到汝河北岸传达命令时,适遇几颗炮弹在身边爆炸,一下子伤亡了好几位同志。他不顾警卫员劝阻,急步抢到已牺牲的三位同志身边,迅速取下他们身上的文件、武器,将他们的血沾几滴在笔记本上。然后一边安排伤亡战士的善后工作,一边组织军直单位人员设法加快渡河进度,抓紧向前方输送弹药。当指战员们看到手拄木棍的刘伯承司令员与邓小平政委一起,和普通战士一样昂然行进在南进的队伍中时,大家的革命激情更加高涨,任凭敌人的飞机、大炮怎样疯狂,部队一直像一条斩不断的铁流,滚滚涌向前方。

就当时情况看,渡汝地形对我军比较有利。这里地处河湾套,水面宽约五、六十米,河水、河槽都比较深。过河后是一片平坦而开阔的的岗地,但岗地外尽是大坑凹,加之甘蔗、玉米、芝麻、棉花等高杆秋作物长势正旺,形成南进部队的天然屏障。敌人除用飞机扫射和炮弹曲射外,用机枪无法封锁部队通过浮桥。

杨湾渡口两岸(翻拍)

八点多钟,敌人再次向小雷岗发起猛烈攻击。集结在汝南埠和油坊店方向的敌人乘势东西对进,企图封锁已被打开的南进通道。在公路两侧组织抗击敌人的十八旅旅长肖永银,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亲自下到营代替营长指挥,团、营长分别代替连长、排长指挥,有效遏制了敌人的强悍攻势。敌机曾一度将浮桥炸断,在十六旅参谋长赖光勋的得力组织下,工兵连官兵不惜一切代价抢修浮桥,很快恢复了畅通。进攻小雷岗的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十分嚣张,一度占领了村前开阔地和大半个村子。这时的四十八团,经过多次反冲锋,虽然给敌人以很大杀伤,自身也付出了很大牺牲,每个班只剩下三、四个人。而小雷岗一旦失守,敌人将沿河堤直插桥头,很快封锁住渡口。紧急关头,尤太忠动用该团预备队一营的一个连奋勇反击。经过半个小时激战,终于夺回了阵地。一营营长陈达,在指挥反击中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多处负重伤壮烈牺牲。作战参谋前去代理指挥,但刚到营指挥所就阵亡了,复派营教导员代替指挥。这当儿,曾有个别人开始动摇,偷偷收拾东西准备撤退,尤太忠发现后立即令人将他捆起来予以严惩,军心未受影响,始终稳如磐石。敌人完全没有料到,我军又来了这么一个反击,疯狂的气焰被压了下去。

村民杨红功向记者和党史部门讲述当年的故事

十点钟以后,敌人攻不下小雷岗阵地,转而主攻大雷岗,企图从中间截断我南下的部队。他们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首批出动四个连分三路冲锋,被我埋伏在村外开阔地里的四十七团一营尖刀连,用手榴弹和拼刺刀压了回去。敌人不甘心失败,再次出动两个营进攻。经过两小时激战,敌人始终进不了村子。这时的敌兵完全被吓破了胆,任凭冲锋号吹了一遍又一遍,指挥官在后面又是骂又是打,就是爬在掩体里不敢动。直到指挥官一连打死了几个当兵的,敌人才象蛆虫一样弯腰弓背地向前蠕动。尤太忠抓住战机,令四十七团集中火力正面杀伤敌人,并令作为预备队的两个连和十八旅五十四团一营,从左右两翼夹击敌人。敌人死伤成堆,没死的也被狼奔豕突的同伙踩死踩伤,整个敌军阵地乱成了一锅粥。敌指挥官在报话机里向长官报告:“攻不动,快来炮,共匪凶得狠!”到下午一点多钟,该处敌人弃尸200余具,再度失败回逃。

与此同时,左路十七旅(旅长李德生,政委何柱成)掩护纵队野炮营和200多辆辎重车队,已全部渡过汝河集结于岳城,旋即派出主力向汝南埠方向攻击前进,击溃敌人一个营,有力支援了十六旅、十八旅作战。敌八十五师惧怕被围歼,龟缩在一起不敢妄动。十八旅乘机将五十四团一营调上去,变后卫为前锋,在前面扫荡前进。

杨湾村民黄德民讲述当年的见闻

在万金店(今属平舆县,与新蔡西部交界)阻击敌人的十六旅四十六团是六纵唯一的红军团,战斗力很强。纵队留他们断后是做了破釜沉舟的最坏打算。下午四点,他们且战且退,顺利完成任务后,最后一批渡河南进。这时,本该撤离的韦杰副司令谢绝下属劝告,面色冷峻、心情沉重地立在汝河南岸亲自断后:“我要看着最后一个人渡过汝河”。——终其一生,这位寡言少语的壮族将领,都为这次战斗因自己的一时犹豫而迟误渡河、增加牺牲深深自责,但从不诿过于人。直到1987年当年的十六旅作战科副科长唐永舜与肖永银谈起这事,肖永银终于说明真相,并为自己当年出馊主意让韦杰副司令挨批抱愧老首长,战友们这才恍然明白韦副司令当时的心情,对老首长更加敬仰与怀念。

下午六点四十六团全部渡完后,十六旅参谋长赖光勋随即带领工兵和侦察分队将浮桥拆除,同时通知群众认领各自的东西。凡损坏或无法归还的东西,由后勤人员一一赔付到群众手里。黄刘营村黄得民(1935年生)家借去搭浮桥的门板丢失一块,部队赔了二块银元,他父亲说—块门板不值恁些,最多收一块银元。解放军说:门都是两扇的,剩一扇咋用?坚决按二块银元赔付。而还给杨湾村刘长运(1961年生)父亲刘春性的两块门板虽然样子相似,并非同一副的,可以凑合着用,直到2006年户主翻盖新房才让其退役。其中一块门板上还残存着当年留下的两个弹孔。黄刘营村刘中芳(1933年生)清楚记得:先头部队宿营时,吃光了黄刘营村光棍汉老孟种的几分地蔬菜,因老孟不在,留现金怕被人拿走,就把赔老孟的一头青骡子拴在菜园边上的甘蔗地里,并留下字条道歉、说明。老孟做梦也不敢想遇到这样的仁义之师,逢人便说:“俺这菜卖的不便宜,我种几年菜也换不来这样的青骡子。”

 还给刘春性家的两块带着枪眼的

不同门板(2006年5月龚国强摄)

战斗结束后尤太忠旅长一一看望慰问各位伤员,对无法带走的重伤员只好忍痛决定丢弃在阵地上,由旅会计赵歧贤负责每人发给遣散经费。然后令四十八团、四十七团撤往正阳县闾河店以东,依托闾河阻击尾追之敌。当晚,六纵主力与中原局、野司指挥部在息县彭店镇会合。连续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吃饭休息的指战员们,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刘伯承高兴地对杜义德说:“这一仗打得好!我们这次能突出敌人的重围,主要靠我们向敌人采取了坚决的进攻,迫使敌人(进攻)变成防御,主动变成被动。打仗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刻只有勇猛才能战胜敌人!”随即向中央报告战果。而败军之将张轸,却受到蒋介石的严厉申斥。

国军阻止渡汝总指挥张轸中将(下载)

这一仗,十八旅所以牺牲较小、打得比较顺手,也因其当面之敌吴绍周八十五师的十一旅旅长廖运周是中共地下党员之故。廖在下达作战命令时以“保存实力”作掩护,指示各团“要灵活一点,共军打到那个村庄,你们就撤出那个村庄。共军杀红了眼,我们把枪往天上打,不要硬碰硬”。于是,我十八旅比较顺利的打通了突围通道。巧合的是,刘邓大军突围之后国民党军打扫战场,我遗留于阵地上的重伤员大部分被廖运周部俘虏收编。一年多后,廖运周率部在淮海战场起义,恰是六纵负责接收他们。于是,被廖部俘去的这批伤员又重新回到六纵的怀抱。当然,这是若干年后才揭秘的话题,当事人当时并不知晓如此“幸运”的内幕。而十六旅打得十分艰苦,与其对垒的敌十五师六十四旅全部美械装备,十分凶悍顽固。

老民工杨万喜在杨湾渡口讲述当年的故事

大雷岗村民雷小更(1930年生)回忆:8月24日,国民党有一支队伍分成两队、每队20多人,从东西两头进入俺村,大声吆喝着:“谁家有好吃的、好喝的给老子拿来!”一队边吆喝边到群众家里翻箱倒柜,能拿的随手就拿,不能拿的砸的砸、扔的仍,把屋里弄的乱七八糟。另一队在群众家里吃了喝了,随手把桌子掀翻、凳子踢倒,临走再回头胡乱开几枪。老百姓真是恨死他们了!战斗结束后,战场上“一片荒凉,池塘的鱼儿死了,地上跑的鸡鸭鹅也死了,房子倒塌了,地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人的尸体.......有掉胳膊的,有少腿的,有掉耳朵的,有的脸部模糊,有的只留下两只手,有的肚子上被炸了个洞......地也被炮弹和手榴弹炸的坑洼不平的。地上残留着子弹壳和黑压压的炮药,每到一处都惨不忍睹”。杨湾村民杨小新(1925年生)亲眼看到:几个国民党兵把抓到的一位解放军排长关到他家里,轮番用刺刀往他身上扎,解放军排长宁死不屈,他们又把他吊起来用皮带猛抽。杨小新吓坏了,哭着为解放军排长求情。国民党兵恶狠狠地说:“再说连你一块吊起来!”临走又对奄奄一息的解放军排长连开数枪。

余桂(贵)香深情地回忆:大雷岗战斗一结束,俺爹(余文章)就帮部队打扫战场。当时死的人很多,俺爹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掩埋牺牲的同志。在这些牺牲的同志当中,爹一眼就认出了那个给我倒饭、给俺家送干粮的那个老兵大叔,他身中七弹,血把衣服都染红了。掩埋完牺牲的其他同志,爹把那位老兵的尸体抬了回来,摘下俺家的两块门板,把这位老兵埋在了汝河岸边。每年清明,爹都要去老兵大叔坟前烧纸。1954年该段汝何取直,老兵坟墓被挖掉了。但我爹每年清明仍要对着那个方向给老兵大叔烧纸。爹临死时特别嘱咐弟弟,清明节别忘了给老兵大叔烧纸。

余桂香深情忆当年

汝河之战胜利结束后,肖永银率领一个营二个连,于25日拂晓解放了息县县城,扫清了渡淮的最后一道障碍。同日,东路陈锡联三纵队分别经三河尖、祝皋集渡口顺利强渡淮河,占领固始县境;西路杨勇一纵队前锋亦迫抵淮河北岸。26日,刘邓率六纵队顺利抵达淮河岸边,与先期到达的二纵队会合。此时,敌人十九个旅的追兵赶了上来,与距离最近的吴绍周八十五师相距只有三十多里,在彭店与我后卫部队接上了火。26日下午,淮河水位开始回落。深夜两点,刘伯承通过亲自察勘水情,果断决定:男女老幼一齐徒涉。27日清晨,刘邓中路大军五万多人马刚刚渡完,淮河水位陡涨,随后赶来的国民党军只有望河兴叹!老百姓都说:“真是天助刘伯承,刘伯承是神仙!” 连一向不喜形于色的邓小平,事后也说:“我们刚过去,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真是天助我也!”刘伯承却从另一角度庆幸这件事:“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当天,刘邓大军全部进入大别山区,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这时的敌军总指挥张轸,仗却越打越糊涂。他抱怨说:“在战略价值上,淮河比汝河重要的多,但是淮河的大渡口如正阳的陡沟,息县的庞家湾和县城南关,都没有堵击部队。于解放军渡过汝河之后,始令我穷追围剿。我当即派胡琏的十一师,李家珏的四十一师,杨斌的五十二师先后从信阳下车,协同罗广文的十八师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向光山、潢川以南地区追击。罗、吴追赶部队行动迟缓,赶不上解放军的神速果敢,追军未到,解放军已渡过淮河,进入了大别山根据地。我的指挥所(只好)再由驻马店移到信阳,脱离郑州绥靖公署,归武汉行辕指挥。”看来,一向自命不凡的蒋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刘邓大军能渡过汝河,所以才敢在淮河天险唱“空城计”。难怪一年多后的1949年5月,非嫡系出身的国民党左派张轸,毅然脱离蒋介石政权,率部于武昌金口起义。

        在我党政策感召和新蔡师友任芝铭、刘积学大力推动下,张轸将军1949年5月率部起义。先后任河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下载)

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过程中,陈(毅)粟(裕)大军先以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集团在鲁西南地区辗转作战,机动歼敌,取得了歼敌五十七师9千多人的沙土集战役胜利,拖住了邱清泉等部敌军,进而留下两个纵队在鲁西南牵制敌人,以6个纵队分两路南下,开赴豫皖边区,掩护和支援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区挺进;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23日从晋南渡河南下,腰斩陇海,东逼郑、洛,西叩潼关,依托伏牛山在豫西展开,吸引胡宗南第五兵团,直接援助刘邓大军。作为中原三军东翼的华野许(世友)谭(震林)兵团,把顾祝同部拖向胶东沿海,于9月间发起胶东保卫战,前后歼敌6.3万人,钳制山东之敌无力西顾;西翼彭(德怀)习(仲勋)西北野战军先于8月上旬攻打榆林,调动胡宗南主力北上,然后于8月20日在沙家店地区设伏,全歼敌整编第三十六师,改变了西北战局,使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进攻,把胡宗南主力死死拖在陕北战场上,有力配合了陈谢兵团南渡黄河、挺进豫西的行动,支援了刘邓大军。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为配合中原三军的南线作战,在南满战役刚结束不久,就于9月14日发起秋季攻势,经50天艰苦作战,歼敌6.9万多人,攻占城市17座,使东北之敌被迫退居中心城市和重点地带防守,无力它顾。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继4月下旬至7月上旬连续取得正太、青沧、保北战役胜利,累计歼敌5.6万多人,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后,又于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相继取得平汉路北段、大清河北战役胜利和清风店战役胜利,累计歼敌近3万人,把华北国民党的50万正规军和20万杂牌部队,压缩在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张家口等几个大中城市内,使敌人进退维谷、不敢妄动。徐向前、滕代远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五、第七、第八纵队及后来作为第二批南下部队的第十、第十二纵队,也先后向国民党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寻歼出扰之敌,保护陈谢兵团侧后安全,支援鲁西南解放区。这样,就使国民党军四处临敌,疲于应付,直接、间接地支援了刘邓大军南下,使刘邓大军一举打破蒋介石的中原防线,挺进大别山区。之后,刘邓大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歼敌2万余人,在该地区的33个县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权,打开了大别山工作的新局面。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交界,是中原的门户,占据大别山,可南控长江,北瞰中原,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像一把利剑,直刺国民党政权的心脏。

 笔者(右一)陪同记者(右三)寻访杨湾渡口(郑连峰 摄)

刘邓挺进大别山和陈粟、陈谢的配合行动,同时也调动和吸引了大批北进的蒋军,减轻了党中央在陕北的军事压力,使彭德怀、习仲勋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以不足3万之众,与胡宗南的25万大军巧妙周旋,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诸战役胜利,“把敌人的嚣张气焰完全打掉了”(毛泽东语)。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蒋介石在刘邓南下大别山的第二天,就匆忙抽调胡宗南6个半旅南进,遭到西北野战军迎头痛击,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我党右臂,并且驱逐我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调动兵力进攻华北,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毛泽东语)的战略企图。不久,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评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中原三军的作战,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从去年夏秋起渡河南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九十个旅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中国土地法大纲》,正式发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

 纪念碑林

因而,在我军解放战争史上,提到战略反攻,必然提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而提到千里跃进大别山,不能不提汝河之战。论者说:“汝河之战,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重要、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它不仅关系到纵队的安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统帅机关和南下部队的安危”。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当事人不断撰文回忆这段历史。尤太忠很清楚:“强渡汝河,是胜利闯过千里跃进途中的一个险关,战斗的成败,关系着我军这一伟大的战略行动,从而也关系到战略反攻的全局。” 杜义德十分感慨:“汝河之战,是我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重要、最严重的一次作战,也是一场最激烈的作战!” 李达终身难忘:“刘邓指挥部在进到汝河北岸时,遇到前有阻师后有追兵的险情。这是战略进军中遇到的最大的难点!”刘伯承元帅也常常提起汝河之战:“我们能否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抢渡汝河,关系到整个跃进行动的成败,从而也关系到整个战局。”正是因为汝河之战在我军战史上至关重要,中宣部已正式把刘邓渡汝旧址,列为全国100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点之一。

历史的硝烟虽已远去,但前进道路上仍会有许多困难在等着我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诞生于汝河岸边的刘伯承名言——“狭路相逢勇者胜”,不断夺取未来事业的新胜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