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每天至少运动三小时
摘要: 6月9日,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岁~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在京发布。《指南》的目标人群
6月9日,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共同制定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岁~6岁)运动指南(专家共识版)》在京发布。《指南》的目标人群为健康的3岁~6岁学龄前儿童,并首次提出每天运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推荐量。《指南》对学龄前儿童运动提出具体时间推荐:全天内各种类型的身体活动时间应累计达到180分钟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
发布会上,相关专家指出,运动是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源动力,不仅像营养和睡眠一样不可或缺,更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生体检合格率下降、超重肥胖发生率增加及近视比例居高不下等,均与学龄前期的身体活动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对此,《指南》提出,学龄前儿童的运动应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以愉快的游戏为主要形式;同时,还应该在保证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前提下,以发展基本动作技能为核心目标,兼顾该阶段快速发展的多种身体素质;并鼓励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在培养生活能力的同时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针对我国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指南》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并特别强调若遇雾霾、高温、高寒等天气,可酌情减少,但不应减少每日运动总量。针对日益突出的“久坐行为”和“电子保姆”现象,《指南》强调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尽量减少久坐行为。其中,屏幕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60分钟,且越少越好。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针对关于学龄前儿童的运动误区,《指南》也给出了充分的解释,指出运动能完善大脑功能,有利于学龄前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化能力的全面发展。证据表明,学龄前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反而比总是静坐少动的孩子在今后更容易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专家表示,这就提醒仅仅“注重智力开发”的家长们,对于学龄前儿童,最好的智力开发方式就是让孩子愉快的玩耍、积极的运动。
专家指出,《指南》推荐的意见涉及学龄前儿童每日各种身体活动,其中以运动为重点,可以为广大儿童家长、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儿童保健专业人员和幼儿园教师等提出有益、科学的运动推荐与指导。同时希望各界合力促进学龄前儿童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全面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记者甘贝贝 张士国 通讯员池杨)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