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文化 历史 人物

怀念王奎山 音容渐远 神韵犹存

2018-05-25 08:19 来源:驻马店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奎山小人物系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物命运的长廊,在这个命运的长廊里,奎山倾尽了心血。他总是善于抓住命运改变的一刹那,铺张时间与命运的逻辑,思考生命之于人的种种不

 

奎山小人物系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人物命运的长廊,在这个命运的长廊里,奎山倾尽了心血。他总是善于抓住命运改变的一刹那,铺张时间与命运的逻辑,思考生命之于人的种种不公,挖掘悲剧对于人的意义。

其实,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这些小小说中的人,夜深人静时翻翻奎山的小小说,便能瞥见命运之门的开开合合。

久仰迟得的宝贝

□梁文生

wangy180546.jpg

这是一部具有中原文史意义的《全集》,对我来说又是一部久仰迟得的宝贝。

感悟之一:这是一部有道德的纯文学《全集》。之所以用有道德、纯文学字眼,是因为现在功利色彩的东西太多了。正如奎山老师所说:“(当代人)每时每刻都被文字垃圾包围,以至连呼吸都不能顺畅……让我们相约:我们会坚守一个文人起码的道德底线,我们拒绝制造文字垃圾。”他正是以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朴实无华的文风,精雕细刻的打磨,为世人奉献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

感悟之二:小小说创作也可以有大作为、大成就。小小说用较小的篇幅展示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呈现妙趣横生的世相百态,既要情节生动,又讲究一波三折,对语言要求特别求精。奎山老师正是用这样惜墨如金的叙述,去反映中原农村宏大的社会生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秀》,短短一席对话数百字,反映了农村的贫困现状、城乡差别、青年人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农村医疗保障、老年人生活观念、迷信思想以及城市改革开放的大潮对农村青年就业观念的冲击等,精练文字承载的巨大容量令人始料未及。

感悟之三:整个文集作品溢满人间大爱。无论是《红绣鞋》中的麦苗,还是婚外恋的《小芬》,都通过描写人物的真情挚爱,给人以真实感,就像故乡的邻家小妹或是西乡的表姐,细细品味又有些许苦涩和压抑。很多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女人生活艰难的同情,对她们承担生活重压的无奈,以及对她们坚毅顽强精神的感佩,对她们抗争改变命运的赞扬,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间大爱。

2011年的小小说创作终身成就奖成了王奎山老师的盖棺荣誉。逝者已逝,作品永存,厚德大爱,流芳百世。

(作者为驻马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小小说作者)

宿命与永恒

——谈王奎山小小说作品

□张建林

wangy180543.jpg

受当时地委委托,我和奎山一起加入《中原烽火》的写作工作,并与其相识。

在奎山的五官中,耳朵最有用。他总是坐在人堆的边上,不停抽着烟,把自己包围在烟雾中,永远听别人讲,仿佛是这个世界的局外人。其实他听得很辛苦,他听这个世界苦辣酸甜的故事,听人们内心的挣扎,听没完没了的人间悲喜,听埋藏在时间中的巨大荒谬……

奎山的小小说,在地域上表现的主要是豫南农村和小城。在时间上表现的主要是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前半时,在内容上表现的主要是知青、农民、知识分子、女人的生存史,他主要思考的是这些人物的命运。

奎山是个述说者

我把奎山定义为这个世界的观察者、述说者。他承载的使命是把生活原滋原味地述说出来。呈现他世界里的小人物画廊。他无法给这个世界开出药方,也无法指引方向,他就是呈现。呈现生活的本质及其内在隐含的精神。在他的世界里,生活很沉重。追求幸福和生活无法承受之重的矛盾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由此,奎山生活得很个体化,他太爱这块土地和这些人,他太理解他们生活的挣扎和苦难,但他无力救赎。唯一支撑他的是人民,人性。中国有善良、坚韧、宽容、希望。奎山从生活的实践中深刻地看到了人其实生活的路子很窄,稍不满意就全盘皆输。人其实很弱小,命运无从把握。于是死亡就成了奎山重要的写作主题。

《大火》中长顺深夜救火,回家发现十几只羊跑光了,一怒之下,打了自己的女人,并说:“今晚要找不到羊,看我不把你的皮剥了。”最后羊找回来了,女人上吊死了。这个女人的命很低贱,不如家里的十几只羊,一句话,一条人命嘎然而止。

奎山是内心滴着血写作的人

奎山就是这种内心滴着血写作的人。他在向下看时,看到的是无尽的深渊和黑暗。奎山没有把这些简单归结于社会和机制,他在寻找生命的宿命和人性中的脆弱,这是高明的。

秋千是一个女娃,本该上学,但因为家里农活多,便辍学帮父亲干活。秋千“眼气”其他孩子荡秋千,于是自己做了一个秋千在那荡,被父亲看见了大吼,于是秋千就说话少了,于是就出走了,于是就在孝感被汽车撞了,死了。

生命的路是这么窄,仿佛呵一口气,生命就会被吹走。在底层,不知不觉中,生命的权力被剥夺殆尽。秋千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秋千死了,无声无息,地上青草依旧。

奎山在写作中深深感受到了生命之于人类的不公。所以他试着去表述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与死亡的不可避免。生活荒诞的一面的确让人绝望。想必奎山体验得很深刻。

是活着还是死去,这真是一个问题。奎山是述说这一命题的高手。

(作者为资深作家)

(本版图片为晚报记者王莹拍摄)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驻马店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