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经济 通信科技

柯伊伯带首次发现富碳“流浪”小行星

2018-05-14 15:51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fl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原标题:柯伊伯带首次发现富碳“流浪”小行星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柯伊伯带发现一颗富含碳的小行星2004 EW95,这是首颗被证实

原标题:柯伊伯带首次发现富碳“流浪”小行星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柯伊伯带发现一颗富含碳的小行星2004 EW95,这是首颗被证实位于太阳系外部边缘的此类天体。研究人员指出,这个奇怪的天体可能形成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被另一颗“流浪”行星推到了数十亿公里之外的柯伊伯带。最新研究为太阳系“狂暴的年轻时代”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有关太阳系早期的理论模型认为,年轻的太阳系非常“狂暴”,气态巨行星形成之后,在太阳系内“横冲直撞”,将小型岩石天体从内太阳系推到距离太阳非常遥远的轨道,因此柯伊伯带——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寒冷地区应该包含一小部分来自内太阳系的岩石天体,例如富含碳的小行星,也就是所谓的碳质小行星。

在最新研究中,由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汤姆·赛克勒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甚大望远镜(VLT),获得了小行星2004 EW95的反射光谱,从而推断出其组成,确定它是一颗碳质小行星。数据显示,其直径为300公里,目前距离地球40亿公里。

研究人员指出,这颗小行星的反射光谱与类似的小型柯伊伯带天体(KBO)不同。后者的光谱几乎没有什么特征,因此,也很少揭示有关其组成的信息;而小行星2004 EW95的光谱表明其存在三氧化二铁和层状硅酸盐。科学家以前从未曾在其他KBO中发现这些物质,这为2004 EW95在内太阳系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赛克勒得出结论说:“鉴于小行星2004 EW95目前位于太阳系外层的冰冷之地,这意味着在太阳系形成初期,它已被一颗‘流浪’行星推进现在的轨道。”在柯伊伯带发现碳质小行星,是对早期太阳系动力学模型基本预测的一个关键验证。(记者刘霞)

 

责任编辑:fl

(原标题:科技日报)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