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12道题测试你是否患手机成瘾症

2018-04-04 14:49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 郝树静 王乙竹 唐雨恬 昨日,德国乌尔姆大学心理系主任Christian Montag教授受邀来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进行了一场名为《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基础&mda

 

郝树静 王乙竹 唐雨恬

 昨日,德国乌尔姆大学心理系主任Christian Montag教授受邀来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进行了一场名为《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使用的心理学和神经学基础——揭秘微信成瘾》的心理学讲座。他提出,当玩微信、玩手机超过一定时间并影响了生活,就可能形成一种心理成瘾症,成为一种心理疾病。

正在玩手机的你,是否患有手机成瘾症?这位德国教授的研究,可千万不能错过。

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13报告厅座无虚席,这场关于微信成瘾症的讲座,吸引了学子们的关注。Christian Montag教授全场用英文演讲,同学们听得十分认真,不停记笔记。

如何判断是否成瘾?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供一套测试题,让同学们参考这些问题看自己的成瘾度是否日趋严重。

1经常发现自己使用微信的时间比预期长?

2经常因为多用一会微信而忽略日常琐事?

3经常用了很长时间微信而耽误功课或工作?

4经常会在别人问起在微信上做什么时,

产生防范心理或变得遮遮掩掩?

5经常因为别人打扰你用微信而呵斥、

大声喊叫或做出其他生气的举动?

6经常因为使用微信久了而失眠?

7经常会在没看手机时总想着微信上的事

或想象着在使用微信?

8经常在使用微信时对自己说“再多用几分钟”?

9经常试图减少使用微信的时间却以失败告终?

10经常尝试隐瞒实际使用微信的时间?

11经常花费在微信上的时间比与他人一起

外出的时间更多?

12经常因为没看微信而郁闷、不高兴或焦虑,

一旦使用微信这些感受就烟消云散了?

特别提示

以上问题中的微信可以换成其他任意一种手机软件或社交软件。如果你符合上述5条以上特征,请及早预防。 

Christian Montag教授表示,社交软件、数码设备成瘾是从网络成瘾发展而来的,使用者是否患上瘾症,主要看是否因为过于频繁使用手机而影响了自己的社会能力。

Christian Montag教授对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介绍,是否成瘾关键看两点:一是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比如离开手机就焦躁;二是影响社会功能,比如到了买菜做饭时间、5点应该出门接孩子,但因为使用微信而延迟或干脆不做这些事……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达到成瘾程度。

5点建议助你走出困境

Christian Montag教授称,目前德国有5%网友患有社交软件依赖症,并且影响了各自生活。

除了揭秘微信成瘾,Christian Montag教授还将讲座内容延伸到其他交友软件和手机软件上。

手机成瘾症是如何产生的?Christian Montag教授从心理学角度举了一个例子:等公交车时,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看手机,很正常。如果每次等公交车都习惯性掏手机,不看手机就浑身不安——不需要手机时也习惯性玩手机,当这种习惯形成模式后,情况严重者就可能患手机成瘾症。

如何防止成瘾症?Christian Montag教授给出3点建议:1、在生活中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不拿手机当闹钟,不拿手机看时间;2、减少在床上玩手机的时间;3、全神贯注做事时关闭手机email或数据开关;4、把手机拿出你工作的房间或放在隔壁房间;5、如果发现对手机上瘾,可以自己挖掘或让朋友帮自己挖掘其他兴趣爱好,用新鲜事物代替手机对自己的刺激,比如踢足球、攀岩等。开发自己其他领域的潜力和爱好,从而达到淡化手机使用的效果。

案例1

频繁刷新朋友圈在意别人评价

“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一些现象,我都有。”听了讲座的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小伍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对她而言,微信除了用来和亲友沟通,还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她几乎每天都会发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

小伍说,她还会不停刷新其他朋友的朋友圈,平均5分钟一次,除了看看有没人给自己点赞或评论,还要看朋友是否发了新内容。“如果点赞人数太少,我甚至会莫名其妙感到失落。”

对于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的手机软件成瘾,小伍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朋友圈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其实往往什么事都没有,大家只是发点自拍美食或旅游照片,但还是忍不住花很长时间不停地刷。”

小伍说,朋友圈展示的只是生活中很小一部分内容,而且是有利于别人给出正面评价的生活片段,“我就是想让别人看到。有虚荣心理的成分,但就是戒不掉。

案例2

不管什么事第一反应拿手机拍

在讲座中,Christian Montag教授提到了手机拍照依赖性问题,让在座的一年级学生小唐很有感触。他说:“每当我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有趣的、好玩的事,第一个反应,不是去玩,不是去参与,而是马上拿出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获得成就感。”

小唐说,正如Christian Montag教授所说,许多自己拍的照片,拍了之后几乎不再翻看,但就是要拍,比如和朋友去了什么好吃的餐厅,第一个反应就是把这事记录下来,和写日记有些相似。这些图片在手机里存储了上千张,很少重新看。

小唐总结自己这个习惯——把手机拿出来拍照,增加了无意义的拍照时间,增加了使用手机的频率,玩手机的时间也相应增长,“手机一拿出来,就会忍不住玩,不知不觉又玩了很长时间”。

案例3

去浴室洗澡也要听歌看视频

除了普通学子,白领一族也不例外。27岁、家住江北区北滨路、从事新媒体行业的郑小姐告诉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她使用手机过于频繁,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我平时一个人住,6点下班,剩下的时间自己安排,通常是下班后就在家里玩手机,玩到10点洗澡睡觉。”小郑说,就算晚上锻炼身体,她也会带着手机。跑步时,要带着手机耳机才有劲。练瑜伽,要把手机放一旁,一边看视频一边练。就连去浴室洗澡,也总是带上手机,要么放歌,要么放视频。“之前玩手机,是因为一个人在家里无聊,用手机感觉热闹,久而久之成了一种戒不掉的习惯。”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