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谣不传谣 讲文明树新风 网络安全
首页 卫计·健康 健康养生

很多人把病想严重了

2018-03-21 15:03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yjh
发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订阅《驻马店手机报》,每天1毛钱,无GPRS流量费。

摘要:很多人把病想严重了缺乏医学知识 听信负面信息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咳嗽5天还没好,是不是肺炎啊”“右上腹有点不舒服,

很多人把病想严重了

缺乏医学知识 听信负面信息

受访专家: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袁勇贵

“咳嗽5天还没好,是不是肺炎啊”“右上腹有点不舒服,该不会是肝病吧”“查出乳腺结节,会不会长肿瘤”……一些在他人和医生看来稀松平常的小病症,不少人会大惊小怪,不断“加码”,觉得自己得了重病。这种老把病情想严重的“毛病”,其实是“健康焦虑”的表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向《生命时报》记者解释说:“健康焦虑是指个体对当前或未来健康状况过度紧张,常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其原因包括:

对疾病一知半解。很多人对生理、疾病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鉴别疾病的能力。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他们就用有限的知识去推测自己是什么问题,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地会“做最坏打算”,往坏的方面想,于是经常得出“我这情况好像很严重啊”的结论。

负面信息渲染。不少人一有不舒服立马“求助”网络,但“全知”的网络并不客观,经常会显示比较坏的信息。比如,网络搜索“便血”,出来的结果大部分指向结肠癌;有研究发现,若按症状搜索疾病,有一半人会被“诊断”为癌症。在这些信息的“包围”下,患者很难不感到恐慌。

另外,自身或亲友经历了重大事件或遇到严重健康问题,也会触动患者敏感的神经,引发焦虑。

躯体疾病影响。有些疾病本身会引起焦虑,如甲亢、肾上腺肿瘤等。这些病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让大脑产生紧张焦虑的感觉。而这种焦虑又反过来加重患者对疾病的恐惧。

夸大疾病严重性、自己吓自己对身心都没好处,有健康焦虑的人可通过4个方面来缓解负面情绪。一是主动了解疾病,多看科学、靠谱的健康书籍来认识常见病,少到网络搜索来源不明的信息;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听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自我诊断。二是不要过度关注,太过紧张在意本身就会引发或加重病症,只要定期体检、遵医嘱治疗就没有大问题;还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与人交流来转移注意力。三是培养开朗性格,遇事多从客观、积极的角度看,不要过于斤斤计较、追求完美,否则很难释然。四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就不会因为“虚弱”而胡思乱想了。

袁勇贵提醒,由于越来越接近人生“终点”、不断接到朋友离世的消息、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老人是最容易有健康焦虑的群体,家人应格外关注。建议子女平时多陪伴,尝试理解他们容易紧张害怕的特殊心理,不要在老人倾诉身体不适时表现出不耐烦;主动陪伴老人就医,让他们感到安心;老人遇到不良事件时,家人也要及时疏导,以免其钻入牛角尖;如果老人愿意,可以为其报名社区大学或老人大学,让他们有事可做,减少独处时间,防止胡思乱想。(记者 王冰洁)

责任编辑:yjh

(原标题:人民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点赞

  • 高兴

  • 羡慕

  • 愤怒

  • 震惊

  • 难过

  • 流泪

  • 无奈

  • 枪稿

  • 标题党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单位:上海市汇业(武汉)律师事务所

首席法律顾问:冯程斌律师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